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关注身体健康的道路上,很多高血压患者都把目光紧紧盯在血压数值上,却常常忽略了另一个至关重要的指标 —— 心率。可别小瞧了心率,它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管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旦高血压患者的心率超过一定范围,就可能像打开了 “潘多拉魔盒”,各种并发症接踵而至,严重时甚至会引发心血管事件,直接威胁生命安全。所以,高血压人群进行心率管理,真的刻不容缓!今天,咱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为什么血压高要先控制心率,高血压患者的正常心率范围是多少,以及该如何有效控制心率。
血压与心率:相互影响的 “亲密伙伴”
咱们先来说说血压和心率到底是什么。心脏就像一台不知疲倦的 “泵”,一刻不停地通过收缩和舒张,为血液循环提供动力。而血压呢,就是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施加的压力,它分为收缩压和舒张压。收缩压是心脏收缩时,血液对动脉壁产生的最大压力;舒张压则是心脏舒张时,血液对血管壁的压力。正常情况下,血压范围为收缩压 90 - 140 毫米汞柱(mmHg),舒张压 60 - 90 mmHg。心率,简单来说,就是心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正常人心率范围大约在 60 - 100 次 / 分钟。不过,当我们活动或者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时,心率就会像被踩了 “油门” 一样增加。
血压和心率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就像一对相互影响的 “亲密伙伴”。当心脏泵血能力增强时,为了确保足够的血液能流向全身各个组织,心率会加快,血压也会相应升高;反之,如果心脏泵血减弱,心率就会减慢,血压也可能随之下降,以此来保持血液供应的稳定。这种心率和血压之间的协调配合,对维持心血管系统的健康至关重要。
打个比方,当我们遇到紧急情况,比如突然遇到一只大狗冲过来,这时候压力大、精神高度紧张,交感神经瞬间兴奋起来,就像给身体拉响了警报。心率会迅速增加,血压也跟着上升,这是机体的应激反应,准备应对潜在的威胁。但要是长期处于这种紧张状态,就好比一直拉着警报,身体的 “警报系统” 不堪重负,高血压和心律失常等问题可能就会找上门来。
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的一项研究指出,心率的变化和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以正常心率为标准,心率每增加 5 次 / 分,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就会增加 13%。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心率增加会让心脏的负担越来越重,就像让一个人一直背着沉重的包袱赶路,时间久了肯定吃不消。而且,它还会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让血管壁变得越来越狭窄,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这些因素综合起来,直接影响到心肌梗死和中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中国高血压患者心率管理多学科专家共识 (2021 年版)》也着重强调了高血压患者重视心率管理的重要性。很多高血压患者都存在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的特征,具体表现就是心率加快。别小看这个心率加快的现象,它可不仅仅是心血管系统的一个简单反应,而是会带来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和病理变化。
心率一旦增加,心排出量也会跟着增加,同时还会激活体内的多种激素系统,比如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这些激素就像一群 “小调皮”,释放出来后直接导致血管收缩,血压也就跟着升高了。哪怕心率只是轻微增加,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也可能是 “雪上加霜”,让病情加重,大大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还会影响心脏的舒张过程。正常情况下,心脏的舒张期可是心肌获得氧气和营养的 “黄金时间”。但当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时,舒张时间就会显著缩短,这就好比给心肌的 “用餐时间” 大大缩水,导致心肌供血不足。长期这样下去,心肌就像长期吃不饱饭的人,慢慢就会受到损伤,甚至可能引发心衰、心肌梗死等严重心血管疾病。
所以说,高血压患者的心率管理,不仅仅关系到心血管功能的稳定,更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环节。合理控制心率,可以有效减少交感神经系统对心血管系统的负面影响,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风险。那高血压患者的正常心率范围到底是多少呢?下面咱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不同情况,心率控制范围各不同
不同类型的高血压患者,由于身体状况和并发症的差异,需要针对性地控制心率,这样才能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就是说,心率的控制范围不是 “一刀切”,而是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
对于普通高血压患者而言,研究发现,静息心率在 60 - 70 次 / 分时,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是最低的。一旦心率超过 85 次 / 分,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就会显著增加。所以,综合考虑,建议普通高血压患者把心率控制在 60 - 80 次 / 分之间,这个范围比较合适。就像 45 岁的李先生,是一名普通高血压患者,之前他没太在意心率,心率经常在 90 次 / 分左右徘徊。后来在医生的提醒下,他开始注意控制心率,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必要的药物治疗,将心率稳定在 70 - 80 次 / 分,一段时间后去医院复查,各项指标都有所改善,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也降低了不少。
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可就没那么 “轻松” 了,他们对静息心率的控制范围要求更为严格,应控制在 50 - 60 次 / 分之间。冠心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心脏已经处于比较脆弱的状态。在这个心率范围内,患者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才能降到最低。这类患者不仅需要依靠药物控制血压,往往还需要借助药物手段来控制心率。王大爷患有高血压和冠心病,医生根据他的情况,给他开了控制血压和心率的药物,并叮嘱他一定要按时服药,把心率控制好。王大爷严格按照医嘱执行,病情逐渐稳定,生活质量也提高了。
