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在纪念张闻天诞辰90周年之际,时任国家主席的杨尚昆发表文章,称赞张闻天是

“共产党人的楷模,革命知识分子的典范。”



青年时期,张闻天在目睹了深重的国难家仇后,毅然投身到了探索救国救民的行列之中。成为了我党历史上重要的领导人之一。

1900年,张闻天出生于江苏南汇的一个农民家庭,年幼时学习“四书五经”,同时还接受了西方文化的教育。

1917年,张闻天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期间,他阅读了《新青年》等进步刊物,思想逐渐趋于革命。

五四运动爆发后,为声援北京师生的爱国运动,张闻天和同学们一起,走上街头参加示威游行,投身于轰轰烈烈的爱国运动之中。同年6月,《南京学生联合会日刊》创刊,张闻天先后在该刊物上发表30多篇文章,对日本侵略者、军阀进行了严厉批评,同时还宣传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些观点。

张闻天凭借犀利的文笔,严谨新颖的内容,很快便成为了南京颇有名气的人物,他也是在南京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人。



1920年到1923年,张闻天先后在日本、美国留学和工作。国外的学习和工作经历令张闻天开阔了视野,也对西方资本主义有了真实的体验。

回国后,张闻天在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同时,还创作并翻译了大量文学作品,题材相当丰富。此外,他还对各种兴起的思潮进行研究,并在这一过程中逐渐成为了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1925年,张闻天正式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员。不久后,他便被组织派往苏联继续深造。直到1931年才回国。

刚回国的前两年,张闻天主要负责宣传工作,1933年,因上海形势一度危急,他才来到了中央苏区。并在这里与毛主席逐渐建立了深厚的战友情谊。

1934年初,张闻天因工作变动,跟毛主席一起办公,两人的住处也紧挨着。在日常工作交往中,他们对彼此有了更深入地了解,并在很多事情上逐渐形成共识。

第五次反“围剿”中,张闻天公开指责博古、李德错误的军事思想和指挥。面对“总跟毛主席跑”的声音,张闻天则十分淡然,并直言“真理在谁的手里,我就跟谁走。”



1934年10年,红军踏上了长征之路。途中,张闻天和毛主席、王稼祥被编在一队,三人除互相照顾跟随部队行军外,其他时间都用来探讨、交流意见。最终,三人在很多重大问题上达成了一致。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召开。会上,张闻天严厉批判了“左”倾错误军事路线,为扭转错误领导奠定了重要基础。对此,毛主席曾明确指出:

“遵义会议是一个关键,对中国革命的影响非常之大。但是,如果没有洛甫(张闻天)、王稼祥两位同志从第三次‘左’倾路线分化出来,就不可能开好遵义会议”。

会后,张闻天代替了博古的位置。此后,他全力支持毛主席,并保证毛主席的军事指挥权力。一直到1938年9月,这一时期党内发出去的电报,有张闻天署名的电报共有451件,而其中与毛主席联名发出的就有286件,占到了一多半。可见两人搭档十分和谐。

红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后,面对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行径,张闻天展现出了坚定的态度,起到了极为重要的领导作用。

如果认为张闻天“只会跟着毛主席走”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



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后,包括毛主席在内的许多党内领导都同意“除蒋”,认同“反蒋抗日”。张闻天却是最早提出和平解决的人。提出要借此“逼蒋抗日”,并“建立全国性的抗日统一战线”,同时又建议由周恩来率代表团前往西安斡旋。

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经过反复思考,最终采纳了张闻天的意见。在中国共产党等各方的调解下,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并在不久后建立起了全国抗日统一战线。

自从中央来到延安后,张闻天的工作内容便主要集中在了宣传和干部教育方面。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后,张闻天主动让贤,逐步将工作移交到了毛主席手中。

实际上,遵义会议后,张闻天已经先后三次“让贤”了。1935年4月,组织要派一位中央负责人前往白区工作,张闻天当即表态自己去,但最终毛主席等人坚决拒绝,另派了陈云

这一年夏天,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因张国焘要权、要地位,为争取团结,张闻天主动提出将自己的职务让出来。但被毛主席劝阻。

1938年六届六中全会上,张闻天再次提出“推举毛主席担任党中央总书记”,虽然又一次遭到毛主席反对。但会后,张闻天还是逐渐移交了工作。



张闻天对毛主席很敬重,大多数情况都支持毛主席的意见,但他绝不盲目追随,而是有自己独立的见解。

新中国成立后,张闻天在外交战线上奋斗近十年,为开创我国外交新局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尤其在与苏联的援助计划谈判中,张闻天以大使的身份做了大量工作。

1959年庐山会议期间,虽然一直在做外交工作,但张闻天还是坚持就经济问题发表了意见,尽管会前,他已经收到了田家英、胡乔木等人的劝告。

回到北京后,张闻天的夫人出于担心,忍不住埋怨丈夫“多讲”,张闻天听后,却说道:

“封建社会都提倡犯颜直谏,共产党员还怕这怕那吗?如果大家都不讲,万马齐喑,会出现什么局面呢?”

不久后,张闻天被撤职,离开了外交部。



1969年,张闻天化名张普被遣送至广东肇庆,在这里,他度过了长达六年的监管生活。尽管身处逆境,他依然没有停止工作,全身心投入到了研究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的工作中。这一时期,张闻天笔耕不辍,拖着病弱之躯先后写下了《人民群众是主人》《党内斗争要正确进行》等文稿。即使右手已经写到颤抖,他还是没有放下手中的笔。

遭到错误打击的张闻天虽然身处困境,走入了生命末期,但他的思想却达到了光辉顶点。这一时期,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

“历史最公正,是非、忠奸,这一切,历史终将证明,终将作出判断。”

1975年8月,张闻天获准离开肇庆,如愿被安置在了无锡。虽然生活逐渐安稳,但长期的颠沛流离,他的身体情况变得越发糟糕。

1976年7月1日,张闻天因突发心脏病,在江苏无锡病逝。根据他生前的遗嘱,妻子将补发的工资和解冻的存款全部交作了党费。



张闻天逝世的消息报告到中央后,中央却在安排他的后事时,指示“不办葬礼,不透露真实姓名。”无奈之下,张闻天的夫人被迫在花圈上写上“献给老张同志”几个字。

三年后,张闻天同志追悼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此时,关于他身上许多莫须有的“罪名”早已不复存在。当时,原本计划由陈云致悼词,但陈云听说后,最终拒绝了。

在陈云看来,张闻天同志在党内资历深厚,是值得每一个人敬重的老同志。因此,致悼词这件事应该是由党内更有分量的同志来担任。

于是,追悼会当天,邓小平强忍悲痛,致悼词,他在悼词中对张闻天做了高度评价:

“作风正派,顾全大局,光明磊落,敢于斗争。”

参考资料:今古传奇·人物版2021年3期、党史文汇2005年7期、世纪风采2021年12期、唯实2022年5期、《光明日报》2019年8月27日、《国家人文历史》2014年第17期、《同舟共进》2016年第2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