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画的舞台上,有无数耀眼的大师,他们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艺术财富。
在这些声名远扬的大师背后,还有一些同样才华横溢的画家,他们的光芒却在岁月的长河中逐渐被遗忘。
马骀(1886~1937)清末民初著名画家、美术理论家和教育家。字企周,又字子骧,别号环中子,又号邛池渔父。四川西昌人,寓居上海。回族。
马骀的艺术成就斐然,他于画无不能,山水、人物、花鸟皆精,尤其擅长北派山水,其作品布置严整,渲染深秀,虽稍带作家气,却别具一格。
在绘画理念上,马骀强调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认为艺术源于生活,只有深入生活,才能捕捉到动物的真实形态和神韵。
1930 年,他应日本画院邀请,赴日举办个人画展,随后又参加了伦敦、巴拿马、香港、新加坡等地的画展,其画作受到了国内外艺术界的高度赞誉。
康有为题词评价他的画为 “凤毛麟角”,黄宾虹更是称他 “画宗南北,艺擅文词,众善兼该,各各精妙”
绘画:马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