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牛跟尚

设计 / 琚 佳

当东风商用车技术中心副中心长李智博士谈行业内卷如何“活下去”“活得更好”时,2024年中国商用车原预计重回400万辆结果销售只有387万辆,中国重卡原预计重回百万辆结果销量还微降到90万辆。

销量下滑,给各大重卡生产企业致命一击。

东风商用车在1月20日召开的2025年工作会已号召全体员工“以命相搏,背水一战”,并于1月21日、22日先后进整合了十堰的整车工厂、铸造工厂,提升精益化管理水平。

一半销量靠出口且赚回大钱的中国重汽2024年12月初公布,2024年利税总额预计120亿元,这包括企业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应交增值税、管理费用中税金和利润之和。这个指标似乎更强调对社会的量化责任。

蛇年春节前夕,一汽解放通过重大资产出售事项相关的议案,公司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交易对方)签署《股权转让协议》,约定以人民币492388.61万元向交易对方出售公司所持一汽财务有限公司21.8393%股权。这样的内部操作,解放可以获得“大红包”,图个账面上好看。此前,其2024年前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净利润3.64亿元,同比下降11.82%。

1月24日,江淮汽车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4年净亏损约17.7亿元。虽然主要亏损原因为公司联营企业大众安徽经营业绩出现亏损导致公司确认对大众安徽的投资收益亏损约13.5亿元,以及公司部分资产发生减值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约11亿元。不可忽视的是,江淮在重卡市场过去一年销量下降近30%。

更早的2024年11月、8月,中国重卡的“常年老六”大运重卡、卡车圈“老师傅”上汽红岩则因现金流问题而停摆,处于破产重整状态。

回望2024年,这些仍在为生存而战的卡车企业表示:世界经济不稳定性增强、国内消费市场活力不足、产能过剩加重、同质化竞争升级,用户对运输整体解决方案和车辆TCO更加关心,以价换量的竞争手段愈演愈烈,企业面临着销售疲软、销量下降、经营困难等生死局与淘汰局。

2024年商用车市场喊冷的原因:一是房地产等市场的基础投资建设数量下降;二是经济压力大,终端运价低,商用车更新速度较慢;三是在国家促消费政策中,对于商用车的支持力度还不够。如果剔除出口,商用车市场将更为寒冷。

2025年,面对燃气、出口和新能源的机会,国内重卡市场正形成燃油、燃气、新能源三足鼎立之势;头部企业加大在新能源海外市场加大布局,新道超车的竞争加剧,新商业、新生态、新模式快速演变,竞争格局正发生深刻的变化。

在行业结构变化之时, 国内市场受技术迭代、产品迭代、商业模式、法规政策的多种因素影响,需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燃气车受油气差价的影响,需求有所降温,新能源渗透率由温和增长向爆发式增长演进,即将迎来油电同价的时代,电动化发展活力将更加强劲。

传承多年传统,汽车商业评论按照按重卡年销量多少,对中国十大重卡企业或商用车的2024年进行盘点。

中国重汽:“十全十美”

以山东重工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兼中国重汽董事长、党委书记的身份,王志坚在回首2024年中国重汽成绩时说,实现重卡销量第一、市占率第一、重卡出口第一,交出一份10个“十全十美”的“NO.1”。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中国重汽销售商用车34.27万辆,排在福田汽车、东风公司、重庆长安之后,排名第四,与第三名重庆长安仅差300辆,而高出第五名一汽解放近10万辆。

相比2023年的32.32万辆,中国重汽不仅保住了中国商用车集团四强的位置,也是与解放、东风、福田全面竞争中显著正增长的商用车企业。

据中国重汽截至2024年12月7日的预测,2024年汇总收入预计超过1940亿元,同比增幅超10%;利税总额预计达120亿元,同比增幅超15%;整车销量预计37万辆,同比增幅超10%。

