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改革创新,是时代的强音,是发展的关键,是一条永无止境的进取之路。
国企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工作全面完成,纵深推进惠企政策“直达快享”“免审即享”改革试点,“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市县联动”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 2024年,我市聚焦“四个定位”“六大工程”,始终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坚持向改革开放要动力、向创新创业要活力、向特色优势要竞争力,不断激发和催生出发展新活力,高质量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位居全省前列。
成绩,见证着菏泽改革创新前行的轨迹;突破,激荡起菏泽脚踏实地、砥砺奋进的铿锵足音。
“新”潮澎湃
发展的难点在哪里,改革创新的着力点就在哪里。
日前,曹县到青岛港(ONE海洋网联船务)海铁专列正式开列,未来,ONE集装箱将大批落箱到曹县内陆港。
曹县作为内陆县城,物流运输渠道相对比较单一,导致运输成本与沿海城市相比高出很多,严重制约当地企业的发展。“原来都是汽运,有时候赶到节假日或者逢年过节,再就是雨雪天气的时候,运输都会受到影响。”菏泽和昌饲料有限公司董事长韩延昌说。
为破解难题,曹县内陆港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主动跟铁路对接,开通了曹县至青岛港的海铁联运班列。“自从我们从曹县内陆港走铁路运输,不管是过年过节,或者雨雪天气,都能及时地把货物运到我们的工厂,保证正常生产,运输价格比汽运还要便宜。”韩延昌说。
以开放的主动赢得发展的主动,去年,我市创新工作思路,提出了将菏泽打造成为“向西开放桥头堡”的目标,持续放大坐标系、找准参照地,扩大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不仅是发展命题,也是改革创新命题。
去年,我市深入开展“重点企业研发投入提升”等行动,全社会研发投入经费达到57.6亿元,增幅居全省前列;强化优质企业培育,新增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96家、创新型中小企业374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1家;大力推动创新平台建设,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3家、省级工业设计中心8家。
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问题千头万绪、矛盾错综复杂。盯着问题去,对着问题改。我市始终坚持向改革要动力、以改革激活力,聚焦重点难点及“卡脖子”瓶颈,朝着难点上,向着深处改,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能量不断迸发。
繁“花”似锦
生产线忙碌运转,项目建设加速推进,产业结构持续调整,广大民营企业底气更足、信心更强,轻装上阵、大胆发展……当下的菏泽,民营经济洋溢着生机勃勃的新气象,如朵朵美丽的花,把脚下的土地装点得更加绚丽多彩。
民营经济兴则全局兴,民营经济活则全盘活。在菏泽,民营经济到底有多重要?
目前,我市民营经济市场主体达到100.27万户,贡献了全市60%的生产总值、70%的税收、80%的创新成果和85%的就业……一组组数据充分表明,作为菏泽经济的中流砥柱,民营经济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硬核支撑。
近年来,我市持续把高质量发展民营经济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大力倡树“企业家站C位”理念,构建“既亲又清”的新型政商关系,深入实施“主体培育、金桥链接、暖心惠企、松绑减负”四项工程,全力助推民营企业成长壮大。
作为郓城县酒类包装产业骨干企业,晶玻集团在当地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去年成功与齐鲁工业大学达成产学研合作。由于技术研发优势的充分释放,企业的多个产品成为行业内拳头产品。去年,晶玻集团决定再上4条全新高端生产线,并拿出了可行性申报方案。“针对企业提出的用地需求,当地第一时间进行了回应,表示将尽全力为企业更好发展保驾护航,大大提振了我们的信心。”郓城县晶玻集团董事长司景河表示。
为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合法权益,我市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强化服务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协作机制的意见》,明确指出要为全面营造民营经济发展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夯实基础;搭建“牡丹议事厅”服务平台,先后邀请公检法司、涉企部门、驻菏高校举办法律助企、政策解读、校企合作等专题面对面座谈交流活动,30余家部门单位与60余家商会、企业共同参与,促进政商企多场景多地点良性互动,畅通政商常态化议事渠道,及时回应民营企业关切……
一系列加大对民营经济支持力度的政策举措,精准回应了民营企业的诉求和关切,有力有效地提振着民营企业家加快发展的信心。
去年年初,省工商联携手300多位知名企业家共聚菏泽,参加助力菏泽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大会。在对我市进行深入考察后,参会企业家一致认为,今天的菏泽正处在积厚成势、蓄势跃升的新起点上,特色产业体系蓄能起势,重大基础设施加快完善,重点项目建设拉动强劲,区位交通优势更加彰显,干事创业氛围空前浓厚,民营经济发展前景无限美好。
“土”沃“稻”香
“水美则鱼肥,土沃则稻香。”营商环境之于地区发展,犹如优质水土之于万物生长,是滋养企业壮大、经济繁荣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我市以更高的标准、更大的力度,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一流营商环境,积极营造人人重视营商环境、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时时处处都讲营商环境的良好氛围,把服务企业工作做精做细,让企业家暖心放心舒心,让好的营商环境成为菏泽的金字招牌。
去年,总投资超130亿元的全球首个长时储能一体化零碳产业园——山东海辰一体化零碳产业园项目,在鲁西新区正式开工建设。
全球首个,这样的好项目,缘何落地菏泽?海辰储能联合创始人、总裁王鹏程坦言,菏泽蓬勃有力的产业基础让企业心动,菏泽一流的营商环境更让企业向往。
山东海辰一体化零碳产业园的故事,是菏泽近年来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注脚——从市级领导包联企业责任制到“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市县联动”工作机制,再到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三亮”专题行动,菏泽用好用活改革“关键一招”,奏响了优化营商环境“三步曲”。
去年,我市进一步完善“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市县联动”工作机制,全年受理解决企业诉求7.6万件;持续开展“三亮”专题行动,2.2万名公务人员公开接受社会评议;持续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集成服务改革,打造“一件事”应用场景94个,办理49.3万件;开展规范行政执法“百日行动”和涉企行政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建立涉企行政争议“存疑、容缺受理”机制……
一处处生机勃勃、活力盎然的景象;一幕幕投资踊跃、项目纷落的场景;一幅幅沟通密切、合作无间的画面……这座城市秉持着坚定不移的信心决心、勇辟蹊径的创新思维以及多元融合的战略布局,精心雕琢营商环境的宏伟蓝图,奏响了高质量发展的激昂乐章。
春光为序启新程,策马扬鞭再奋蹄。新的一年,机遇与挑战并存,万众一心、迎难而上,在爬坡过坎中再过一山、再登一峰,就能看到更壮美的风景,拥抱更光明的未来。
历史不会辜负创新者、奋斗者。让我们乘着浩荡春风,坚定信心、满怀希望,开拓进取、顽强奋斗,一起拼出“好光景”,一起演绎新精彩,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菏泽实践新篇章。
菏泽日报 记者 胡德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