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钟书说:“人生不过是居家,出门,又回家。”
家,不仅是容身之所,亦是安心之处。
中国人对家的眷念,源于骨血,浓于情意,久于岁月。
何为家?老祖宗的8句大俗话,读来浅显易懂,却句句入心。
01
吃尽滋味盐好,走遍天下家好。
译文:
尝遍酸甜苦辣发现盐是百味之宗,走遍天南地北懂得家是栖身之处。
感悟:
作家三毛说:“家,对每一个人,都是欢乐的源泉。”
年少时,总向往海角天涯,期盼远走他乡。
可出走半生,才发现天大地大,最惦念的却是那个小小的家。
熟悉的家乡话,合口的家常菜,还有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最重要的是,家人的守候关怀,暖人肺腑,家人的欢声笑语,动人心弦。
常回家看看,拾起归属感与安全感,能为自身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勉励前行。
02
家有千口,主事一人。
译文:
无论家里有多少人,都要有一人全面主持家事。
感悟:
常言道:“清官难断家务事。”
原因就在于,家里人多,大事小事就多。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各自为政,互不相让。
因此,除了有商有量,家里还必须有个“领头人”,做决策,拿主意。
虽然看似不够民主,但极少会出现夫妻不和、兄弟不睦、子女不孝等情况。
03
家有万贯,不如出个硬汉。
译文:
纵使家财万贯,也不如家里出个有所作为的能人。
感悟:
古语有云:“积金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守。”
家财再丰厚,若是守不住,也不过是坐吃山空,山河日下。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导家中子孙立品行、长本事,才是传家之道。
子孙凭借自身的能力,经得起风吹雨打,保得了衣食无忧,方可细水长流。
04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译文:
不负责家中的日常开销,不知道柴米油盐有多贵。
感悟:
谚语有云:“成家勿谓当家易。”
自己成家立业后,才知道当家的不易。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处处是开销。
衣食住行,教育医疗,人情往来,花钱如流水。
因此,平日要多体谅父母的不容易,精打细算,勤俭持家。
05
不痴不聋,不作家翁。
译文:
学不会装聋作哑,就当不好一家之主。
感悟:
苏轼说:“占得人间一味愚。”
当家的人,大事要清楚,小事要糊涂。
毕竟,家是讲爱的地方,不是讲理的地方。
凡事都要追根究底,论个是非曲直,只会伤了感情。
好比夫妻间的纠葛、儿女间的小摩擦,管得越多,越是一地鸡毛。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适时沉默,袖手旁观,才是长辈的豁达和远见。
06
兄弟和气金不换,妯娌和气家不散。
译文:
兄弟间和睦相处,比金银财宝更重要;妯娌间其乐融融,才能家稳人安。
感悟:
《曾国藩家书》有言:“ 兄弟和,虽穷氓小户必兴。”
兄弟姐妹和睦相处,即使是贫困小户也能发家致富。
长大各自成家后,妯娌间也要互相友爱,以和为贵。
若是纷争不休,内耗不断,甚至反目成仇,整个家族势必会走下坡路。
兄弟齐心,其利断金,生活中,能容便容,能让且让,日子才能蒸蒸日上。
07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译文:
家中有一个德高望重的长辈,就如同有一件珍贵的宝物。
感悟:
郑板桥在诗中写:“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子女儿孙之所以青出于蓝胜于蓝,离不开家中长辈的教导与扶持。
就算老人学历不高,但阅历丰厚,智慧通达,品性出众。
有了他们的耳提面命,方可少走弯路,少犯过失,把路越走越宽。
此外,他们还会为晚辈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汇聚心力,积蓄福运。
08
心齐百福生,家和万事兴。
译文:
一家人,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自能百福临门,家运兴旺。
感悟:
《处世悬镜》有言:“未有和气萃焉,而家不吉昌者。”
家人和睦融洽,齐心协力,就是一个家最好的风水。
父母相亲,兄弟相助,夫妻相爱,儿女相伴,彼此包容。
疲惫时,嘘寒问暖;生病时,关怀备至;低谷时,雪中送炭。
不因财伤和,不因利生怨,凝心聚力,同心同德,方能享福泽、起运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