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阖家团圆、共享美食的喜庆时刻,但对痛风患者或高尿酸人群而言,这场“舌尖上的狂欢”却可能暗藏危机。据统计,春节期间,痛风急性发作的病例较平日增加20%以上,这与节日期间的饮食、作息习惯密切相关。如何既享受节日氛围,又避免痛风“突袭”?这份科普指南为您解答。
痛风为何偏爱春节?
痛风是体内尿酸代谢异常、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引发的炎症反应,典型症状为突发性关节剧痛(多见于大脚趾、踝关节)。春节期间,以下因素极易诱发痛风:
1.高嘌呤饮食“集中轰炸”
春节亲友聚餐中,海鲜(如虾蟹、贝类)、动物内脏、浓肉汤、火锅等高嘌呤食物频现。嘌呤代谢后生成尿酸,短期内大量摄入会导致血尿酸飙升,诱发关节炎症。
2.酒精摄入量激增
啤酒、白酒等酒精饮品会抑制肾脏排泄尿酸,同时加速嘌呤分解。春节期间推杯换盏的社交场景,可能让患者不知不觉突破安全饮酒量。
3.作息紊乱与运动减少
熬夜守岁、久坐打牌、缺乏运动等因素会降低新陈代谢,导致尿酸排泄减缓。此外,寒冷天气(尤其北方)可能促使尿酸盐结晶析出,增加关节疼痛风险。
4.药物管理疏忽
部分患者因节日期间停药、漏服降尿酸药物,导致尿酸水平失控。
春节防痛风“四字口诀”
1.吃:聪明选择,平衡搭配
【红灯食物(避免)】动物内脏、沙丁鱼、牡蛎、浓汤、火锅汤底;酒精(尤其啤酒、黄酒)。
【黄灯食物(适量)】牛羊肉、豆制品、香菇、菠菜(中嘌呤类),每日摄入不超过100克。
【绿灯食物(推荐)】蛋类、低脂牛奶、绿叶蔬菜(如白菜、黄瓜)、低糖水果(如樱桃、草莓),可帮助碱化尿液,促进尿酸排出。
【烹饪技巧】肉类先焯水再烹饪,减少嘌呤含量;少用蚝油、鸡精等含嘌呤的调味品。
2.喝:多水少酒,拒绝甜饮
每日饮水2000ml以上,白开水、淡茶可稀释尿酸,加快尿酸排泄。
警惕含糖饮料:果汁、碳酸饮料中的果糖会促进尿酸合成,增加痛风风险。
3.动:适度活动,避免受凉
每天进行30分钟低强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促进血液循环,同时应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关节损伤。注意关节保暖,尤其夜间避免冷风直吹。
4.药:规律用药,监测指标
正在服用降尿酸药(如非布司他、苯溴马隆)或止痛药的患者,切勿因节日中断治疗。
便携式尿酸检测仪可帮助高危人群及时监测尿酸值(理想值应<360μmol/L)。
突发痛风怎么办?
若出现关节红肿热痛,需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1.制动休息
抬高患肢,减少活动。
2.药物缓解
遵医嘱服用秋水仙碱或非甾体抗炎药(如依托考昔),切勿自行加大药量。
3.及时就医
若疼痛持续超过24小时或伴随发热,需尽快就诊(文末附北京世纪坛医院风湿免疫科出诊时间)。
健康过节小贴士
1.巧应劝酒:以茶代酒,或提前说明健康原因,亲友聚餐重在情谊而非豪饮。
2.餐桌“心机”:先吃蔬菜和主食垫胃,减少高嘌呤食物的摄入量。
3.设置健康闹钟:提醒自己按时喝水、起身活动,避免久坐。
总之,春节是享受亲情的时刻,但健康才是长久幸福的基石。通过科学饮食、规律作息和合理用药,痛风患者也能安心过节。若出现突发症状,及时、专业的科学干预是关键。祝愿大家在新年远离“痛”的困扰,拥抱健康与欢乐!
北京世纪坛医院风湿免疫科门诊时间
(出诊信息如有变化,请以当日挂号为准)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门诊(专病门诊):周五上午
王玉华(知名专家):周二上午,周四上午
张国华(副主任医师):周一上午,周二下午
风湿免疫科门诊:周一至周五全天,同步出互联网门诊
来源:风湿免疫科
作者:张令令
荐稿:王玉华
排版:李春慧
责编:王占荣 范晓 张洁
出品
北京世纪坛医院宣传中心
专栏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