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古玩收藏已经进入了最后的“红利期”,并不是说以后古玩行业就要消失了。而是随着民间古玩精品越来越少,对“合法文物收藏”的要求愈发严格,可以说很难再有“新鲜”的好货出现了。
所以说,如今手上有精品的玩家,是踩在风口的最后一波藏家。等这些藏品彻底进入开放的市场后,以后的人想要再收藏,要么买点赝品聊以慰藉,要么就要去拍卖行花费大量金钱血拼了。
1、字画
中国的字画,西方的油画,是拍卖行业永恒不变的“硬通货”,因为这代表着人类艺术审美的极致追求。尤其是中国,从甲骨文的古朴稚拙,到篆隶楷行草的演变,再到山水花鸟的传神写照,每一幅作品都蕴含着书者的情感与哲思。
拍卖行的天价成交只是衬托,人类文明的发展,从吃穿用度到进行深度的思考,字画体现出来的是激发人们情感共鸣与审美思考的不竭源泉。
2、高古玉
高古玉的价值长期被低估,都是因为“外在因素”,一旦稍微有点松动的迹象,市场会立马做出反应。去年整个年份的高古玉大放异彩,不断打破纪录,各个拍卖行达到接近100%的成交率。
仿佛在向我们说明了一件事:只要藏得住,这种历经数万年的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才是艺术门类的天花板。
3、高古瓷
长期以来,拍卖市场都被清三代所霸占,康雍乾瓷器已经变成了“传承有序”且没有风险的最佳炒作标的。但这几年很明显随着国家对高古瓷的“松动”,以前不被重视的耀州窑、磁州窑、越窑等高古瓷都迈入了天价的范畴。
更别说五大名窑、龙泉窑、建窑等老牌品种。虽然拍卖行很久没出现重器了,但那是“垄断”造成的后果,并不是瓷器本身的问题。未来迟早会迎来新一波高度。
4、铜镜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最近几年铜镜的拍卖被重点推荐,海兽葡萄镜之类的唐宋铜镜已经进入到千万级别的高价。制作精良、形态各异、图纹华丽,如果说大型青铜器是被限制的,那么铜镜就是最好的替代!
5、宣德炉
宣德炉以色泽为亮点,其色内融,大气精致。一直以来收藏界都有个说法,说没有真正宣德年间的香炉,都是后世仿品。但从故宫到各大拍卖行出现的正品来看,宝藏在民间,不能只看“回流”。
6、佛像
十方诸佛赞,尽予无量巾。宗教艺术品在国内外都是极为重要,且具有特殊意义,很多人不论贫穷富贵,都在内心有一份向往和信仰。历史上曾多次发生的“灭佛运动”,因此能流传至今的佛像艺术品很是稀少,工艺精湛的鎏金佛像更是十分昂贵。
7、古籍
如今的明清印刷本,只要品相好的都已经达到上万的价位。内府刻本愈发昂贵,孤本已经是拍卖会上每逢出现必要破纪录的存在。要是有幸找到宋代的古籍,哪怕最普通的都是天价,这就是文字的力量!
8、皇室艺术品
回溯历史,或许只有在民国那个风云变幻、社会动荡的时期,才有少量皇家艺术品因各种原因流散至民间。只要能入藏皇宫的,那肯定是集众家之所长,代表着所处时代的最高工艺水准,一出现就是天价毋庸置疑。
9、明式家具
王世襄老爷子用半辈子证明,中国的古家具那才是审美的巅峰,曾拍出6944万的宫廷御制明代黄花梨交椅就是个明证。明式家具不仅指明代,而是后面各个时期同个风格的家具,如今就算是现代造的只要木材好都是天价,更别说古董了。
10、银元
前几年一波钱币圈的大批资金入场,银元已经正式进入收藏界的大热门行列,拍卖纪录丝毫不逊色于上述几大品种。民间流通的数量很多,当然大部分都是流通货,能卖个数千元就很不错了。真正昂贵的都是“试铸币”,动辄千万的天价让人不敢相信这还是小小的钱币吗?
收藏带来财富的前提是眼力和心态,现如今赝品横行,固执的人也很多,只有真正用开放包容的心态去玩好,那得到丰厚的回报只是时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