高血压合并心衰的患者,心率控制同样重要。他们的静息心率应控制在 60 - 69 次 / 分之间。心衰意味着心脏功能受损,心脏没办法像正常时那样有效泵血。在这个心率范围内,既能确保心脏的有效泵血功能,维持身体的基本需求,又能降低心衰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比如赵奶奶,因为高血压引发了心衰,医生特别强调要控制好她的心率。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调整,赵奶奶的心率稳定在 65 次 / 分左右,身体状况也有所好转。
对于有动脉硬化的老年人以及患有脑供血不足的患者,心率控制可不能 “一刀切” 地求低。因为过低的心率可能会影响到脑部和其他重要器官的供血,反而增加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在制定心率控制策略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并发症,进行个体化的调整。
由此可见,高血压患者的心率控制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治疗策略,它可以帮助患者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维护心脏健康。合理控制心率,患者就能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那高血压人群具体该如何有效控制心率呢?下面咱们就一起来看看。
多管齐下,有效控制心率
药物治疗是控制高血压和维持健康心率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对于高血压伴心率增快的患者来说,药物治疗往往是首选。这类患者可以选择兼具减慢心率和降低交感神经兴奋作用的抗高血压药物,比如 β 受体阻滞剂。这些药物就像身体里的 “小卫士”,能够有效地减慢心率、降低血压,减轻心脏的负担,让心血管系统保持稳定。
但在服用药物的时候,一定要坚持按时服用,千万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因为血压和心率一旦反复波动,就像坐过山车一样,对身体的危害可不小。也不要私自停用药物,要是觉得身体有什么不适或者想调整药物剂量,一定要先咨询医生。另外,日常家中要备足相关药物,以防万一。像张大哥,之前因为工作忙,经常忘记按时吃药,结果血压和心率总是不稳定。后来在家人的提醒下,他专门设置了服药提醒,还在家里备好了充足的药物,血压和心率这才逐渐稳定下来。如果患者还合并其他心血管疾病,更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和监测,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饮食对于控制高血压和维持健康心率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血压患者最好采用低盐饮食,减少钠的摄入量。因为摄入过多的钠,就像往身体里灌了太多 “盐水”,会让血压升高。在减钠的同时,可以适量增加膳食中的钾、镁和钙的摄入。新鲜的水果蔬菜、全谷类食物和低脂奶制品,都是很好的选择。这些食物富含矿物质,就像给心脏注入了 “强心剂”,有助于维持心脏健康和稳定的心率。比如每天吃一个苹果、一把青菜,喝一杯低脂牛奶,长期坚持,对身体大有好处。
适度的体育锻炼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必不可少。有氧运动,像快走、慢跑、游泳等,就像给心肺做了一场舒适的 “按摩”,可以增强心肺功能,降低血压和心率。力量训练也不错,它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改善心血管健康。不过,高血压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运动时可要格外注意运动强度,千万不能做剧烈运动,不然很可能引发急性事件。运动前一定要充分热身,就像给身体做个 “预热”,活动活动关节,拉伸拉伸肌肉;运动后也要及时拉伸,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让身体得到充分的放松和恢复。合并其他疾病的高血压患者,要根据自身情况和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强度,并且逐渐增加运动时间和强度。李女士患有高血压和轻微的冠心病,医生建议她选择快走这种运动方式,每次运动 30 分钟左右。李女士听从医生的建议,坚持快走锻炼,身体状况越来越好。
压力可是导致心率增加的常见 “元凶” 之一,高血压患者一定要学会有效管理和减轻压力,这样才能维持心脏健康和稳定的心率。情绪剧烈波动会让血压像火箭一样迅速升高,心率也会跟着 “飙升”,这种情况可能导致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严重时甚至会威胁生命健康。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尽量减少情绪波动。可以通过一些放松技巧来缓解压力,比如深呼吸,慢慢地吸气,感受腹部像气球一样鼓起,再缓缓呼气,把压力都呼出去;冥想,找一个安静的地方,闭上眼睛,放空思绪,让身心得到放松;瑜伽,通过各种体式和呼吸练习,让身体和心灵达到平衡。另外,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很重要,保持充足的睡眠,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就像给身体设定了一个稳定的 “生物钟”,有助于减轻压力,维持心脏健康。
定期监测血压和心率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至关重要。患者可以使用家庭血压计和心率监测仪进行自我监测,随时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同时,也要定期复诊,让医生进行专业的血压和心率监测。这样,一旦发现异常变化,就能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比如刘大爷,每天早上都会用血压计和心率监测仪测量自己的血压和心率,并记录下来。每次复诊的时候,他都会把记录拿给医生看,医生根据这些数据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刘大爷的病情也得到了很好的控制。
高血压患者要清楚,控制血压的同时,心率管理也不能忽视。不同类型的高血压患者,心率管理范围各有不同,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制定适合自己的心率控制计划。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定期监测指标、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适量增加运动、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等方法,帮助自己保持健康心率,降低并发症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