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精彩绝伦的故事,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神话世界。
在这个世界里,孙悟空无疑是最具魅力的角色之一。他勇敢无畏、机智聪慧,凭借着一身超凡的本领,上天入地,大闹天宫,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英雄。而他手中那根如意金箍棒,更是如影随形,与他一同经历了无数的冒险和挑战。
孙悟空的金箍棒可大可小,堪称神器。然而在孙悟空使用金箍棒的过程中,有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它为何在伸长时只捅到了 33 重天?这一问题引起了众多读者的关注,也成为了《西游记》中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要解开这个谜团,我们需要从金箍棒的来历以及天界的组织架构等多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究。
一、孙悟空的金箍棒
那时孙悟空因为卖弄神通,被闻讯赶来的菩提祖师赶出了方寸山。
下了山的孙悟空凭借高深莫测的筋斗云瞬间就回了花果山,此时的孙悟空才赫然发现,自己手无寸铁,如何能在三界之中占得一席之地?
在山中老猴的建议下,孙悟空念着避水诀潜到了海底两万里,来到了东海龙王的水晶宫。在进行了一番巧取豪夺后,孙悟空成功带走了定海神针——重达一万三千五百斤的如意金箍棒。
金箍棒乃一件神兵,能和孙悟空心灵相通。于是孙悟空将金箍棒放在花果山的草地上越变越大,越变越长,最后捅到了三十三重天。
原著里是这么写的,猴王真个去耳朵里拿出,托放掌上叫:“大,大,大!”即又大做斗来粗细,二丈长短。……手中那棒,上抵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层地狱……
看到这里,是不是认为孙悟空的金箍棒已经触及了天界的极限?
原来在诸多神话故事里,玉帝是三界主宰,他不仅掌控人界、地府,就连天界的三十三重天都归他管辖。
不过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三十三重天并非天界的极限。
二、天外有天
当时孙悟空被玉帝封为了齐天大圣,可孙悟空狂妄至极,不但监守自盗,偷吃了蟠桃园里的蟠桃,还搅扰了玉帝的蟠桃盛会,将御酒喝了个底朝天。
酩酊大醉的孙悟空头重脚轻,误打误撞来到了太上老君的兜率宫。
在原著的第5回里,书中是这么写的,孙悟空抬头一见牌匾上写着“兜率宫”三字,顿时醒悟道:“兜率宫是三十三天之上,乃离恨天太上老君之处,如何错到此间?”
这里写得很清楚了,兜率宫位于玉帝的三十三重天之上,属于第三十四重天的离恨天。
这也难怪,玉帝是四御之一,而太上老君则位列三清,他的地位显然高于玉帝,因此在吴承恩的设定之下,太上老君居住在第三十四重天是说得过去的。
但太上老君的第三十四重天也并非天界的极限,你且看一看第三十五重天和第三十六重天又分别住着谁?
三、还住着谁?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及一个观点,那就是在另一部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里,太上老君是三清之首。然而在《西游记》的设定里,太上老君不但不是三清之首,还是三清之末。
好比在《西游记》里,吴承恩是这么写的,不一时,那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五鬙真君、五斗星君、三官四圣、九曜真君、左辅、右弼、天王、哪吒、玄虚一应灵通,对对旌旗,双双幡盖……
眼尖的读者已经注意到了,元始天尊和灵宝天尊的名字排在了太上老君的前面。
也就是说,三清之首是元始天尊,其次是灵宝天尊,最末的是太上老君。
根据吴承恩的这个设定,我们就能知道第三十五重天和第三十六重天分别住着谁了。
没错,第三十五重天住着灵宝天尊,第三十六重天住着元始天尊。
而金箍棒乃太上老君打造,金箍棒的功能自然也被限制在三十三重天之内,无法触及太上老君、灵宝天尊和元始天尊的住所。
吴承恩的这种设定,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寓意。它不仅展现了天界的等级森严,也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尊卑有序的重视。
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吴承恩那丰富的想象力和严谨的逻辑思维。他所构建的这个神话世界,虽然玄幻神奇,却是丝丝入扣、滴水不漏。
正是:
西游神话意悠长,如意金箍威名扬。
只抵三十三重界,更有仙尊住上方。
三清排位分高下,天地玄机韵味藏。
人生恰似西游路,探索求知岁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