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隆重召开,此时正值全国胜利的前夜,毛主席之所以选择在这个时候召开会议,主要是来打预防针的。

会上,毛主席有预见性地指出:

“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我们必须预防这种情况。”



不得不说,毛主席相当有远见。1951年秋,为支援抗美援朝,全国各地发起了增产节约运动。但在这一过程中,却出现了大量惊人的贪污浪费、官僚主义现象。

11月1日,东北局书记高岗在给中央的报告中,如实汇报了一些贪污、浪费、官僚主义行为的现状。此后几天,毛主席的案头接连收到了大量类似的文件报告。

看着报告中的内容,毛主席既震惊又愤怒。他在高岗的报告上批示道:

“再不进行大规模反腐败斗争,我们就会犯大的错误。”

就在这份批示签发的几天后,一份标注有“AAAA”的特急电报被送到了毛主席的办公桌上。毛主席看着电报上的内容,先是震惊,继而愤怒。电报内容是关于张子善刘青山问题”的内容。



刘青山15岁参加革命,是当之无愧的红小鬼。革命战争年代,刘青山在党的领导下,立下赫赫战功。同时,他又积极依靠群众,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的威望。

张子善19岁时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员。参加革命期间,因被叛徒出卖而被捕入狱。在狱中,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张子善坚贞不屈,始终不肯透露任何信息,展现出了坚强的党性。

出狱后,张子善历经千辛万苦终于与党组织恢复联系。解放战争期间,张子善和刘青山搭档工作,两人表现出色,组织起了几十万民工支前,保障了我军的后勤补给。还因此受到了表彰。

新中国成立后,刘青山、张子善先后被安排在天津地区领导工作,两人跟天津专署副专员李克才一起搭档工作。



起初,三人搭档还算顺利。但1950年,因刘青山调到市里工作,李克才去市里向他汇报工作时,发现他每次都精神不振,一个劲儿打哈欠,这跟他以往相比,十分不对劲。

最终,李克才惊讶地发现刘青山居然染上了毒瘾。刘青山吸毒的事情败露后,他索性正大光明开始吸毒了,就连李克才向他汇报工作时他也不停下来。

李克才随即找到张子善,希望他能和自己一起劝一劝刘青山。没想到的是,张子善毫不在意,直言“不影响”。

除了吸食毒品外,李克才开始更加关注起了两人的贪污行径。早在1949年底,刘、张二人便因与商人勾结贩运木材而被媒体报道过。从这个时候开始,李克才就已经开始调查他们的贪污行径了。



1950年到1951年,刘、张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地方粮款,盗用国家下拨的救济款,总计超过170亿元。

受刘青山和张子善影响,天津地区党组织的贪污、腐败之风异常严重,党员干部之间更是流行攀比。天津党组织的党风已经遭到了严重破坏。

最终,李克才在多次劝阻无果的情况下,忍无可忍向省里的领导反映了情况。然而,刘青山得知后,不仅没有收敛,反而叫嚣着“老子打下了天下,享受享受不是应该的么。”

刘、张如此嚣张的做派,令李克才心中一度犹豫,但最终还是正义占了上风。

1951年,“三反五反”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11月21日,在保定召开的代表大会上,李克才率先发言,他条理清晰地就刘、张二人的贪污腐败进行了揭发。在长达一个多小时的发言里,李克才滔滔不绝,慷慨激昂。参会人员听着他的汇报,震惊不已。话音刚落,会场已经陷入了骚动。



参会的张子善当场被扣押起来,而正在苏联学习的刘青山也被紧急召回国。

很快,省委组织部长便率领工作组来到天津开展调查。消息一出,大家蜂拥而至,排着队揭发二人的贪污、腐败的行径。

当河北省委将刘、张特大贪污案的报告报送中央后,毛主席十分关注,多次过问。当调查组调查清楚两人的犯罪行径后,要如何处理成为了一个难题。

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关于此案的处理既没有明确的刑法条文依据,也没有案例可以参考。思来想去,专案组在上报时写上了“判处死刑”的处理意见,但又在后面加上了“或缓期二年执行”。

周总理将处理意见送到了毛主席处,毛主席看后,沉默了许久,一句话不说。



周总理见状,问道:“主席,您是什么意见?”

“死刑”。毛主席肯定地回答道。

周总理又问道:“如果有人说情的话呢?”

“不准”。毛主席的语气依旧平淡,但透露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尽管如此,刘、张二人毕竟是开国功臣,为我党和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因此,判处二人死刑的消息传出后,还是有人前来求情。

面对这些声音,毛主席反问道:“是要他们俩,还是要中国?”一句话将所有求情的人拦在了外面。



1952年2月9日,在狱中的刘、张知道了判处死刑并立即执行的处理结果。

刘青山淡淡地说了一句:

“枪毙我吧,可以教育更多的干部。”

2月10日,公判大会在保定广场举行,出席大会的人有两万多人。刘青山和张子善被执行了枪决。

第二天,《人民日报》将刊登处决刘青山、张子善的相关报道。这时,报社的一位领导提出,希望能在报道中将“刘青山”的“青”改为“清”。

毛主席得知后,当即否定了这个建议,并直言“不能加,我们就是要向国内外广泛宣布,枪毙的刘青山就是曾经的功臣刘青山。”

“刘、张案件”成为了新中国反腐的第一案,至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多年后,刘青山的弟弟刘恒山在被问到对当年案件的看法时,他公开表态支持毛主席的决定,直言“毛主席的决定没有丝毫错误,哥哥做错了事,就应该接受这样的惩罚。”

刘恒山16岁时参加中国共产党,后在农村基层默默工作了一辈子。谈及哥哥的结局,他仍然深感痛心:

“他没有经受住考验,变了心,贪图起个人的享受来。后来就犯了事儿,结果就给‘咔嚓’了”。

毛主席亲自批示了刘青山和张子善的死刑处理结果,但同时他又要求地方政府负担孩子的抚养和上学问题。这样的决策,在我党的历史上也十分罕见。

参考资料:百姓生活2012年3期、检察风云·预防职务犯罪2013年3期、 当代党员2021年13期、红土地2017年4期、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2016年19期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