王志坚这位在2024年7月成为谭旭光的接棒者,在当年12月8日召开的中国重汽2025年合作伙伴大会上介绍,2024年,中国重汽重卡出口预计达13.5万辆,同比增长4%;出口收入预计451亿元,同比增长5%;沙特市场销量同比增74%,澳大利亚市场销量同比增98%,中东、南亚、非洲、独联体等市场销量第一。

2024年,这家重卡出口巨无霸在海外建设了29家KD工厂、226个经销商网点、246个服务网点以及217个配件网络,应对国际贸易形势变化。



国内,中国重汽与一汽解放争夺重卡市场总冠军与各细分市场冠军,实现中长途复合运输、燃气干线运输、危险品运输、快递快运、城建渣土运输等十大细分市场销量第一。年底前,重卡预计销售10.5万辆,市占率突破20.2%,同比增长2个百分点;轻卡预计销售9.5万辆,市占率突破18.5%,同比增长2.5个百分点。

其中,中国重汽预计2024年销售新能源重卡8600辆,同比增长280%,国内上牌数据为7814辆,同比增长298%;中短途牵引车与8×4渣土车市占率同比增速行业第一;预计全年销售新能源轻卡3300辆,同比增长15%。

2024年,中国重汽预计研发投入31亿元,同比增长8%,研发强度超3%。

由于统计口径不同,一汽解放喊出中重卡市场第一,福田汽车喊出中国商用车销量第一。中国重汽对此表示,2025年要做“无可争议的中国商用车行业领航者”,整车销售45万辆,同比增长超20%。

一汽解放:盯上出口

2024年销量25.11万辆(不含一汽红塔和一汽哈轻),同比增长3.90%。其中,中重卡销量21.40万辆,同比增长4.33%,在国内中重卡份额约26.6%,稳居国内第一;牵引车连续18年销量第一,载货车连续4年销量第一,天然气车连续4年销量第一,轻型车增速行业第一,新能源中重卡头部品牌增速第一,海外销量复合增长率行业第一。

时任一汽解放党委委员、常务副总经理于长信在“八个第一”成绩中又提到:品牌价值连续13年行业第一,国内中重卡连续9年销量第一。

北斗数据显示,2024年,一汽解放国内NG市场的份额超30%,行业第一。



一汽解放官宣,2024年新能源重卡销售突破1.58万辆,实现翻倍增长,但上险数据显示只有9490辆。

这家新中国最早成立的车企与中国重汽的差距在出口上。为此,解放J7、J6P、JH6、虎V等车型相继出口至东南亚、中东、拉美、非洲等80余个国家和地区,与276家企业建立合作经销关系。

12月12日,在一汽解放2025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一汽解放国际公司正式成立,中国一汽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刘亦功,当时还兼任一汽解放党委书记、董事长的中国一汽党委常委、副总经理吴碧磊等出席。

时任一汽解放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胜发布 “SPRINT2030”国际化战略:明确到2030年,全球销量超过50万辆,海外销量达到18万辆,占比达36%。

不到两周后的12月25日,一汽解放管理层调整,“75后”原总经理李胜接替吴碧磊,升任董事长、党委书记,原常务副总经理于长信升任总经理。

新班子提出,2025年,锚定“中国第一,世界一流”战略目标不动摇,销量挑战33万辆,同比提升27%,其中海外销量8万辆,新能源销量4.6万辆。

2024年销量目标是35万辆,最终销量为25万辆,在商用车市场排在福田汽车、东风公司、重庆长安、中国重汽之后,而中国重汽销量为34.27万辆。

公司的长远目标是补缺出口,超越中国重汽。不过,2024年挑战35万辆失利后再来挑战33万辆,同样挑战巨大。

吴碧磊在此前致辞中像是在鼓励接任者:“要对全球经济增长形势有信心、行业前景有信心,更要对一汽解放的领航发展有信心。”

陕汽集团:坐稳第三

陕汽控股党委书记、董事长袁宏明在2025年元旦致辞中说,预计2024年销售各类汽车16万辆,同比增长0.63%。

根据2024年1-11月该集团数据,累计销量15.2万辆,相比同期有1.6%的增长,重卡市场占有率达到16.74%,同比增长0.31个百分点,持续巩固行业前三地位。

