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鉴于抗战的全面胜利,当时东北已经成为事实上的战略要地,为此我军与国民党军都各自派出的部队,计划抢先一步进入东北,虽然我军行动速度比较快,但东北民主联军在战役前期还是吃了不小的亏,根据地也仅剩下北满一块,当时的南满地区,就仅剩下了3、4两个纵队打游击,局势极具恶化。



东北保安司令杜聿明制定战略计划“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方针,对留在南满的我军进行打击,使得两个纵队的生存一度堪忧,但我军为了应对国民党军的战略,制定了“南拉北打,北拉南打”的战略方针,进行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的战役,打破了国民党军对临江地区的进犯,有力的保障了南满、北满的根据地生存问题。



1947年3月27日,国民党军调集新一军、新六军等六个军的兵力,并从关内调来的13军89师,兵分三路向临江地区发动第四次进攻,当时留在南满的3纵、4纵经历过前几次的作战,部队损失比较严重,士气也大为降低,但没有办法,面对国民党军咄咄逼人的态势,根据上级指示,3、4两个纵队成立联合指挥部,并由3纵司令员曾克林和4纵副司令员韩先楚统一指挥。



由于无法得到北满地区部队的支持,因此这一战就只能是南满的部队负全责,由此南满部队面临的压力将会更大,为了打破国民党军的合围之势,我军决心寻找其中的空袭,伺机歼灭国民党军的主力部队,但是在战前,选择哪股敌人作为目标,却让曾克林和韩先楚两大指挥员产生了争执。



曾克林考虑到部队实际战力水平,决心从突出的中路中,重点打击敌暂编第20师,理由也很简单,暂编第20师战斗力不强,而且是部署在中路侧翼,不是敌人重点防御的方向,打起来比较容易,但韩先楚却提出反对,他的计划是以打击中路13军89师,理由是该部是中路军中最强的一支,如果打掉的话,对敌人接下来的进攻会起到更大的影响。



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于是将各自的意见上报,在充分衡量了实际情况以后,上级下令,听从韩先楚的意见,并将3、4两个纵队都交给韩先楚指挥,曾克林也很大度的让出了指挥权。



实际上选择89师是这次战略中最正确的决定,因为89师是从华北战场上刚刚调来的,本身就不熟悉东北战场的实际情况,而且和周围各个部队之间的配合也并不是很紧密,在后来作战中,89师由于行进过快,整体呈现突出态势,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韩先楚还派出了诱敌部队,先派出了几支小分队偷袭89师。



看着眼前稀稀拉拉的火力,89师认为对面的“敌人”不过就是乌合之众,因此放心大胆地进入我军的伏击圈之中,被3纵、4纵主力合围,我军4倍于敌的兵力,对89师发动猛烈进攻,与此同时配属连个纵队的4个炮兵团也一起开火,89师首位不能相顾,仅10个小时就结束了战斗,89是7500余人被全部歼灭,而我军只付出了伤亡300余人的代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