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枬子 画|马桶

每个人的童年里,都有些值得珍惜的回忆,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童年曾经痴迷过的事物,其中必定有小人书。小人书摊,曾经让无数的孩子流连忘返。

小人书又叫连环画,又称连环图。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以连续的图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这一形式题材广泛,内容多样,是老少皆宜的一种通俗读物。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里,我们这些孩子的阅读相对简单,小人书是除了那薄薄的课本外,唯一可看的书籍,是那个年代孩子们最主要的精神食粮。

我家里算书多的,但除了那些样板戏剧本以及《毛主席语录》外,就剩一些我看不懂的线装书了。

细时候屋里又管得紧,没什么零花钱。只能偶尔借同学的书看,直到读初中,才有机会畅快地看小人书。

我们长沙市一中所在的清水塘有两家小人书摊,都在清水塘小学附近,一家在校门口,一家在学校后面的巷子里。我和同学方宝最常去是巷子里的那一家。摆摊的是个老太太,应该和居委会有点关系,因为她的摊就摆在居委会门口,天睛就摆在坪里,下雨就摆在居委会的屋檐下。


几张小板凳常常被坐满,大家挤着坐是常有的事。每次1分钱就可以看完一本薄薄的小人书。我们经常是各自看完一本后趁她不注意互相交换看。其实大多数时候我们的小把戏,老板是知道的。但看在我们是老顾客的面子上,她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这老太太其实精明,她常常把厚点的书拆开,重新装订成两本,甚至三本,封面用牛皮纸包起来,用毛笔写上书名,这样,可以赚几倍的钱。

可见开小人书摊的人,也是很有经济头脑的,也很有超前意识。他们利用很小的投资,却赚取了不小的利润。一本小人书,一般售价只有一毛多钱,很低廉的成本,看一次一分钱,有时当天就赚回来了。

我们两人在书摊看了一段时间就觉得有些划不来,喜欢的书我们又愿意重复看,看得几次还不如直接买一本。于是我们俩就开始经常跑新华书店买小人书。

刚好我们俩对小人书题材的爱好略有不同,所以买的书基本不重复,可以交换看,我喜欢历史故事,《三国演义》、《水浒传》、《岳飞传》这些是我买得多;方宝喜欢看电影,电影连环画是他的最爱。

所谓电影连环画就是把电影胶片中的故事情节一帧帧洗出来,再在下方配上文字说明,所以都是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发行的。看看下面这些电影,你看过几部?


有电影连环画,自然也就电视连续剧的连环画,下面这套是当年流行的日本电视连续剧《排球女将》。


文革时期出现的连环画带有文革鲜明特征(如扉页印有毛主席语录或马恩列斯语录),遵循“三突出,红光亮”的原则,比如我这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就印着列宁语录。


我喜欢的历史题材连环画多是成套的,一套书少的有四五本,如《杨家将》。多的几十本,如下图:


最多的是《三国演义》,有四十八本。《三国演义》这套连环画可是大大的有名,建国后最早的版本是1957年,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全套共60册,7000多幅图画。

这是迄今为止篇幅最多的一套连环画作品,其中不乏名画家的大作。我买的是1979年再版的这套,压缩为48本。


这套书买齐的过程还很曲折,那时候出书不是像现在一出就是整套,而是不规则地分批出,有时一周会有一两本,有时个把月都没有新书到。书店进货数量也不固定,有时多,有时少,买的人又多,去得晚了还买不到。真是吊足了我们这些小读者的胃口。

我集齐这套足足用了两年多时间。为了买到心仪的好书,班上几个爱买小人书的同学只好放学后轮流跑新华书店,基本每天都有人到新华书店报到。

有一天中午,同学告诉我《三国演义》第三十七集《空城计》到货了,他已经买到了,叫我赶快去买。我兴冲冲地跑到五一路新华书店,营业员阿姨却告诉我没有到货。

我这同学跟我关系不错,既然他买到了,证明长沙的某个书店肯定有货,我又跑回学校去问。果然,他告诉我,不是在五一路新华书店,而是在唐家巷的长沙县新华书店。我一想,他是昨天买的,长沙县新华书店进货肯定不会太多,等到放学再去,怕是买不到了。一咬牙,旷了下午的课,借了同学的单车就直奔唐家巷。

运气还真是不一般的好,被我买到了最后一本。当然,付出的代价也惨重,因为无故旷课,被罚抄课文及喊家长。爷老倌的一顿暴打也是顺理成章。

我们买小人书的资金来源,如果光靠零用钱是肯定不够的,只好从早餐费里省。正是长身体的年纪,不吃早餐后果很严重,经常是一上午饿得头晕眼花的,也不是个办法。

我的同学方宝鬼点子多,瞄上了偷书这一招。当时书店的收款方式是你找好要买的书,拿到收银台交钱,交完钱后,收银员在封底盖一个新华书店的收款章,你离开书店的时候,给守门的人看一下书上的章子,他就手一挥放行。

那时节没有什么原子印章,收款章都是木刻的圆形章,就刻着很简单的“长沙市新华书店”几个字。方鳖找不到木头公章的胚子,就用橡皮代替,刻刀就是普通的削铅笔刀。方鳖刻了两个,我俩每人一个。当天放学后就开始了“偷书贼”生涯。

当年的罪证:


我第一次做贼自然心虚,胡乱找了本小人书,用藏在手里已经事先沾好印泥的假章盖了下就往门外走,出门给守门人检查的那一秒钟,感觉是那么的漫长,我紧张得满头大汗。守门人只扫了一眼封底就挥手让我出去。

我在新华书店门外等方宝却足足等了半个小时,心里无数次呈现方宝被逮住的镜头后,才见他抱着七八本书大摇大摆地出来。

我松了一口气,好奇地去看他拿了些什么书,见除了小人书外还有几本绘画和美术字方面的工具书,更奇特的是还有一本《生理卫生知识》。

我很奇怪,问他:“你搞本《生理卫生知识》干什么?”

他得意地翻给我看:“你看,这里面有女人那部位的图,你没看过吧?”

我的胆子比较小,“偷书贼”的勾当干得不多,干了几次就再也不肯和方宝一起去。方宝只好一个人行动。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方宝终于被书店的看门人逮住了。据说那一次是因为他胆子太大,居然抱着二十多本书出来,那守门人就奇怪,一个学生伢子一次买二十多本书太少见,关键还都不是学习用书。

橡皮章刻得再好,必竟是假的,只要仔细查还是可以看得出来。

方宝被新华书店的人扭送到学校,还好涉案金额太小,不至于劳教,最后被退学处理。

我家的藏书,从我父亲开始,发展到现在,已有近三千册,从清末民初的线装书,到时下的小儿绘本应有尽有,以文学类居多。加之现在家里又多了一个学文学、也爱买书的大学生,书柜已是一扩再扩,三个大书柜已是满满当当,还是感觉装不下,只能不断的整理,将一些不太重要的书打包送进杂物间。

日前清理书柜,面对我那几百本几十年前的小人书不禁犯了难,处理掉的话,按现在的行情,也能卖个几千、万把,留着把?占地方,扔掉又很舍不得,必竟这些书里有着我的少年回忆。


当然,小人书也还是有收藏价值的,据说我这套1979年版的四十八本《三国演义》,如果是全品的话,价格在2万元以上。但价格再高,我都是不会卖的。


作者——枬子

文革初期出生于长沙,做过工人、会计、财务总监。现为资深高级会计师。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