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我们迎来了新的一年和工作挑战。在享受了节日的美食和欢聚之后,你是否发现自己的脾胃有些“不堪重负”?腹胀、上火等不适症状是否也随之而来?

别担心,今天为大家带来一些节后养脾胃的实用建议,帮助你快速恢复健康状态,迎接新的工作挑战!


1、调整饮食结构,给脾胃“减负”

春节期间,我们的餐桌上往往摆满了各种“硬菜”,浓油赤酱、煎炸做法层出不穷。这些“肥甘厚味”不仅让脾胃运化的工作量大幅增加,还可能导致脂肪和蛋白质消化速度变慢,给脾胃带来沉重负担。因此,节后我们要在饮食上做一些调整:

增加蔬菜比例

每天至少摄入500克蔬菜,并均匀分配到三餐中。蔬菜中的纤维有助于促进肠道蠕动,改善消化功能。特别推荐白萝卜和橘皮等食材,它们含有辛辣挥发的成分,有助于除胀理气,促进消化。你可以尝试用白萝卜制作泡菜或凉拌菜,或者在水果羹中加入切碎的橘皮,让脾胃感受到清新的力量。


减少糖果和炒货摄入

糖果和炒货都是助热生火的食物,容易加重脾胃负担。节后应尽量减少这些食物的摄入,并多饮水。白开水是首选,淡茶水、各种花果茶(不加糖)也是不错的选择。避免或少喝含糖饮料,果汁即使是鲜榨果汁,也不能替代完整的水果。


2、中药助力,消食化积

春节期间很容易因吃得过多导致消化不良,出现腹胀、舌苔厚腻、没有食欲等不适症状。腹部按摩可促进肠道蠕动。捂热双手,沿肚脐周围顺时针方向轻轻按摩以缓解胀气。

此时除了调整饮食结构,多吃蔬菜让脾胃得以休息,还可以适当吃一些如山楂、陈皮、苹果、蜂蜜等食物改善消化,或喝一点白萝卜汤,能消食通气、清热解腻。下面推荐两款简单的药膳。

药膳推荐:陈皮三仙饮

材料:陈皮10g,焦山楂15g,炒麦芽、炒谷芽各10g。

做法:上药用沸水冲泡,浸泡10分钟,代茶饮,每剂冲2~3次,每日1~2剂。

功效:消食除胀、健脾和胃。适用于因过食肉类或面类而出现的腹胀不舒、胃部不适、食欲不振等。


药膳推荐:莲子百合煲瘦肉

材料:莲子(去芯)20g,百合20g,猪瘦肉100g,盐适量。

做法:莲子、百合、猪瘦肉放入锅内,加入适量水同煲,肉熟烂后盐调味食用,每日1次。

功效:清心润肺,健脾安神。适宜熬夜后不思饮食并出现干咳、心烦等症者。


如果节后你的脾胃不适症状持续不减,或者出现了其他不适,建议你及时寻求专业医师的帮助。中医讲究“治未病”,在脾胃问题初露端倪时,就进行专业的调理和治疗,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立春后的调理,正是恢复脾胃健康的最佳时机。我们可以借助春天的生发之气,摆脱脾胃的不适。无论是中药调理、针灸治疗还是其他中医特色疗法,都能帮助你迅速恢复脾胃健康。

在这个新的一年里,让我们从呵护脾胃开始,以更加健康、活力的状态迎接每一个美好的日子!

脾胃科推荐专家

王庆其

上海市名中医

上海中医药大学名师、终身教授


门诊时间:周二上午

擅长:运用中医方法治疗消化道及神经内科疾病,包括胃及十二指肠病、结肠病、偏头痛、癫痫、三叉神经痛、面瘫、脑血管后遗症、神经症、更年期综合症等。

朱生樑

上海市名中医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门诊时间:2月14日、28日上午

擅长:中医治疗幽门螺旋杆菌胃病;萎缩性胃炎及癌前病变;难治性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食管反流病、溃疡性结肠炎等胃肠肝胆疾病。

丁林宝

上海市基层名老中医

孟河医派丁氏第四代弟子


门诊时间:周六上午

擅长:消化道疾病如萎缩性胃炎、食管炎、慢性肠炎、胆束炎、脂肪肝等,心血管疾病如心律失常、房颤、慢性心衰、冠心病等,痛风、甲状腺结节、女性乳腺结节等慢性病的诊治及冬令膏方调治。

周蕾

主治医生,医学硕士

上海市名中医顾乃芳工作室成员


门诊时间:周一、周二、五、六、日全天

擅长:顾氏外科特色治疗痤疮、针药结合治疗多种疾病各种痛症:颈椎病,肩周炎,网球肘,腰痛,膝关节炎,踝扭伤等筋骨伤科病、内外妇男科系统疾病:咳嗽,慢性鼻咽炎,头疼,眩晕,慢性胃肠炎,胆结石,失眠,焦虑抑郁症,震颤,中风后遗症,面瘫病,更年期综合征,月经不调,痛经,子宫腺肌症,不孕不育,盗汗,湿疹,皮炎,脱发,带状疱疹,静脉曲张,肥胖病,各种结节以及肿瘤术后调理。

翟争

中医学硕士

执业中医师上海市名中医李雁工作室成员


门诊时间:周三全天,周四、周五下午,周六全天

擅长:治疗外感、胃肠道疾病、精神情志病,亚健康状态;风湿、类风湿关节炎、痛风、干燥综合征、纤维肌痛、产后风湿等风湿免疫疾病;月经不调、痛经、更年期综合征等妇科疾病;痤疮、荨麻疹、湿疹等皮肤疾患。

公众号上回复

专家姓名+看诊人姓名+手机号+

看诊日期+初/复诊”

即可预约挂号

或点击阅读全文,在线预约


*点亮在看,为健康点个赞!

- End -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