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馍作为一种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丰富的造型、精湛的工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忻州民俗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在忻州古城的悠悠古韵中,非遗花馍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春节期间,忻州古城里热闹非凡,非遗花馍店“刘婆婆”花馍更是顾客盈门。走进店内,一股浓郁的麦香扑面而来,传承人高娟正和员工一起忙着制作着花馍。

“这个就是咱们刚刚做的‘蛇年暴富’,因为(今年)是蛇年嘛。”



作为花馍手艺人,高娟每年都会制作几款特殊寓意的花馍。

“剪一刀,压两下,这个叫莲花底座……”

案板上,五颜六色的面团在高娟的手中不断变幻着形状,不一会儿,栩栩如生、形态各异的花馍便跃然眼前。手工花馍口感扎实有嚼头,麦香味浓郁,而要想做出有筋道的好馍,讲究的是“一揉二醒三上锅”。高娟告诉记者,蒸花馍最考验功力,首先要在揉面上下功夫,揉得越用力,时间越长,面就越筋道。



“咱们家全是用发酵24小时的老发面去蒸制的,所以说口感,还有存放的持久度肯定是不一样的,常温天气下,咱们这个最少得8到10天。”

好产品赢得了好口碑,好口碑赢得好销量。今年春节前,店里订单就没断过,每天蒸的馍,没等出锅就都预订出去了。



“ 吃也好,看着更漂亮,都舍不得吃了。

花样多,手艺精湛,她一开业我们就来了。”

近些年,忻州花馍不断创新和发展,同时,借助电商平台,忻州花馍也走出了忻州,走向了全国各地。“刘婆婆”花馍传承人高娟:

“订单全国各地都有,最远的新疆,尤其忻州古城给咱们带来的游客、老顾客真是很多很多了。咱们花馍作为非遗项目,我们特别荣幸,今年咱们做的这个蛇(花馍),祝福祖国繁荣昌盛,祝福咱们广大群众蛇年行大运,发大财!”



(山西综合广播记者刘灼 忻州台记者郭志国、赵一婷、郝春虎报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