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春节假期,阖家团圆的温馨时刻,往往有许多窗口单位、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放弃休息,默默坚守岗位,守护万家灯火。他们是交通枢纽的疏导者,是国门的守护者,是保障城市安全的幕后英雄……虽不能与家人围坐一起吃年夜饭,但他们的默默付出让更多人能安心过年。他们的坚守,是这个春节最温暖的注脚。
张灏25岁,2022年毕业于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涉外警务专业。
张灏(右一)
■工作经历:2024年8月起就职于交警河东支队卫国道大队,现在从事交通事故处理工作。
■值班现场:
“现场已勘查完毕,两位司机请把车辆驶离快速路,注意后方来车。”“外卖小哥,请佩戴好头盔,过路口不要抢行。”除夕和正月初一,张灏和同事平均每天接15个事故警情,虽然是备班,但是在警情紧张的时候,他会主动加班协助同事处理事故。
今年是张灏第一次在春节期间值班。“挺紧张,也挺兴奋。节日期间遇到交通事故,市民都挺焦急的,希望处理速度越快越好。”张灏告诉记者,希望市民在春节出行中注意路况,共同维护好道路交通秩序,“交警需要在一线岗位上坚守,确保春节期间道路交通秩序正常,这就需要像我这样的年轻人,传承前辈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
张灏说:“独在异乡的我很久没见爸妈了,他们总是说自己挺好的,身体上的老毛病也好转啦,其实他们的意思我都懂。新的一年,希望爸妈身体健康,祝愿姐姐们家庭和美,能在各自的道路上收获成长与快乐。”
段雨阳23岁,山西长治人,毕业于中国人民警察大学数据警务技术专业,2024年8月穿过太行峡谷来到渤海之滨。
段雨阳(左)
■工作经历:公安南开分局学府街派出所综合指挥室民警。
■值班现场:
除夕当天,小段乘坐巡逻车缓缓驶过挂满红灯笼的街巷,看到商铺上贴着红对联,闻着从居民楼飘出的炒菜香,有一股成就感。除夕傍晚,接处警系统并没有因春节“休假”,所里值班室依旧灯火通明。“发现一个走失老人找不到家了,咱们去送一下。”“小区居民楼有漏水情况,帮忙联系维修一下。”“白堤路人流量较大,需要维持现场秩序。”除夕夜的一个个出警任务,让他感悟到这身警服背后肩负的责任。
吃饭时忙里偷闲,小段给父母打了个视频电话,给家中每一位至亲送上祝福。父母的叮嘱让小段充满了温暖,“家里一切都好,让我不用惦念,同时告诉我护好大家、才有小家。等开春河柳抽芽,他们会来津探望,还要炖一锅我最爱吃的大肘子。”小段望着灯影下办公桌前仍在整理案卷的师父,看着仍在各地值守的战友发来的节日祝福,感受到眼前的岁月静好,正是很多人用各自的方式奉献和付出换来的。“我虽然是一个新人,但是愿意和我的战友共同守护这万家灯火。”小段说。
吴玉石28岁,河北承德人,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2024年6月毕业。
吴玉石
■工作经历:2024年8月参加工作,考入天津总站后,通过三个月的入警培训,现为塘沽边检站移民管理警察。
■值班现场:
“今年春节是我入职后第一次参与节日值班,既紧张又充满使命感。虽然春节期间客流量较大,但整体工作平稳有序,没有遇到特别棘手的警情。”小吴告诉记者,给他触动最深的是他的师傅周建国主动承担除夕夜的执勤任务,而且连续值守夜间岗位。周师傅对他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节日里让年轻人多回家团聚,我们老同志顶得住。”
无论是深夜的查验台,还是寒风中巡逻的身影,小吴和战友们的付出,让国门更加安全,让万家团圆更加温暖。
小吴今年不回家过节,父母对他的工作很支持,计划年后从承德来天津。“父母一直叮嘱我,穿上这身警服,就要守好国门。家里的事不用操心,安心工作。我哥还鼓励我:弟,你现在是‘国门卫士’了,以后我得跟你学担当。”
于博洋30岁,天津人,毕业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学习金融专业。
于博洋(右)
■工作经历:毕业后来到天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工作,从事来华留学生辅导员工作,曾借调至北京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工作,这是他结束借调在学校度过的第一个春节。
■值班现场:
“老师,春联该怎么贴?”“老师,为什么今年是蛇年?”“老师,年夜饭有什么特别的食物?”……听着留学生们抛出的一堆问题,于博洋一一解答。“没点传统文化的功底,还真不好解答。”于老师告诉记者,这是他第一次在岗位上度过春节,看到同学们对于中国传统节日和中华文化如此感兴趣,并且可以通过他们辅导员了解这些知识,特别有成就感。“作为在学生工作第一线的辅导员,更重要的是肩上的这份责任。”
于老师说,自己的家人对春节值守校园很支持,他们早早把年货都准备好了,欢迎留学生和他在春节期间,一起在家吃一顿天津团圆饭。
杨志超39岁,山西大同人,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
杨志超(左)
(本组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工作经历:2015年入职,今年是他第一年担任天津轨道交通运营集团有限公司西站枢纽管理室负责人。
■值班现场:
“你好,火车站进站口在哪里?”
“叔叔,请问怎么去天津之眼?”“小伙子,我们家老头子乘坐轮椅,从哪进站方便一些啊?”“大哥大哥,咱们站哪有卫生间啊?”
杨志超在人群中穿梭,为来往乘客指引路线、解答疑问。“咱们有无障碍通道,您的轮椅可以从这进出。”“自助售票机旁边有一排‘出行随身贴’,上面有从西站到各个景点的乘车路线图,根据个人需求选取。”今年是他从事地铁工作以来,第一次在岗位上过春节。
第一次不回家过年,杨志超心里也有丝丝不舍,“父母都在大同,往年春节期间领导尽量安排我们这些家在外地的员工回家团聚。近两年,咱天津又陆续开通了多条线路,春节值班人员需求有所增加,作为一名老地铁人,我主动选择今年春节不回家。最想念的就是老陈醋的味道,但现在的首要职责,就是让回家过年的乘客都能平安、开心到达。我们大同有句话,‘交给我哇,我责任,您儿个别管了’。”
值班休息期间,杨志超抽空给远在大同的父母打了一个视频电话,让老人们看了看除夕夜,天津西站人来人往的热闹景象。“儿子,春节快乐。我和你爸都支持你除夕坚守,家里一切都好,不用惦记,踏实工作,你最爱吃的山西特产,我们已经发了快递,在路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