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张有福,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我的父亲,曾经是一名英姿飒爽的军人,我常常以父亲为骄傲,还经常戴上他的旧军帽,在小朋友面前炫耀,那种滋味让我倍感威风。

然而,在我十岁那年,一场暴雨突然肆虐而来,退伍军人的父亲为救那个不慎落水的村民,不幸被急流冲入洪流,从此离开了我们。

父亲的离去,给我们家庭带来的巨大的伤痛,从此只剩下我和妹妹以及母亲,在这世间艰难地挣扎求生。

后来舅舅不忍心我们受苦,将我们接到他们家生活。舅舅家那时也不富裕,我们的到来,让他们的生活也是一落千丈,舅妈和舅舅时常因为我们的到来而争吵。

那些激烈的争吵声,还有母亲无奈又哀伤的眼神,让我在无数个黑夜里煎熬。

后来,母亲无奈改嫁了。

继父是个勤劳的农村汉子,曾经有过一段婚姻,前妻患病去世留下一儿一女,随着我们的到来,这一大家子的负担很重,好在继父是个手艺人,在农村那片天地混得开,家里倒是不缺吃穿。

但我跟继父的关系并不是很融洽,甚至从来都不喊他“爸爸”。

后来有一次我发现继父醉酒后打了我母亲,我心里对他更加有意见,所以我在学校里拼命努力,因为我清楚地知道,读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希望。

那时每天天未亮,我便起身背诵课文,夜晚在昏暗的灯光下埋头做题,那一本本写满密密麻麻笔记的书本,承载着我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可我初中毕业时,虽然我的中考分数很高,但继父却坚决反对我继续读高中,他的理由是家里要吃饭的人太多,还说读太多书没什么用处,不如早点回家挣工分。

当时我心里非常难受,我想通过读书改变命运的想法破灭了,但我没有求他,而是默默地回到生产队,跟着乡亲们在田间辛勤劳作。

烈日高悬,汗水湿透了衣衫,一滴滴洒落在脚下的土地上,我望着那广袤无垠的田野,心中却不停的发誓,我一定要走出去,因为我心中还有一个梦想,那就是要像父亲一样去当兵,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1973 年,当村里传来征兵的消息,我知道我的机会来了。我瞒着继父偷偷报了名,没想到我竟然顺利通过体检和政审,我拿到入伍通知书的那天,我终于长长的吐了一口气。

到了部队后,我仿佛获得了新生,浑身充满了力量。每天天还没亮,就跟着战友们一起出操训练,哪怕是最为艰苦的体能训练,我也从不退缩,咬牙坚持。

因为我明白,这是我改变命运的关键契机,我绝不能错失。凭借着不懈的努力,我在连队稳住了脚跟。第二年便当上副班长,第三年当了班长。

1976年,我在探亲回家时,偶然路过一条河边,突然听到有人呼救。没有丝毫犹豫,我纵身跳入河中,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将两名落水儿童救上了岸。

两名孩子的家长对我千恩万谢,当时我觉得都是村里人,而且这是一件很小的事,也没当回事,救完人我就回家了。

可等我回到部队,这两名孩子的家长给我们连队寄来了一封感谢信,连队知道这件事后,将我的这一事迹整理成典型事迹材料,上报到团政治处,后来团里又组织人将我这一事迹整理宣传到报社。

我也因为此事,荣立二等功,并于当年被提拔为了干部。那一刻,我心里算是真正踏实了,当然我知道,要真正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还需要不懈的努力和奋斗。

提干后的我,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更加努力地工作和训练。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我们连队被派上战场。在炮火纷飞,生死一线的战场,我与战友们并肩作战,一次次出色地完成了艰巨的任务,再次立下战功。

战后,我被保送到军校深造了两年。

1983年,我在战友的介绍下,认识了我们部队驻地中学的语文老师,也就是我的妻子。

我们从相识、相知,很快便坠入爱河,组建了属于我们的小家庭。后来,儿子出生了,我便把母亲接到身边。因为我当兵前就一直有个心愿,要让母亲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

虽然之前就跟母亲提起过,但她一直都没同意。随着儿子的出生,她老人家终于肯和我们一起生活。我的那位继父,后来也改变了许多,加上母亲也经常在我面前念叨,我也把他接过来和我们一起住。

只是他们在我这里住久了不习惯,偶尔还会回老家住上一阵子,有时也会到弟弟妹妹他们家。



时光匆匆,后来我在部队干到正团转业,如今我和妻子也都退休了。母亲和继父也相继离开我们已经有好几年光景了,在他们的最后时光,我一直都陪着他们,也算是无憾了。

如今,我们每天种种花、养养鱼,享受着天伦之乐。儿子也十分争气,在事业上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