陕汽控股(全称是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包括在西安的陕汽重卡和在宝鸡的陕汽商用车。

先看陕汽重卡,国内民品销量突破5.6万辆。在牵引车市场排名单厂前二,高端重卡市场份额突破20%;自卸车市场,行业唯一单厂销量超过5000辆;专用车市场,销量突破6800辆、同比增长26%;载货车销量及份额连续5年持续增长;新能源订单超过1.1万辆,销售突破7000辆、同比增长超1.2倍,市场份额达9.3%。

再看陕汽商用车,销24000辆,同比增长35%。其中,新能源产品销量达到6519辆,同比增幅414%。

12月18日,陕汽重卡商务大会在在陕西宾馆举行。来自全国经销商、专用车厂商、服务商、客户代表及产业链、金融界、保险界和媒体界千余人参加。



袁宏明做主题报告时说,面对激烈的竞争,要以多元化定制化产品为方向,进一步研究客户需求,要持续推进价格营销向价值营销转型,要实现“一地一车”“一行业一车”的产品策略,要持续创新营销模式,以创新驱动抢占市场。

2022年以来,重卡行业内卷式竞争加剧,陕汽通过差异化竞争走出一条独特的突围道路,成立中集陕汽合作组织,以“一个车企”的身份,凭借整车+上装一体化产品,依托整车综合解决方案为客户带来经济效益。

2025年,陕汽重卡重点做干好四方面大事,其中包括像东风商用车一样,着力构建企业与渠道“亲清”合作关系,共建良性互动、规范有序的协作关系。

东风商用车:出现拐点

2024年,以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简称东风商用车)为龙头的东风商用车事业在技术、产品、新能源以及销量和市场份额等方面有进展。

其中,总部在十堰的东风商用车销售10.5万辆,同比增长近6%;总部在武汉的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东风轻型车)销售15.5万辆,同比增长2.5%;总部在柳州的东风柳汽乘龙销售3.5万辆,同比增长0.8%;总部在十堰、主体是华神牌商用车的东风特种商用车销售1.86万辆,同比下滑3.2%;总部在郑州以产销皮卡为主的郑州日产销售近4万辆,同比下降13%。

亮点在十堰的东风商用车本部:海外销售2万辆,同比增幅60%;新能源汽车销售5000辆,同比增速2.8%。从终端数量来看,东风商用车前三季度分别增长11.8%、12.8%、13.4%,第四季度约增长到14%,呈上升趋势。更为重要的是,利润增速由负增长转为正增长。

东风商用车给外界传递的信息是,顶住了压力,保持了稳健,回升的拐点迹象越来越明显。

12月11日,东风商用车2025年度合作伙伴大会第一次走出湖北,在成都世纪会议中心举行。



东风商用车技术中心一口气发布2025年型车247款,覆盖牵引、载货、工程、专用四大品系,107个场景,燃油、燃气、纯电、氢燃料、混动多种能源路线,并把其中的55款全新车型在会场外场陈列展出。

东风商用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小帆在2024年的口头禅就是,一切为了市场,一切为了打赢。

5月28日,在石家庄国际会展中心,东风商用车自主开发的东风天龙KL龙擎3.0燃气车上市。搭载自主动力后,东风商用车能用空前的性比价优势来抗衡来自一汽解放、中国重汽、陕汽重卡以及联合重卡等老新对手的冲击。

9月,东风商用车发布第四代商用车新能源平台T1,这个平台可以为用户提供模块化、集成化、定制化的新一代新能源商用车产品。

数智化转型方面,交付搭载行业首个“全冗余线控底盘”系统的东风天龙旗舰KX智能重卡,这款车型主打“高可靠、高时效、高经济、高舒适、高安全、高智能、高服务7大核心特性”,旨在为用户带来更便捷、高效的智能货运解决方案。

