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吸引了全球目光,来自各国的精英齐聚于此,探讨全球经济发展走向。欧委会主席冯德莱恩在在发言中多次提及中国,据统计,在那篇不算太长的讲话里,她竟然连呼 14 次中国。这一情况瞬间成为国际焦点,毕竟就在不久前,欧盟在对华态度上还呈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势。




冯德莱恩(资料图)

2025 年 1 月 20 日,特朗普正式上任,其签署的一系列行政令惊讶国际社会。其中宣布美国再次退出《巴黎协定》这一动作,让国际社会对全球气候合作的前景产生担忧。对欧洲而言,这意味着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美欧之间的分歧进一步拉大。欧盟一直致力于在气候领域发挥积极作用,而美国的退出无疑是对欧盟努力的一种冲击。

在经济贸易方面,特朗普的政策更是让欧盟感受到了切肤之痛。此前特朗普就曾明确表示要对欧盟征收关税,在 2025 年 1 月 21 日,他更是开启征税计划。这一消息传出,欧洲国家顿时人心惶惶。欧盟和美国之间拥有着庞大的双边贸易和投资关系,在 2021 年,双边贸易投资规模曾达到历史峰值,超过 8000 亿欧元 。特朗普的关税大棒一旦落下,欧盟企业将面临巨大的冲击。



德国港口(资料图)

以德国为例,德国经济研究所(IFO)分析指出,德国对美国的出口可能因关税下降约 15%。德国科隆经济研究所(IW)测算,在特朗普未来四年任期内,德国有可能损失 1200 至 1500 亿欧元,按年计算,相当于德国 GDP 每年额外下滑 1.4% 左右。德国本就处于经济下行期,连续两年 GDP 出现负增长,贸易大战无疑会让德国经济雪上加霜。不仅如此,德国众多出口密集型行业,如机械工程、汽车和制药业等,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因为这些行业对美国的出口配额高于平均水平,一旦关税提高,这些行业的产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竞争力将大幅下降,企业订单减少,利润空间被压缩,甚至面临生存危机。

从金融市场也能看出特朗普政策对欧盟企业的影响。美国大选后一周,德国 DAX 指数公司股价下跌的数量多于上涨的。汽车制造商股价持续走低,宝马、奔驰、大众、保时捷等汽车巨头纷纷位列 DAX 指数表现最为疲软的前十股票之列。法兰克福大学金融学教授哈克塔尔表示,市场对于美国对欧洲汽车征收 10% 至 20% 惩罚性关税的普遍担忧,无疑是德国汽车制造商股价萎靡不振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这样的形势下,欧盟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订单下滑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担心自身的生存问题。伊福经济研究所最新调查显示,10 月份对经济生存感到严重担忧的企业比例上升至 7.3%,一年前这一数字为 6.8%。制造业中,8.6% 的公司表示面临严重的经济问题,而去年这一数字为 6.4%。最新的企业破产趋势也体现出德国企业面临的生存困境,根据安联贸易公司的一项研究,今年公司破产的数量可能会增加 25%,达到 22200 家左右。

面对特朗普政府的一系列政策,欧盟深刻认识到,不能再将所有希望寄托在美国身上,必须寻求战略上的多元化和平衡。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科技、外交等领域的影响力不断提升,自然而然地成为欧盟寻求战略平衡的重要合作伙伴。



欧盟(资料图)

中国拥有庞大的消费市场,这对欧盟企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在 2022 年,中国与欧盟的贸易额高达 8000 多亿美元,中欧双向投资超过 2300 亿美元,双方的投资主要集中在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在汽车行业,德国的大众、宝马、奔驰等汽车品牌在中国市场拥有众多消费者,中国已成为这些品牌重要的海外市场之一。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为欧盟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如果欧盟企业能够进一步拓展中国市场,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因美国关税政策而遭受的损失。

除了市场因素,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发展也不容忽视。在新能源、人工智能、5G 等前沿科技领域,中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欧盟与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合作,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推动技术的进步和创新。例如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和先进的电池技术,欧盟则在汽车制造工艺和设计方面具有优势,双方合作可以提升新能源汽车的整体竞争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冯德莱恩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的表态就显得尤为关键。她表示,2025 年是中国与欧盟建交 50 周年,这一特殊的时间节点意义非凡,欧盟应借此契机,全面深化与中方的关系。欧盟必须与中国建立起互利共赢的伙伴关系,这不仅符合双方的经济利益,更是推动全球经济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



欧盟(资料图)

对于近期备受瞩目的对华电动汽车征收进口关税这一敏感话题,冯德莱恩也表示,欧盟愿意继续与中方展开深入讨论,秉持着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原则,共同找出妥善的解决办法。此前,冯德莱恩与马克龙曾联手推动对华电动汽车征税,并且多次在公开场合强调欧盟要降低对中方供应链的依赖,如今态度却发生了 180 度大转弯。

她还提到,欧盟 “必须与北京进行建设性接触”,存在 “与中国建立并深化关系” 的机遇,并且 “在可能的情况下,甚至扩大我们的贸易和投资关系”,“现在是时候本着公平和互惠的精神,寻求与中国建立更平衡的关系” 。

冯德莱恩的这番表态,让不少人看到了中欧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希望。但也有人对此持怀疑态度。毕竟欧盟此前在对华态度上反复无常,就在特朗普上台前半个月,欧委会还在推动加强对中国半导体、量子领域以及人工智能的投资限制,响应拜登的 “封锁政策”;中欧电动汽车关税事件久拖不决,绝大部分原因都在于欧委会施压拒绝松口,坚持对中国征收高关税起点,造成事务拖延。欧盟这种根据自身利益需求随意改变对华态度的做法,难免让人对其诚意产生质疑。



冯德莱恩(资料图)

从全球经济格局来看,中欧合作对于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中欧作为世界两大重要经济体,双方的合作不仅可以促进彼此的经济增长,还能为全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做出贡献。在当前全球经济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和挑战的情况下,中欧携手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要实现中欧关系的进一步深化,还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美国可能会对中欧合作进行干扰和阻挠。美国一直将中国视为战略竞争对手,对于中欧之间的合作,美国可能会采取各种手段进行破坏,以维护其自身的利益和霸权地位。另一方面,欧盟内部也存在一些分歧和矛盾。部分成员国可能受到美国的影响,或者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对与中国的合作持保留态度。此外,中欧在一些领域还存在着贸易摩擦和技术竞争等问题,需要双方通过平等协商和对话来解决。

中欧关系的未来走向充满机遇与挑战。冯德莱恩在达沃斯的表态,为中欧关系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但要真正实现中欧关系的全面深化,还需要欧盟展现出足够的诚意和实际行动,也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和障碍。只有这样,中欧才能建立起真正互利共赢的伙伴关系,为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们拭目以待,看中欧关系在 2025 年这个特殊的年份里会如何发展。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