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到文物当然要上交给国家了,但来自重庆市城口县高观镇的易老汉,就不走寻常路,干了一件让人哭笑不得的事。

起因是2010年的一天,易老汉像往常一样上山放牛。这位60多岁的老人性格孤僻,总爱往偏僻的山坳里钻。这天他走到一处废弃的老房子旁歇脚时,突然发现墙角泥土里露出一截生锈的铁片。


网络配图

易老汉随手一拽,竟抽出一把裹满锈迹的长剑。剑身上隐约有些花纹和文字,但被铜锈盖得严严实实。他没多想,把剑往背篓里一塞就带回了家。

邻居看见这把古剑,连忙提醒:"老易,这说不定是个值钱的老古董!"在大家反复劝说下,两个月后,易老汉才慢吞吞地带着剑去了县城。

当地博物馆专家拿着放大镜仔细检查后告诉他:"这至少是清朝的古剑,属于国家文物,应该上交。"

但当听到"奖励主要是奖状"时,老汉撇了撇嘴:"不值钱的铁片,交它干啥?"然后竟又带着宝剑直接回家了。


被磨成菜刀的青龙剑

回家后,易老汉越想越觉得这剑没用。他抄起磨刀石,把剑按在石头上"哗哗"地磨起来。铁锈簌簌掉落,渐渐露出"青龙剑"三个篆体大字,还有盘龙花纹在阳光下泛着青光。

可粗糙的打磨让这些珍贵痕迹变得模糊不清,剑刃也被磨得坑坑洼洼。

更糟的事还在后头。易老汉觉得光溜溜的剑身挺顺手,干脆把剑尖锯掉,剑柄拆了当柴烧。从此这把青龙剑就沦为了切菜剁猪草的"万能刀",在灶台边一待就是五年。


配图(图文无关)

到了2015年,县文化站的工作人员下乡收集民间文物线索时,听到了"百万宝剑变菜刀"的传闻。他们急匆匆赶到易家,看到的景象让人痛心:原本三尺长的古剑只剩两尺残躯,剑身布满豁口,曾经精美的龙纹早被磨平,红铜材质在油烟熏烤下黯淡无光。

文物专家气坏了,捧着残剑直跺脚:"这是清代青龙宝剑啊!完整的能进博物馆了,现在连研究价值都没了!"

虽然传言的百万价值肯定没有,但至少也够得上文物标准。最后文化站花100元买走了这把"废铁",如今它躺在县博物馆角落的玻璃柜里,旁边的说明牌上写着:"清代青龙剑残件,因民间不当处理损毁。"


有人肯定要问:最后老汉怎么样了?还能怎么办,已经成既定事实了,而且并不是特别重要的文物,只能口头教育一下,易老汉也诚心认错,这事就算揭过去了。

这个真实的故事给人们提醒:发现疑似文物时,千万别擅自清洗、打磨或改造。每一件文物都是不可再生的历史密码,保护文物就是保护我们共同的记忆。

本文素材来源:上游新闻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