10月10日,东风天龙GX高端牵引车交付央视总台,“中国红”转播车出现,首批民族卡车替代进口卡车。

东风商用车2025年目标是销量13.1万辆。东风柳汽提出挑战商用车年销5.5万辆,同比增长57%。

福田汽车:变“不可能”

2024年,北汽福田商用车销量61.16万辆,是商用车行业唯一一家累计年销量超过60万辆的企业,也是自称的“连续20年位居中国商用车行业销量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54057辆,同比增长34.98%。

2024年初,福田卡文汽车发布,聚焦纯电动、氢燃料电池两大技术路线,计划未来3年在海内外推出VAN、轻卡、重卡等系列车型。12月21日,福田卡文汽车首款VAN类产品“乐福”发布,重卡概念车Beacon首次亮相。

12月4日,福田汽车2025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主题为“把不可能变为可能”,展出53辆产品,其中全新平台整车产品28辆,涵盖纯电、混动、燃油/燃气三大技术路线。

8月28日,福田汽车品牌之夜上,欧曼银河9发布。此后,银河7、银河5与银河T三款车型相继发布,补全银河重卡家族的车型序列。银河系列可搭载油、气、电、氢等多种能源动力系统,巩固了福田欧曼在重卡行业的地位。

9月16日,2024汉诺威国际商用车展期间,福田与采埃孚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将先进的商用车混动驱动系统引入中国市场,进一步支持新能源转型。采埃孚商用车还在11月举行的济南媒体沟通会上表示,可与中国商用车企业整零协同,出海作战。



新能源技术创新方面,福田汽车加快产品升级换代,从欧马可智蓝ES1大电量产品打造绿色城配物流新标杆,到欧曼混动“双子星”开启重卡混动运输新纪元;从欧曼银河9和银河7以全新智慧架构平台、全新造型,到全新一代纯电动中VAN产品风景i系列。

11月26日,福田轻卡欧马可、奥铃4款车型通过CPP平台的严格审核,荣获碳足迹量化标识。这是中国首批碳足迹量化标识。

福田汽车确立“海外30·30战略”,到2030年,海外市场实现销量30万辆、新能源占比30%的战略目标。

大运汽车:破产重整

重卡市场排名老六的大运汽车,因资金流动性问题正依法按程序进行重整,其2024年11月和12月销售基本停滞,2024年销售重卡21641辆,同比下降13.61%。

2025年1月1日,山西大运重卡发布一张元旦海报,主画面4个字:续写传奇。

2024年11月22日,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发布多则公告显示,江苏凯迅达高铁传动技术开发有限公司提出的大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及旗下的湖北大运汽车有限公司、成都大运汽车集团重整申请已获运城市人民法院受理,并指定大运汽车重整清算组担任大运汽车等三家公司管理人。



同日,一份以大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重整管理人、湖北大运汽车有限公司重整管理人和成都大运汽车集团有限公司重整管理人的名义,联合发布的重整声明称,大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大运汽车)打造了全系列汽车生产资质、全矩阵汽车产品布局、完备的研发生产体系和成熟的营销服务体系,“尤其在重卡领域,大运品牌获得了广泛认可。”

声明表示,在整个市场周期性环境影响下,大运汽车流动资金遭遇阶段性周转困难,给企业发展带来一定影响,为切实保障各方权益,大运汽车依法按程序进行重整。

这意味着晋商大佬远勤山创立的大运摩托、大运重卡、大运乘用车及高端品牌远航汽车等进入“先死重生”。

大运汽车以大运摩托为起步,进入重卡领域创立大运重卡,长期处于行业第二梯队。

1987年,大运以摩托车起家。2004年,大运进军商用汽车,在山西运城投资建设大运重卡,并在2009年10月投产。2009年3月,大运组建成都大运汽车集团有限公司。2010年7月,大运成立湖北大运汽车有限公司,形成运城、成都、湖北三地产业布局。

2016年,大运推出大运新能源汽车品牌,发布纯电动小型SUV悦虎和纯电动中型MPV远志M1车型。2022年8月,大运汽车发布远航汽车品牌,推出远航Y6、远航Y7、远航H8、远航H9四款新车型,挑战中高端市场。

