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2025年国际政治经济格局迎来显著变化。上月特朗普举行总统就职典礼,这次典礼颇为特殊,他破天荒地邀请外国政要参加,中国也派出高层代表出席,可一直紧跟美国步伐的欧盟主席冯德莱恩却未收到邀请,这一细节暗示出特朗普政府对欧盟态度的不同寻常。
特朗普资料图
特朗普上台后,“美国优先”政策再次成为美国外交政策的核心。他直言不讳地指责欧盟购买美国产品不足,导致美欧出现巨额贸易逆差。为解决这一问题,特朗普提出两个方案:一是借俄乌冲突尚未结束,迫使欧盟加大对美国石油和天然气的购买量;二是直接对欧洲商品征收关税,还透露2月初可能正式实施。这一系列举动让欧盟倍感压力,丹麦作为一直配合美国的欧盟成员国,因被特朗普视为“拜登派”而面临惩罚,其他欧盟国家也由此产生强烈危机感,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也意识到,欧洲必须重新审视自身战略选择。
在全球气候问题上,特朗普上任当天就签署退出《巴黎协定》的行政命令,而冯德莱恩在达沃斯论坛上明确表示,《巴黎协定》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协议,退出这一协定是人类的巨大损失。德国副总理哈贝克和法国工业部部长费拉奇也对特朗普此举表示强烈不满,称其为“历史性的失败”,强调欧洲应团结一致应对特朗普带来的挑战,这一系列事件表明欧美在关键议题上的分歧逐渐加大。
冯德莱恩资料图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冯德莱恩在达沃斯论坛上的发言备受关注。她在发言中14次提及中国,表达出对中欧关系的积极预期,强调欧盟与中国深化关系的重要性,并提到2025年是中欧建交50周年,希望借此契机进一步拓展双边贸易和投资关系。她的这一表态并非偶然,一方面,在特朗普“美国优先”政策下,欧洲希望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寻找新的经济合作机会,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与欧盟经济联系紧密且互补性强,是理想的合作对象;另一方面,冯德莱恩试图通过强调中欧关系的重要性,提醒特朗普欧洲还有其他选择,这番言论被外界解读为对特朗普政策的反制,也是欧盟寻求更多话语权的尝试。
但冯德莱恩的表态存在矛盾之处,她在提及与中国深化关系时,仍提到所谓“市场扭曲”等问题,这反映出欧洲在中美之间的两难处境,既希望与中国加强合作,又担心关系升温引发美国不满,这种复杂心态使中欧关系发展充满不确定性。
冯德莱恩演讲资料图
中国一直强调与欧洲的合作应基于相互尊重和平等互利的原则。尽管冯德莱恩此次释放积极信号,但中欧关系的改善仍需欧盟拿出更多诚意。回顾过去,中欧在经济领域合作广泛,中国是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双方在贸易、投资等方面利益基础深厚。不过,中欧关系并非一帆风顺,冯德莱恩此前推动对中国电动车加征关税,引发中方反感,如今面对特朗普压力,她表示愿意继续讨论电动车问题,态度明显转变,这体现了欧盟在复杂国际环境中的策略性调整,为中欧未来合作打下新基础。
展望中欧关系的未来,双方合作空间广阔。在新能源领域,欧洲技术研发有优势,中国拥有庞大市场和完善产业链,双方可优势互补;在全球治理领域,中欧可在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多边主义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解决全球性问题。但中欧关系发展也面临挑战,除美国因素干扰外,双方在价值观和政治理念上的差异也可能产生影响,所以中欧需加强沟通交流,增进相互理解和信任,克服障碍,推动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电动车资料图
尽管冯德莱恩在演讲中提及印度、南美和非洲等地区,试图展示欧洲的多元化合作潜力,但这些地区目前的经济基础和稳定性难以与中美相比。中国作为欧盟重要贸易伙伴,与欧盟经济联系紧密且互补性强,在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下,欧洲要实现经济多元化,与中国的合作不可或缺。同时,欧洲在寻求与中国合作时,也不应忽视与其他地区的合作潜力,印度作为新兴经济体市场潜力巨大,南美和非洲自然资源丰富,在能源和原材料领域与欧洲有合作空间,欧洲可在与中国保持良好合作的基础上,积极拓展与其他地区的合作,实现真正的经济多元化。不过,在这一过程中,欧洲需要调整外交政策和贸易策略,以适应不同地区的需求和特点,还要应对来自美国的压力,避免因加强与其他国家合作而引发美国的不满和制裁。
冯德莱恩资料图
在2025年这一国际局势深刻变化的关键节点,特朗普的“美国优先”政策冲击了欧美关系,促使欧洲重新审视外交和经济战略。冯德莱恩在达沃斯论坛上释放的“中国信号”,反映出欧洲在中美之间寻求平衡的努力,为中欧关系发展带来新机遇和挑战。中欧双方需思考如何抓住机遇、克服挑战、实现互利共赢,而欧洲在探索经济多元化道路上,也需在复杂国际环境中谨慎前行,做出符合自身利益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