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17日播出的#这就是中国#节目中,复旦大学中国研究院院长张维为教授携手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张伯礼,共同探讨中医药学如何与现代科学相结合。张伯礼院士的演讲片段文字整理如下:
其实中药也是一种文化。他们(外国人)对于中药来说也不反对,因为它能治病,同时接受起来也不困难。怎么讲呢,我就讲茶,那天正是夏天,他们都喝红茶,我说你们现在喝红茶,我们中国要喝绿茶。夏天天热喝绿茶,到了冬天我们喝红茶,到秋天我们喝菊花茶,秋燥嘛,菊花润燥的。到春天呢,春困,我们喝花茶,茉莉花茶。所以不同的季节喝不同的茶。为什么呢,因为茶有茶性,寒热温凉,跟季节相吻合,叫天人合一。这些就是中医的理念,慢慢地给他(外国人)讲,他也懂了,他说,“你们中国人真幸福啊,喝茶还那么讲究。”这就是一种理念。
注:上述文字整理与网络中的某些媒体的文字有些许差异。
本文仅仅针对张院士的话里面存在的逻辑错误进行讨论。
视频中,张院士的第一句话,其实中药也是一种文化。
这句话从句子含义理解的角度来说不完整,图片中的标题把这句话做了完整补充,中药不只是医学也是一种文化。文化是一个外延很广的概念,当然包括医学(科学)知识,如果非要说中药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还真的有点道理。
就想问一句,中药真的符合现代科学知识吗?
这个问题留给大伙思考。
然后,张院士用举例的方式来说明如何让外国人接受中药。
从逻辑论证来说,这属于举例然后类比的方式进行论证。
今天,所有人都知道一个常识,茶是一种饮料类(食品),不是药。
当然了,曾经有人证明茶水能够杀死病毒。
比如: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人员卢亦愚、冯燕等专家发布最新研究成果:日常的饮用茶水在细胞水平具有抗新型冠状病毒的作用。
可是,这个说法早就被多家官方媒体辟谣了。
张院士用喝茶来类比论证中药能够治病,能够让外国人接受,真佩服张院士的脑洞。
或许有人说,茶也是一种药。
没错,张院士也是这么说的。
春天喝茉莉花茶,夏天喝绿茶,秋天喝菊花茶,冬天喝红茶。
然后,张院士进一步解释说,因为茶有茶性,寒热温凉,跟季节相吻合,叫天人合一。
茉莉花茶、绿茶、菊花茶、红茶,这四种茶,菊花茶和其他三种是完全不同的东西。其他三种茶,主体都是茶树的叶子,仅仅只是在制作的时候有所不同。
茉莉花茶是由茶胚和茉莉花混合加工而成的,茶胚多为绿茶;绿茶则是直接以茶树的新鲜叶子为原料制作而成的茶。
红茶属于发酵茶,发酵程度达80%-90%,制作过程中不经杀青,而是通过萎凋、揉切后完全发酵;而绿茶则无需发酵,通过直接杀青、揉捻和干燥的步骤完成。
菊花茶是一种以菊花为原料制成的茶类饮品,鲜菊花经过采摘、阴干、生晒蒸晒、烘培等工序制作而成。
笔者以“茶是药吗?”提问,AI给了我两个回答:
茶叶本身不是药物,但它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份,如茶多酚、茶色素、茶氨酸等。
茶被古人认为是一种药物,通常是作为日常饮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茶逐渐从药用转变为日常饮品,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茶的药用价值来源于《神农本草经》,其描述的可信度如何,不作评价。
现在再来说说中医药理论中的四性:寒、热、温、凉。
方泰惠、吴清和主编的《中药药理学》认为:“中药的四性(四气)是指中药的寒、热、溫、凉四种不同的功能,它反映药物作用于机体后产生的反应趋向。…关于中药四性的现代研究,主要从对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基站代谢功能等的影响进行研究。”
需要提出的问题是,中枢神经系统、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基础代谢功能这些概念,在古代根本就没有,况且古人也根本就没有任何手段来测定药物所含的热量、成份。
古人如何确定一种药物或食物的四性?
他们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观察,看生长环境、外观形态,或者干脆吃进肚子感觉自己体的反应,以此来猜想药性。比如生活在水里的东西,很多就定为凉性,生长在炎热环境下的东西就会定为热性或温性,等等;另外,古人还依赖于吃一下,通过身体的反应来猜测四性,因此古人相信,辣椒是热的,薄菏是凉的。“神农尝百草”的传说,恰恰反应了这一点。
——取象比类属于不当类比的逻辑谬误。如果没有实证,结论往往是不可靠的。
总之,中药的寒、热、温、凉,描述的是一个人的主观感受,而不同的人,主观感受是是不同的。直到现在,不同的中医人士,甚至对同一种药物,做出不同的四性判断。比如细辛,有人认为其性温,也有人认为其性寒。——古人的判断或结论不可信。
综上,很想知道,张院士是通过什么手段来断定四种茶的寒、热、温、凉这四性呢?
另外,关于茉莉花是寒性还是热性目前存在不同观点,不同观点可能与茉莉花的使用方式(如制成花茶等)、观察角度以及个人体质差异等多种因素有关。
按照张院士的说法,绿茶是凉性的,加上茉莉花之后是什么性呢?为什么要春天喝茉莉花茶,夏天喝绿茶呢?
个人观点,不同季节喝不同的茶,来自于古代文人或达官贵人,他们用这种方式显示其所谓的风雅,或者表现自己与普通百姓的不同之处,与那些无法明确定义的四性毫无关系,纯属牵强附会。
最后说一点中学化学和生物的常识:化学反应有浓度要求,药物想达到治疗效果需要一定的量和一定的浓度。茶水里面的成份再好,量和浓度达不到,谈效果毫无意义。
“你们中国人真幸福啊,喝茶还那么讲究。”
喝茶讲究和幸福有多大关系呢?
或许只是某些人眼中的幸福吧。
靠信仰或文化,不能治病只会害人。
对于张院士的说法,欢迎大伙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