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魔改的悟空哪吒成为当前顶流,天天让大家主动追更?

咱们的老故事孙悟空和哪吒,被年轻人用新方法重新“装修”了。

加点叛逆人设、炫酷特效、游戏动画,结果不仅中国人爱看,连老外都喊“哇塞”。

这说明,传统文化不是老古董,只要会“翻译”成现代人喜欢的语言,就能变成顶流!

只有和时代同频共振才会得到公众的喜欢,才会长久。

给老神仙加“人味儿

以前孙悟空是完美英雄,现在《黑神话》里的他像中年危机的打工人,会迷茫会愤怒。

年轻人一看:“这不就是我吗?”

哪吒不再是乖小孩,变成“熊孩子逆天改命”,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直接戳中所有被生活暴打还想反抗的人。

技术就是新法宝,为我们的传统文化生长出腾飞的翅膀。

《黑神话》游戏里一根猴毛都能看清,特效比好莱坞还牛;《哪吒》动画里山河社稷图像裸眼3D,技术强了,文化才有底气走出去。

让年轻人当“自来水”

游戏、动漫、短视频这些年轻人玩的平台,把神话变成“梗”和“表情包”,比如网友把哪吒P成rapper、给悟空编鬼畜视频,文化传播就靠大家玩着玩着扩散了。

我们还要学会讲我们的故事。

打破“只有古人会讲故事”的偏见,传统文化不是只能进博物馆,完全可以做成3A游戏、动画大片,甚至比漫威还酷。

我们的故事也能当全球网红,就像韩国用K-pop、日本用动漫征服世界,咱的神话IP就是文化输出的“金箍棒”。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今年春节的贺岁档影片扎堆,可是评论天上地下,两个极端。

原因很多,其中有一点就看看你是否真诚,是否认真对待我们的文化密码,和大众产生心理共鸣。

三个“千万别”,你得记住。

1. 千万别自嗨

少搞“四大名著原文翻译”,多学《原神》,把山水做成游戏里的“璃月”地图,让老外边打怪边种草:“这地方现实中真的存在吗?”

2. 千万别端着

-神仙也能接地气!比如让孙悟空开直播吐槽取经内幕,或者给哪吒出潮牌联名鞋,文化符号越“活”,年轻人越爱。

3. 千万别贪快

-《黑神话》憋了6年才出,《哪吒》改了66版剧本,好文化产品得像煲汤,慢慢熬才能香。与其拍100部烂片,不如砸钱做1个精品。

文化自信不是天天喊“我们祖宗厉害”,而是像《黑神话》那样,把老故事用新技术、新脑洞玩出花,让全世界主动来追更,这才是真正的“文化输出”。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