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是这样说的:人到中年,如猪。
平常听到这种言论,我都是不以为意,从不对号入座。
但每到过年这段时间,我总能深深地共情。
不仅是人到中年那如猪一般的身材,更是像猪一样难逃过年被宰的命运。
从某些方面来说,中年人过年还不如猪。
因为宰年猪,只需要杀猪匠找准位置,白刀子进红刀子出,干净利索。
然而,生活却并不是一个娴熟的杀猪匠,春节也不是一把锋利的杀猪刀。
中年人过春节,犹如被一把钝刀在身上来来回回划拉个不停,让人惶惶不安。
01
- 第一刀,杀钱包。
这几天,女儿嘟囔着要换一部新手机,语气那叫一个理直气壮。
我火气腾的一下就上来了,作势要让她明白明白,家里谁说了算。
谁承想,她直接甩过来一张期末考试成绩单。
好家伙,不愧是我女儿,全校第四。
我立马改口道:遵命,我亲爱的小公主,这个家你说了算。
谁让我暑假开学就承诺过她,只要她能考到年级前十,就给她换一部新手机呢。
其实女儿一直很懂事,从不大手大脚花钱。
但平常再节俭,到了春节很多消费也变得理所应当。
这还只是拉开了春节消费的序幕,往后的日子里,开销就像刀片,一片片往脸上糊,虽不致命,但也刀刀见血。
老婆早就褪色的大衣,父母早就见底的营养品,孩子新学期的学杂费,家里年久失修的电器,还有走亲戚的各种礼物和红包……
哪一个少得了?哪一个放得下?哪一个你敢不考虑到?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小时候过春节,过得是热闹,是幸福。
中年人过春节,过得是责任,是担当。
我和妻子做了个春节预算汇总,其中包括:
来回路费、给双方父母的敬老钱、走亲访友的支出、压岁钱、置办年货的开销、女儿明年的学费、娱乐消费……
算完,共计43000元。
再精简一遍,共计37000元。
饶是我和妻子精打细算好几遍,也要32000元。
顿觉年像一头张开血盆大口的吞金兽,一台高速运转的碎钞机。
俗话说:猪怕过年,人怕没钱。
一年之中,没钱可以是常态,但是过年不行。
裤腰带可以再勒一勒,后槽牙还能再咬一咬,也没什么大不了。
再难再累,也不能让自己爱的人失望,那就只能委屈自己、亏待自己。
等一切备置妥当,看着银行卡只有四位数的余额,不知该庆幸今年攒了些家底,身上带着膘,堪堪够应付这把“花销刀”。
还是该庆幸生活手下留情,砍到深处便懂得停下,留我一命继续养膘,待到来年春节继续宰。
02
- 第二刀,伐身体。
有人用一个金字塔来形容中年人的春节:
消费
大聚会
胡吃海睡
短信满天飞
大家拜年贺岁
鞭炮声震天欲碎
探亲询问纯粹受罪
酗酒深醉伤身又伤胃
以前过年,要的是推杯换盏的恣意,求的是通宵达旦的欢愉。
而今人到中年,终究没法再任性。
不仅是因为得扛起整个家庭,里里外外操办各种琐事,得对兜里的银两精打细算,应付一摞摞账单。
更是因为,身体它不答应。
我虽然离老年还有一段距离,竟也开始觉得一年不如一年。
身体机能的衰退如开弓就不能回头的箭一样,嗖的一声就无影无踪。
十几小时的春节返乡路,腰肌顶不住;
一茬接一茬的酒局,肝脏伤不起;
起早贪黑地走人情、赔笑脸,精神受不了。
幻想能在春节假期,从繁忙的打工生活中跳出来好好休息休息,却比平时更累。
年轻时除夕守夜,那真的是连明连夜。
如今刚过十一点,春节晚会还没结束,我的上下眼皮就开始疯狂打架。
女儿看出我的窘态,体贴地“嘲讽”我:老年组可以先回去睡了。
早些年,我还能嘴硬两句,“谁困了?完全不困,我还能再熬俩小时。”
这几年,我立马顺着女儿给的台阶,回屋睡觉,如释重负。
年轻时碰上酒局,誓要喝倒所有人。
如今两杯下肚,就开始犯迷糊。
只能默默地将白酒换成红酒再换成雪碧,如果可以,我是真的愿意坐小孩那桌。
顶着同桌人鄙夷的目光,我也只能假装深沉:
举杯痛饮天南地北地侃,是酒席的豪杰;能喝但少喝酒,保重身体,是酒席的智者。
中年人的身体,早就过了筋骨为能的阶段了,实在不敢争强斗胜了。
该怂就怂,该退就退。
只有身体健康,中年人才有不被淘汰的底气、才有留在原地的机会、才有爱别人的能力。
03
- 第三刀,伤感情。
对于孩童来说,春节代表着假期与美食。
对于中年人来说,春节代表着花销与压力。
那么对于老人来说呢?
