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非常看重长孙长子长兄的地位和品行,体现家庭文化的传承往往是这“三长”。我的大哥身份竟是“三长”合一。

淮海路上的“尚贤坊”很有名。我对它充满好感,每次经过时总是稍稍驻足。原因很特别:“尚贤”是我大哥的名字。小时候我还以为这条弄堂是因为我大哥才起名尚贤坊的。

1964年,我爷爷最欣慰的是,长孙尚贤考上了大学。我不知道爷爷送了什么礼物给大哥,当时爷爷已经抱病,按我的想象,爷爷可能是吩咐儿子,也就是我的父亲,送了一支派克金笔,还有笔记本,在笔记本第一页题写几句赠言。

那一年,全国大学招生数仅14.7万人。“天之骄子”的美称名副其实。

我猜想,爷爷、父母亲欣慰之余,肯定表扬大哥为弟妹们作出了最好的榜样。

大哥年长我10岁,但是在心智上能力上,是远超越10年落差的成熟度的。

大哥几乎无所不能。他会拍照,会冲洗照片,写一手好字,知晓天下大事,还有装半导体,修电灯线路,修大橱的铰链……母亲有句话常说,尚贤一来,搂搂挖挖,会寻事体做。

按照现在的话来说,在家里,大哥是个顶流人物。

大哥完全可以摆出大哥的架子,甚至得意、高傲、吹嘘、欺侮……这在多兄弟姐妹的家庭中常有发生,但是大哥不是这样的大哥。他是长兄和辅导员的合体。记忆中,大哥从未对长辈、家人,尤其是对弟妹发脾气狠三狠四过。

大哥身上集结了太多的优点,有些优点与优点之间本身很难兼容的,比如正派而有趣,敏锐而厚道,练达而诚恳,有天赋而低谦……往往只能居其一难以双全,但是在大哥身上,是真实自然的化学反应,敏而厚、智而诚、颖不骄。作为小弟,我以前只是感受到大哥很立体的人格魅力,直至写这篇文章,我推测大哥之所以是大哥的“核反应”,才发现,大哥,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哥。

爷爷对长孙最大的期许是发愤图强、耀祖光宗。我父母亲希望长子,既要为马家争气,还要为弟妹们作出榜样。大哥是很听话的孩子,恰恰又是读书好、有礼貌、懂规矩,是一个有能力实现长辈期许的孩子。

长辈给予大哥是荣誉,也是责任,也就是说,大哥所要成就的角色,是长辈的人设,于大哥,是被动地接受。如果仅仅是这样,大哥的少年不无委屈,但是在大哥身上,看不到委屈的痕迹。被定格在长孙长子长兄角色的同时,大哥更是主动对“三长”付出了热情的。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大哥是有“大任意识”的一代。他是欣然地接受长辈交予的责任,而非被迫。或许,他没有将长孙的身份想得很多,但是长子,尤其是长兄的角色,大哥是有自己的喜欢,有自己的努力,也有自己把握的。在内心,大哥是以作好表率为乐的。

这也就是为什么,大哥的长孙长子长兄三重身份是三重优秀的原因。尤其是长兄的角色,作为弟妹的感受会更加直接。大哥对所有的弟妹,有过各种方面的帮助,或人力财力,或指点提携,有些帮助还很大很重要,但是他从不因此以施与者自居,从来不会标榜自己的付出。似乎,大哥很享受自己的付出。我也完全不用担心被他显摆、欺凌、算计、坑蒙。大哥把所有的足智多谋,用在了仁义温良的生活热情中。

我不想夸大大哥。大哥很寻常,虽有所成就,远非伟大,但是他对于我很重要。我一直觉得,我和大哥是有距离的存在,超越常态的兄弟关系,大哥是教我第一次在棋盘上落子的人。大哥一直在我之上,我超不过他,也没想要超过他。有一个值得钦佩和信赖的兄长,他生前的为人处世,至今是我的“棋谱”,何尝不是享受?

没有想到的是,30年后,这本“棋谱”促成了一本书。几年前,我和大哥的儿子马骥远说,我们合作写本书吧。叔侄两人跑了三年的“马拉松”,出版了《上海秩序·深圳气质》。全书最后一个单元,是想写写这本书的缘起。待到书出版后,“棋谱”反而成了读者最共情的篇章,还纷纷泪目。不禁让我联想起一首名曲来形容:老柴《如歌的行板》。

意外,却很美丽。

栏目编辑:史佳林 文字编辑:沈琦华

来源:作者:马尚龙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