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树青老师是一位老知青,他曾在日照县孙家沟大队插队落户生活了五年多。五年多的知青生活给刘树青老师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特别是那段没有结局的恋爱经历,更是令他们难忘。因为当时生产队有两个姑娘同时喜欢上了刘树青,刘树青为此事左右为难,苦不堪言,幸亏老队长替他解围。
有关刘树青老师的那段知青往事和情感生活经历,根据刘老师提供的的素材,我编写成文,分享给大家。
时间虽然过去了五十多年,刘树青还清楚地记得,他是1969年春天和同学们一起乘坐汽车离开济南到日照县孙家沟大队插队落户的。当时刚过完春节,天气乍暖还寒,省城的知青前来插队落户,乡亲们都很热情,孙家沟三队的队长孙绪法带领几名社员把队部那两间存放杂物的仓库拾掇出来,在里面打了地铺,十一名省城来的知青暂时住在了队部的仓库里。
居住条件虽然不好,可孙队长和乡亲们的热情却令知青们倍感温暖。知青们来到孙家沟大队的第二天,乡亲们就自发地来给知青们送菜,姑娘大嫂们都来义务帮知青烧火做饭,年轻小伙子都争抢着帮知青挑水。
半个月后,知青们学会了烧火做饭,春耕备耕生产也就开始了,乡亲们也要下地干农活了,就不能来帮知青们做饭了。孙队长担心知青们不会做饭,早晚时间他都到队部大院看一下,知青们有啥困难,孙队长就想办法帮知青们解决。
在孙队长和乡亲们的热情帮助下,知青们不光学会了烧火做饭,也学会了劈柴打水,很快过了生活这一关。生活关是顺利过关了,可劳动这一关对知青们来说却残酷了很多,知青们往山上挑了两天粪,肩膀就压肿了,有一名女知青都累哭了。
第三天往山上挑粪的时候,孙队长家的大女儿孙庆梅看刘树青挑粪时把扁担放在脖子后面,两手托举着扁担横着走路,就笑着问他:“树青哥,你这样走路多别扭呀?用肩膀挑担子多轻快啊。”“我的肩膀压肿了……”刘树青不好意思地说道。
听了刘树青的话,孙庆梅撂下担子,把围在自己肩膀上的棉垫肩解下来递给了刘树青,笑着说:“树青哥,你把我的这个垫肩戴上试试,戴上这个扁担就不硌肩膀了。”
“谢谢你……”刘树青有些不好意思,他说了一声谢谢,看看没人注意他,他赶紧戴上孙庆梅的那个棉垫肩,担着两筐粪慢慢往山坡上走去。
还别说,戴上了孙庆梅的棉垫肩,刘树青感觉好了很多,扁担压在肩膀上,还真不那么硌肩了,肩膀也不那么疼了,刘树青从心里感激孙庆梅。
孙庆梅当年只有十六岁,小学文化,一年前她就参加生产劳动了,也和女社员挣一样多的工分了(女社员一天挣七分工)。刘树青虽然是个男生,还比孙庆梅大两岁,可他挑粪却比不上孙庆梅,刘树青自愧弗如,深感望尘莫及。
第二天出工劳动的时候,孙庆梅把一个用兰粗布缝制的棉垫肩给了刘树青,换回了她的那个棉垫肩。孙庆梅笑着解释说:“树青哥,我的这个垫肩有点小,我给你缝的这个棉垫肩大一些,多放了一些棉花,你戴上试试,看合适不?”刘树青心里很感激,他把孙庆梅缝的棉垫肩戴在肩膀上,冲孙庆梅笑了笑,挑起满满两筐土杂肥往田间走去
经过了两个春耕春播和秋收秋种的劳动锻炼,知青们渐渐适应了繁重的生产劳动,也慢慢学会了干各种农活。因为在生产劳动中孙庆梅给予了刘树青很多关照和帮助,刘树青发自内心地感激孙庆梅,他也非常喜欢这个淳朴善良又开朗的农村姑娘。
那年冬季,利用冬季农闲晚饭后的时间,刘树青和知青们在知青大院(那时队里已经为知青们盖了新房子,成立了三队知青点,乡亲们都管知青点叫知青大院)办了一个脱盲班识字班,队里不识字的乡亲们都可以到知青大院来学习识字。
图片来源网络
脱盲班开课以后,孙庆梅挨家挨户去通知社员们到知青大院学习识字,刚开始只有几个年轻小伙子和几个姑娘来学习,刘树青一个人教大家学习就可以。后来学习的人多了,刘树青就把男女社员分开,一名叫王勤勤的女知青教女社员学习识字,刘树青在男生宿舍教男社员学习识字。但孙庆梅和一名叫李春香的女子却不跟着王勤勤学习识字,她俩天天都到男生居住的房间里跟着刘树青学习识字。
