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几千年的书法史上,名家辈出,但是能够被尊为宗师者无外乎钟王颜,余者纵然风格多异,但是都依附三枝开枝散叶,能实现突破者寥寥,终究是皇帝的喜好左右了时代潮流的发展,天下皆唯诺效仿,不敢忤逆,直至馆阁横生,让书坛失去了生气。



然而纵使皇威狞厉,也有桀骜不驯、清高狂放者不事阿谀,不畏权贵,敢于抒发心胸志向、表达真情实感,这些人往往寄情书画,创造出另类但精湛的艺术风格,给时代艺术发展带来巨大影响,但是由于这些人的作品风格太过独特,往往好看却不可学。



在这类人中,以清扬州八怪最为著名,其中郑燮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说起郑燮,其诗书画三绝,早年通过科举入仕,官至县令,政绩卓著,晚年去官归隐,以卖画为生,往来于扬州、兴化之间,与同道书画往来,诗酒唱和,虽然清苦但也惬意。其书画对后世影响巨大。



郑燮的书法似从欧入门,其后博采众长,以篆隶笔法入草、行、楷,创造出独具个人风格的书法作品,称为“六分半书”,后世尊为“板桥体”。



“六分半”书,是郑板桥对自己独创性书法的一种谐谑称谓。隶书中有一种笔画多波磔的“八分书”,所谓“六分半”,其意大体是以八分隶书,掺杂了楷,行、篆、草等别的书体。字体隶意颇浓,兼有篆和楷,形体扁长相间,宅势以方正为主而略有摆宕,拙朴扩悍。



郑板桥书法作品的章法也很有特色,他能将大小、长短、方圆、肥瘦、疏密错落穿插,如“乱石铺街”,纵放中含着规矩。看似随笔挥洒,整体观之却产生跳跃灵动的节奏感。



郑燮的书法作品结字大大小小,笔划粗粗细细,态势欹欹斜斜,点画、提按、使转如乐行于耳,鸟飞于空,鱼游于水,在一种态情任意的节律中显露着骨力和神采。清人何绍基说他的字:“间以兰竹意致,尤为别趣”。



郑板桥曾在《赠潘桐冈》诗中称道自己的书法:“吾曹笔阵凌云烟,扫空氛翳铺青天。一行两行书数字,南箕北斗排星躔。”



将各种元素杂糅是很多书法家寻求突破的主要方法,但是能够使其和谐统一并不容易,历数整个书法史能以此方法取得成功者无外乎颜真卿、赵佶等人,颜真卿以篆籀笔法入楷,创造出旷世巨作《麻姑山仙坛记》,赵佶以画兰笔法入书,创造出瘦金体,都对后世影响巨大。



郑燮能够在一个崇尚馆阁体的时代,将篆、隶、草、行、楷融为一体,不显突兀,显示出其雄厚的书法功底和超前的艺术天赋,更显示出其桀骜不驯的刚强性格。



纵观中国书法史,郑燮书法也显得颇为独特,不落俗套,然而这样特点鲜明的书法风格,尽管受到后世推崇,但是却无人继承,连借鉴的都非常罕见,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