大运新能源及远航汽车曾押宝新能源汽车赛道,挂牌新三板,冲刺创业板上市。为此,其定位大7座智能豪华纯电MPV市场的远志M1系列、定位潮玩纯电越野市场的悦虎系列以及定位高端品牌的远航系列,屡屡参加北京、上海、成都、广州等车展,但关注率低,销量惨淡。

就在大运破产重整前夕,远勤山仍不甘心。2024年10月15日,第136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上,作为大运集团倾力打造的高端新能源豪华品牌远航汽车还硬撑着,携旗下D级超豪华行政轿车远航Y6、大型超豪华行政SUV远航H8参展。

2024年10月16日,远勤山邀请大运集团的老朋友和曾经的合作伙伴正大集团资深副董事长李绍祝到大运集团运城基地考察调研,参观大运新能源冲压、焊接、总装车间,了解大运新能源汽车的各项生产工艺流程、质量控制、研发创新等情况。但目前尚无发布合作计划。

大运汽车把在摩托、重卡上赚来的家底砸在远志系列、远航系列,但车市和股市均不看好,大运乘用车试图冲刺A股上市失利,募资计划流产。这让大运新能源汽车断炊,更连带包括大运重卡在的母公司大运汽车陷入资金荒。

远航汽车在2024年7月出现工资延迟发放,接着部分销售、研发人员离职,部分员工被迫强制休假,线下销售门店出现停运。

2024年11月1日,江苏凯迅达高铁传动技术开发有限公司于向运城中院申请大运汽车及旗下的湖北大运和成都大运重整,捅破了大运汽车的窗户纸。

运城中院正式裁定受理大运汽车及旗下湖北大运、成都大运重整申请,并指定大运汽车重整清算组担任大运汽车等三家公司管理人,宣告大运汽车正式进入重整程序。

大运汽车债权人曾预告,2025年1月21日上午9时,通过线上与线下相召开第一次债权人会议。结果不得而知。

目前,已有长江汽车、前途汽车、威马汽车、高合汽车等在内的造车新势力破产重整或预重整。上述多家最后的归途是破产清算。

徐工汽车:电卡冠军

2024年,徐工汽车销售重卡21134辆,同比增长29.94%,是行业前十中增幅最高的重卡企业,销量突破2万辆大关,反超江淮汽车成为行业第七。

这主要得益于徐工汽车新能源重卡业务出色。根据上险数据,2024年,徐工汽车销售新能源重卡14359辆,夺得新能源重卡市场销量冠军。

徐工汽车作为徐工集团一部分,继承集团的制造经验和资源。徐工集团在工程机械领域具有领先地位,这为徐工汽车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徐工集团前身可追溯到1943年创建的华兴铁工厂,1989年由徐州重型机械厂、徐州工程机械制造厂、徐州装载机厂和徐州工程机械研究所组建成立,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首家集团公司。目前,徐工集团与三一重工、中联重科是中国工程机械龙头。

关于徐工汽车的前身,说法不一。汽车商业评论查到的源头是南京特种汽车制配厂。根据二汽厂志记载,1985年3月25日,由南京市政府批准,以这家东风汽车工业联营公司(简称二汽集团)半紧密联营厂为主,组织南京第二机床厂、南京高速齿轮箱厂等11家企业组成南京专用汽车制造总厂,加入东风联营,并在南京召开成立大会,时任南京市委书记程维高出席会议并讲话。

二汽厂志还记载,1986年4月11日,第二汽车制造厂(东风公司前身)来到广西柳州,与南京特种汽车制造厂合资组建成立南京东风专用汽车制造总厂。这是二汽集团创办的第一家合资公司。计划建成年产5000辆东风EQ142鞍式牵引车底盘的生产能力。