渐渐地,刘树青发现了一个问题,李春香明显对他特别热情,每天都把她自己写的字拿给刘树青看,还经常问一些城里的情况,比如城里人没有烧柴怎样做饭?城里的人都识字吗……有一次李春香还把一把长果(花生)偷偷塞给了刘树青。
一晃就到了1974年春天,在孙家沟插队落户生活了五年,刘树青从一个文弱书生锻炼成了健壮的小伙子,他不光长高了结实了,也越来越好看了。经过了五年的朝夕相处,刘树青渐渐爱上了勤劳又漂亮的孙庆梅,他想和孙庆梅一起生活一辈子。可令刘树青苦恼的是,每次他和孙庆梅走在一起,李春香也会凑过来和刘树青说笑,有时还当着孙庆梅的面给刘树青送好吃的。
说句实话,李春香长得比孙庆梅还漂亮,个头也高挑,刘树青心里也清楚,李春香特别喜欢他,要不然她不会隔三岔五给他送好吃的。刘树青虽然对李春香不反感,可他心里并不喜欢李春香。李春香也看出了刘树青对她的冷淡,可她还是照样拿自己的热脸去贴人家的冷屁股,因为她是发自内心地喜欢勤劳善良又高大魁梧的刘树青。
那年夏天的一个早晨,孙家沟三队的牛棚着火了,听到呼救声,刘树青第一个跑到了牛棚(三队知青大院就在牛棚前院),他不顾个人安慰,闯进浓烟滚滚的牛圈里,牵出了那头马上就要下牛犊的老母牛,又返回去牵出一头小牤子。
看看还差一头牛没牵出来,刘树青又跑进了牛圈。刚走进牛圈,他被倒在地上的饲养员孙大爷绊倒了。当时刘树青也有些迷糊了,他咬紧牙关,拦腰抱起孙大爷,把孙大爷拖出了牛圈,刘树青自己也栽倒在了地上。
随后赶来的孙队长和乡亲们一边救火一边牵出了牛圈里的最后一头牛,等扑灭了大火,孙队长赶紧让几名社员把刘树青和饲养员孙大爷送到了公社卫生院。好在他俩只烧焦了头发和衣服,皮肤有轻微的灼伤。在公社卫生院观察了两天,除了有咳嗽的症状,他俩的身体并无大碍,刘树青和孙大爷就出院回家休养了。
刘树青前脚刚回到知青大院,李春香就端来了十几个鸡蛋,她说烟熏着了喝几个生鸡蛋好,硬是逼着刘树青喝下了两个生鸡蛋。李春香刚来一会,孙庆梅也端来了十几个鸡蛋,两个人都来关心看望刘树青,刘树青很感激也有些难为情,他坐也不是站也不是,感觉很尴尬。
过了不久,刘树青不顾个人安危抢救集体财产和舍己救人的事迹登了报纸,公社革委会和知青办对刘树青提出了表扬,还给他发了奖状。
那年秋天,孙家沟大队得到了一个工农兵学员的名额,大队书记和乡亲们都同意让刘树青去上大学。当孙队长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刘树青的时候,刘树青却说他不想去上大学,他想扎根农村一辈子,他想一辈子和孙庆梅在一起。
沉默了一会子,孙队长轻轻叹了一口气说:“树青,你是个好青年,我也知道你和庆梅好,可上大学是个难得的机会,别人想去还去不了呢。大学毕业就成了国家干部,吃国库粮还能月月挣工资,那可是神仙一样的日子。留在农村,就得吃一辈子苦,还有那个李春香,她对你也是实心实意,你夹在两个人中间,这事也不好办。听我的,去上大学,我是为你好……”
就这样,在孙队长的劝说下,刘树青顺利通过了文化课考试和体检政审,他成了山东农业机械化学院的一名大学生,也是全公社第一个被推荐上大学的工农兵学员。
离开孙家沟那天,在村头和乡亲们道别时,刘树青看到了躲在一边抹眼泪的孙庆梅。送行的人群中,却没看到李春香的身影。
带着对乡亲们的感激和留恋,刘树青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插队落户生活了五年多的第二故乡,步入了高校的大门。大学毕业后,刘树青分配到济南农机局工作,直至退休。
退休后,刘树青和同学们重返第二故乡看望了乡亲们,见到了年近八旬的老队长也见到了自己的初恋孙庆梅。听老队长说,李春香一辈子也没结婚,五十二岁那年就去世了。听到这个消息,刘树青心里难受了好久好久,总觉得对不起曾经给了自己很多关爱和照顾的李春香,他很想对李春香说声谢谢,可再也没有机会了。
图片来源网络
今天,刘树青想借住自媒体这个平台,给天国里的李春香送个祝福说声谢谢,谢谢她当年对自己的关爱和照顾!祝福她在天国里没有烦恼,永远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