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郑州市民朱云,在“专家”的建议下,以17万卖掉了祖传的乾隆古画。
可仅仅过去了两年,他居然发现自己卖掉的这幅画,被拍卖出了8700多万的天价。
朱云一气之下将鉴宝师告上了法庭,谁料,却由此引发了更大的争议。
那这件事最终如何了?
本文信源来自官方媒体【中国新闻网】等(截图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一模一样的画
2010年12月4日,郑州市民朱云像往常一样,饶有兴致的观看着鉴宝拍卖类节目。
突然,一幅乾隆亲笔的画作引起了他的注意,这幅《嵩阳汉柏图》从2500万起拍,最终以8700万成交。
如此高的价值,让朱云瞪大了双眼,可是更令他疑惑的是,他仔仔细细的拿着放大镜在电视机前看了又看,总觉得这幅画有些似曾相识。
他的家中曾经也有一幅一模一样的画,是他们祖上传下来的,据说也是乾隆真迹。
一年前,他闲来无事就带着宝物去了一个鉴宝节目,想着看看这幅画的真假。
接待他们的是一个叫刘岩的专家,这个专家左看右看,最终非常遗憾的告诉他们说,画是假的。
因为朱云经常观看鉴宝节目,看到过刘岩曾经鉴定过很多宝物,对于专家的话,朱云那是一百个相信,听到画是假的,他的心里非常的失落。
或许是看出了朱云的失落,刘岩当即表示,画虽然是假的,但也能卖些价钱,他可以帮忙找个买家。
最终,他们约在了一个酒店,以17万的价格,朱云将画卖给了一个叫程功的人,保险起见,双方还签了购买合同。
没想到短短一年,朱云就在电视上看到同样的画被拍卖了,还卖出了8700多万。
为了确认拍卖的那幅画是否是自家的,朱云当即联系了节目组,却惊讶的发现,这幅画卖家的名字和当年买他们画的人,都叫程功。
这下,他彻底傻眼了,这不就是自己家的那幅吗,当初鉴宝师说这幅画是假货,怎么如今又成了真的。
告上法庭
于是,朱云一气之下,将当初给自己鉴宝的刘岩,告上了法庭,同时要求撤销当时的买卖合同,拿回传家宝。
可工作人员调查后却发现,朱云提到的那个“鉴宝专家”刘岩居然有两个,不仅同名同姓,就连简历都如出一辙,只不过一个在北京,一个在广东东莞。
工作人员觉得蹊跷,随即拨打了简历上的电话,没想到对方竟然说自己从来没有见过那幅画。
工作人员还以为他在狡辩,当即就表示要将其正法,可紧接着刘岩的一番话却让警方惊讶不已。
刘岩表示,多年前他发现北京有一个人在冒用自己的身份,他还曾警告过对方。
为了证明自己是真正的鉴宝人士,他还给警方传来了自己的各种证件、证书等。
而与此同时,警方也找到了在北京的那位刘岩,毫无疑问,他就是假冒的那个。
眼看事情暴露,这个假刘岩居然狡辩说,当初的买卖双方都是自愿的,跟自己无关。
然而,事实上这件事却大有蹊跷。
“专家”的骗局
原来一年前,朱云的大儿子结婚,迫切的需要一笔彩礼钱,但是他们家里非常贫穷,没办法才想到去鉴定宝物的。
当时这个所谓专家刘岩,对着画作那是仔仔细细的端详了一番,最终才下了模棱两可的结论。
“这画真假难辨,不值钱!”
听到这话,朱云自然是非常失落的,没成想这恰恰给了刘岩可趁之机。
刘岩趁势提出只要通过自己的关系,他可以高于市场价将这个赝品卖出去,大概能卖到几万左右,而且买家绝对靠谱。
朱云一听,赝品还能卖个几万块,这可好啊,当即就表示了同意,心里还在为自己占到便宜而沾沾自喜。
几天后,他按照刘岩的约定来到了一家酒店进行交易,而刘岩也确实带来了一位神秘的买家。
还没等朱云说些什么,刘岩就噼里啪啦的一番介绍这幅画,说什么画虽是临摹的,但也出自名家之手,一番吹嘘之下,很快画的价格就被抬到了17万。
而神秘买家也是当即拍板接受了这个价格。
朱云看这位专家如此尽力帮自己卖花,也是充满了感激,觉得17万也不少了,生怕对方反悔,赶紧追着对方,让他们签下了购买合同。
被骗后续
即便事实如此,面对警方的审问,假专家刘岩依旧狡辩说自己从始至终都没有说画是假的。
他确实很精明,只是模棱两可的说了个真假难辨,就哄骗着朱云觉得画不真,赶紧脱了手,实在可恶至极。
显然,直到警方问话,他也依旧死鸭子嘴硬不肯承认自己的错处,反而还说这幅画在市场上有很多件,他没有说是真迹,也没有说是假的,确实难以下定论,他也没说谎啊。
被骗的朱云可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就是这个专家的话,才让他认定了画是假的,他才着急卖了出去,而且刘岩在酒店交易时也确实说了画是赝品。
但是由于没有确切的证据,仅凭朱云的一面之词,警方也是拿刘岩没有办法,最终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朱云自是不服,多次提起上诉,可奈何他也拿不出其他证据,最终也只能独自承受这份委屈了。
据说,那个假刘岩早已换了身份,逃到了香港,隐姓埋名不在现身。
其实这种买家和鉴定师之间的矛盾并不少见,完全看的就是鉴定师的良心,奈何有些人就是骗子。
就像是这个案例,只要刘岩一口咬定自己并没有主观实施诈骗,朱家兄弟就没有办法证明对方是故意诈骗。
即便刘岩承认当时看走了眼,由于法律没有这方面的明确规定,也很难对其追责。
还记得当年轰动一时的“金缕玉衣”骗贷案吗?
当时谢根荣找人制作了一件“金缕玉衣”,还邀请了不少资深鉴定师对“宝物”进行鉴定。
而那些所谓的鉴定师根本没有仔细观察所谓的宝物,就直接下了定论,说宝物价值24亿。
而谢根荣靠着这些“假鉴定”,伪造了555份房贷合同,从银行骗贷超6亿。
不过事情很快就暴露了,最终谢根荣以及那些沽名钓誉的“专家”,都受到了惩罚。
也在此提醒大家,年关来临,大家一定要谨防上当受骗,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