计划没有变化快。1996年,东风公司载货汽车由1995年的13.4万辆下滑到11.9万辆,首次出现亏损。

1997年,东风亏损加大,江苏家电春兰集团以7.2亿元的对价收购南京东风专用汽车制造总厂,并更名为南京春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当时国内一家媒体以“春兰收购东风”为题进行报道,被东风公司一位主管领导怒斥为“火上加油、雪上加霜”。

2001年,春兰汽车引入当时连东风都在熟练运用的日产柴技术,全新的春兰重卡销量一度进入中重型卡车市场销量榜前三。

不幸的是,由于春兰家电业务拖累,春兰重卡研发投入不足,加上春兰与日野汽车合资失败,春兰重卡开始走下坡路。2008年,亏损严重的春兰重卡由徐工集团接手,徐工进入重卡制造领域。

2008年,徐工集团收购南京春兰,更名南京徐工汽车制造有限公司,推出重型卡车产品。虽然漢風G7曾是徐工汽车打造的头牌车型,具有输出稳定的动力系统,但在传统重卡领域,中国重汽、一汽解放、陕汽、东风和福田,是第一梯队,目前尚无破局者。

徐工汽车不得不转型纯电动、氢能卡车。无心插柳柳成荫。没有想到,徐工新能源重卡销量在2023-2024年连续第一。

多位行业人士告诉汽车商业评论,这得益于徐工、三一这些卡车新玩家,是做工程而不是做工业和重卡的思维,一是灵活的机制,比如零首付或先用后买,二是在工程领域有销售网络和渠道,三是集团转型给予资金支持、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四是“包工”独有市场资源与机会。

江淮重卡:降幅最大

2024年,销售重卡13630辆,同比下降29.16%,在中国重卡前十中降幅最高。形成反差的是,江淮集团轻型车市场保持领先优势,高端轻卡帅铃销量同比增长23.1%。

11月28日,2025年江淮汽车商用车营销商务年会在合肥召开。这是中国商用车最早召开的商务大会。会场展出江淮商用车全系产品30余款整车及核心零部件。江淮重卡旗下5款旗舰车型参会,覆盖纯电、燃气、燃油等能源形式。

其中,江淮星耀X5载货车搭载康明斯B7.0发动机,峰值马力350匹,峰值扭矩1400N·m,是行业内的大单桥动力领头羊。康明斯发动机应用1800bar高压共轨燃油系统,智慧大脑2.0闭环控制系统+智能怠速及IAT设计,能有效控制怠速状态下的油耗,助力用户节能增效。



星耀X5 4×2纯电重卡(400度)在行业内率先使用2C倍率充电电池。星耀X5纯电重卡(500.8度)搭载强劲的电驱系统,采用三挡变速箱电驱桥。

面向2025年,江淮商用车业务不仅在11月28日首次以整体身份召开商务年会,还在12月12日举办2024江淮重卡商务大会,集团一二把手再次到场并讲话,但后一场大会340余人。这两次商务大会均未提及江淮重卡的销量目标,也没有邀请更多媒体参加。这和往年直接公布销量目标不同,也和其他商用车企业的千人大会、高调传递信心和决心的风格不一样。

北奔重汽:奔向何处

2024年销售重卡11105辆,同比下降9.59%,保持行业第九。

2025年1月2日,高企认定官网披露对内蒙古自治区认定机构2024年认定报备的第三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备案的公告,北奔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在列。同日,北奔重卡海南庆言销售服务中心在海口开业,北奔重汽向南加速开拓。



天眼查显示,北奔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6年,位于包头市,企业注册资本162827万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军用、民用汽车车辆、工程机械车辆及非公路矿用车辆设计、开发、生产、销售、服务等。由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持股68.1355%、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持股21.4049%、重庆铁马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持股7.4128%、中国北方工业有限公司持股2.6501%、包头市工业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持股0.3967%。

这家有兵器工业集团背景的军民融合型子公司,是内蒙古自治区重要的本土汽车制造企业。1988年9月27日,其在时任国务院总理见证下签约引进德国奔驰全套工艺技术。并曾先后在国庆60周年、70周年、抗战胜利70周年、建军90周年阅兵活动中四次接受检阅。

