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辐射降温和冷空气双重影响,

今天早间申城气温较低,

市区徐家汇站最低气温1.9℃,

郊区全线跌破零度。

白天阳光登场但升温有限,

市区徐家汇站最高气温9.0℃,

浦东站9.7℃为全市最高。







上海明日天气


明天节后开工第一天,上海又将是一个晴好天气。早间气温依旧偏低,市区最低气温3℃左右,郊区零下4-零下2℃,有薄冰或冰冻。白天阳光加持下最高气温将来到11℃左右,中午西南风转为西到西北风风力加大,相对湿度85%-35%,天气干燥请大家多多补充水分。

上海天气趋势

6-8日,一股强冷空气自北向南影响我国中东部地区。受其影响本周后期上海会有一次大风降温并伴有短时小雨的过程。本周末早间气温跌至最低,市区最低气温零下2℃,部分郊区零下6至零下4℃。白天虽然太阳在线,但气温依旧没有气色,最高气温也仅有2℃。冰冻升级请大家做好防寒保暖工作。




开工第一周接连遭遇两轮冷空气

还有大范围雨雪来袭

预计明天起一直到2月8日,我国大部地区将自北向南接连经历两轮降温过程。



届时,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将陆续降到低谷,最高气温10℃线会逐步退到江南南部、华南北部一带,而河南、安徽北部、江苏北部等多地最高气温甚至不足0℃,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冷。



此外,还需要特别注意大风天气的影响。预计未来4至5天,受频繁冷空气影响,华北、黄淮一带将持续多风,尤其午后阵风较强。重点关注6日,冷空气南下将带来强风,风力可能异常偏强,京津冀鲁平原地区阵风可达8至9级,渤海、黄海北部阵风可达10级,风寒效应将会十分突出,寒冷加剧。



除了冷空气,节后第一周,雨雪天气也将同步“营业”。预计5日至7日,南方大部地区将出现一次小雨过程。

明天,降水将率先从西南地区东部到广西一带上线;6日,降水范围东扩到江南大部,范围达到最广,主要以小雨为主;7日,降水范围有所收敛,但随着气温下滑,部分地区在过程尾声会出现短暂的雨雪转换,贵州、湖北西南部、湖南北部和浙江北部的部分地区或现雨夹雪;8日起,随着干冷空气控场,南方降水趋于结束,天气转晴。



而北方未来一周则晴天居多,只有在6日前后,内蒙古东部、黑龙江和吉林等地或有小到中雪,总体强度较弱,持续时间短。不过还是要提醒计划返程的小伙伴们,密切关注天气以及路况信息,做好行程规划,注意交通安全!

最新研究:新冠可能趋向流感化

形成季节性流行模式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近日公布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新冠病毒与流感病毒呈现“此消彼长”的交替流行模式。新冠病毒可能趋向流感化,形成季节性流行模式。建议相关部门加速研发流感-新冠联合疫苗。

多种呼吸道病原体共同感染将导致疾病负担增加,对公共卫生系统形成挑战。为优化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策略,中国科学院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重点实验室、北京市疾控中心、北京地坛医院等专家组成研究团队,采集了2023年11月至2024年4月北京地坛医院、北京市海淀医院及周边社区的流感样症状病例样本,开展27种呼吸道病原体检测。

检测结果显示,当时的呼吸道病原体呈现4轮流行:首轮以肺炎支原体为主;随后甲流、乙流相继成为优势毒株;新冠病毒在2024年2月底出现显著回升,形成第4轮流行高峰。同时,当甲流或乙流处于高活跃期时,新冠病毒传播会受到抑制,反之亦然。研究团队表示,这表明新冠病毒可能趋向流感化,形成季节性流行模式。

此外,研究纳入的1513例呼吸道感染病例中,30至40岁人群面临新冠、流感双重感染的风险较其他年龄段高出2.31倍。青少年和老年人更易受肺炎支原体、流感嗜血杆菌等病原体侵袭。研究还发现,28.6%的多种呼吸道病原体混合感染病例出现多重耐药。

面对新冠病毒可能的流感化趋势,研究团队建议相关部门加速研发流感-新冠联合疫苗,构建多病原快速检测平台,将耐药基因筛查纳入常规病原监测,实时追踪细菌进化动态。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是由中国疾控中心主办的权威公共卫生学术期刊,主要发布有关全国人口健康、疾病和风险因素监测数据等。

新民晚报(xmwb1929)综合上海天气发布、中国天气网、北京日报客户端

编辑:李争

编审:魏丽英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