作家林清玄曾说:虽然儿女像风筝远扬了,父母的心总还绑在线上,随着风筝摇荡。
从我们离家高飞的那一天起,老人家日历上的节日就只剩下一种——你的归期。
去年返乡路上拥堵,我晚上十点多才到村口,一抬头就发现爸妈矗立在不远处路灯下等我。
看着他们的脸被冷风吹得通红,却藏不住满满的笑意。
我忽然明白了什么叫: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父亲一边说怎么这么晚,一边要帮我拿行李。
回到家,母亲立马给我们热饭,又关切地问我这次回家住几天。
这种问询让我不敢回答。
看着他们满怀期待的神情,我也只能说大概七八天吧。
他们脸上明显闪过一丝失落,但还是说“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啊”。
人到中年,比起自己头上又新冒出白发,父母的衰老,更让我敏感。
不知何时,印象中无所不能的父亲开始变得跟不上时代,一个手机软件都要学上半天。
不知何时,记忆里精明能干的母亲开始变得小心翼翼,生怕惹得子孙儿女不高兴。
我开始害怕听到和他们同龄长辈生病的消息。
开始害怕看到家里出现的瓶瓶罐罐的药。
更害怕他们不小心摔了磕了,需要人照顾的时候,我不在身边。
这样的感觉,在春节的时候,最是强烈。
网上有一段话。
老年人过年的心情是:从腊八开始期待;从小年开始布置;孩子回来前一天兴奋得睡不着觉;除夕幸福到达顶峰;除夕就开始患得患失;孩子走的那一刻只有无尽的不舍……
又有谁不想多陪陪父母呢,每次踏上返工的旅程时,望着逐渐老去的父母,内心还十分挣扎:
“要不还是留下来吧,至少陪爹妈过完元宵再走。”
但手机短信里的房贷信息,家长群里孩子各种各样的学杂费,都在催着我们赶快出发。
年少时候离开家门,是雀跃的,因为前方有新的世界在等你。
中年以后,父母会随着旧的世界逐渐退后,时间、经历,会在你和父母中间长出一条宽宽的河流。
河这边,是越走越远的我们,河那边,是再也追不上你脚步的父母。
04
人到中年,害怕过年。
害怕平时挣钱如针掘地,过年开销如水浇沙。
害怕舟车劳顿,应酬不断,身心交瘁。
更怕挥别一年的父母儿女,相见无言,离别泪垂。
但对于中年人来说,这些苦涩也必须咽下。
因为,你早就明白: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才会去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所有的软肋,早催生出无坚不摧的盔甲。
那些如你一般的中年人,用尽了隐忍和无奈,不过都是为了换取现世的一点安稳,让自己爱的人获得长久的幸福。
此时,一年已过,万家灯火。
奔波了一整年的你,值得一句:我懂你的辛苦。
点个赞吧,与朋友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