按照官方口径,北奔重汽打造“三色北奔”。一是传承人民兵工的红色基因。二是秉承奔驰技术的蓝色血液,打造“猛虎”“蓝剑”“奔马”三大子品牌,拓展自卸车、牵引车、越野车、特种车、新能源车和无人驾驶车等胜任全域环境的北奔产品谱系。三是承载绿色发展的核心使命,重点发力新能源重卡,建设“绿色物流运输方案解决提供商”。

12月25日,北奔重汽与江苏浩宇集团63辆牵引车交车仪式在南京举办。北奔重汽副总经理吕利萍表示,北奔重汽秉持“奔驰基因+军工技术”定位,打造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承载性、高通过性、高机动性、长寿命产品。

上汽红岩:债务缠身

2024年销量6259辆,同比下滑37%。相比2020年销量80077辆、同比增长38%,恍如隔世。

上汽红岩官方微信公众号最新一篇文章是在2024年8月5日转载的《交通运输部、财政部关于实施老旧营运货车报废更新实施细则》。显然,这样的政策利好,也救不活病入膏肓的上汽红岩。

尽管上汽红岩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汉琳在2025年2月7日通过一家北京媒体发布新春祝贺,但难掩囧状。曾在疫情中创造高光的上汽红岩却因自身小病要送掉性命。

天眼查法律诉讼信息显示,2024年12月2日,上汽红岩汽车有限公司新增1则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2.4亿余元,执行法院为江苏省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上汽红岩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1月,法定代表人为蓝青松,注册资本46亿人民币,由动力新科全资持股。

天眼风险信息显示,该公司还存在多条被执行人及股权冻结信息。

动力新科此前发布的财报,上汽红岩在2022年和2023年连续大幅亏损,分别亏损约16亿元和24亿元,2024年上半年亏损6.9亿元。

因销量低迷、转型不力,曾经的“工程之王”上汽红岩严重亏损。

动力新科在2024年8月20日晚间公告,截至8月19日,上汽红岩募集资金合计被冻结5.26亿元。中信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已采取财产保全和资产查封措施。

这无疑宣告上汽红岩一个噩梦到来。

上汽红岩前身的是1965年成立四川汽车制造厂。这是我国第一个重卡生产厂家。

1983年,红岩引进技术并仿制德国曼3320系列卡车,开发出我国第一代大马力重型卡车CQ30290公路载重车,填补国内18吨级重卡市场空白。

红岩曾参与组建中国重型汽车工业联营公司,并引进奥地利斯太尔技术平台。

本世纪之初,在自卸车领域,上汽红岩的“金刚黄”一度称雄。

2007年,时为重庆重型汽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红岩,携手上汽集团、意大利依维柯商用车公司,成立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上汽和依维柯持有67%的股份。这是我国首家重卡合资企业,推出红岩杰狮、红岩金刚、红岩杰卡、红岩杰豹等系列重卡车型。



众所周知的合资车企管理问题、资方明争暗斗,这家三方合资公司在国内重卡市场的占有率从2007年的4.9%跌至2015年的1.6%。

2016年,商用车是短板的上汽集团增资,成为控股大股东。红岩在上汽大旗下创造红岩速度,销量从2015年的8708辆再次飙升到2020年的80077辆,市占率提升到5%,连续5年成为自卸车细分市场冠军。

2021年起,国内工程车需求缩减,库存积压,公司经营压力进一步加剧,销量下滑到6.3万辆。

2021年,作为小股东的依维柯退出,上柴股份(动力新科前身)全资并购,更名为上汽红岩汽车有限公司。这并没有改变上汽红岩销量惨淡的命运。

2023年,上汽红岩销售10007辆,勉强保住中国重卡前10地位。

当前,上汽红岩深陷募集资金冻结困境,其母公司也不可能再提供资金支持。就连销量一直保持在中国第六名的大运重卡暂时难以找到接盘侠。

这家位于山城重庆而命运多舛的重卡老牌企,或许破产重整是重新出山的机会。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