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到了,你是不是也开启了“狂炫饭”的干饭人模式?年夜饭、走亲戚、朋友聚餐...每一顿都离不开大鱼大肉。
红烧猪蹄、梅菜扣肉、糖醋排骨......每一道美味都让人无法拒绝。
吃得开心的同时,当你站上体重秤,看到上涨的数字时,是不是瞬间心碎一地?
好不容易减了半年的肥,结果一朝就回到了“解放前”,让人倍感扎心。
你知道吗?油腻食物不仅让人长胖,还会让血脂水平“一路飙升”。一不小心,高血脂这个“隐形杀手”就悄悄找上门,严重的还会引发心血管病风险。
今天就来聊聊如何在享受美食的同时,避免长胖和血脂升高的小妙招。让我们一起智慧开吃,健康过大年!
过年饮食油腻,脂肪与血脂双重 “警报”
我们的身体就像一个精密的机器,正常情况下,它能够合理地代谢和利用这些脂肪。但过年期间的暴饮暴食,摄入大量脂肪,超出了身体的代谢能力。
于是,多余的脂肪就开始在我们的皮下、内脏周围堆积起来,久而久之,小肚腩越来越明显,体重也直线上升。俗话说的“每逢过年胖三斤”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更严重的是,这些油腻食物还会导致血脂水平上升。血脂,简单来说,就是血液中所含脂质的总称,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磷脂等。
当我们摄入过多油腻食物,身体会将这些食物中的脂肪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然后进入血液。过多的脂肪酸和甘油会使得血液中的脂质含量升高,尤其是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水平。
正常情况下,血脂在我们体内维持着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它们参与着身体的各种生理活动,如为细胞提供能量、构成细胞膜等。
一旦血脂水平升高,就会打破原有的平衡。过多的脂质会在血管壁上沉积,逐渐形成粥样斑块,使得血管变得狭窄、僵硬,影响血液的正常流动 。
当人体体内的总胆固醇高于 5.2mmol/L、甘油三酯高于 1.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于 3.4mmol/L,或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男性低于 1.0mmol/L、女性低于 1.3mmol/L 时,就意味着血脂指标出现了异常,需要引起重视。
长期的血脂异常,会大大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像冠心病、脑卒中等,严重威胁生命健康。所以,过年享受美食的同时,一定要警惕血脂的变化 。
高血脂正成为当代人的“隐形杀手”
过年油腻饮食会导致血脂水平升高,高血脂如果得不到有效控制,会大大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我国心血管疾病的现状不容乐观。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概要》推算,我国心血管病现患病人数3.3亿。
《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 2022》显示,2021 年,城乡居民疾病死亡构成比中,心血管病占首位,心血管病分别占农村、城市死因的 48.98% 和 47.35%。这一数字表明,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影响国民寿命的“头号健康杀手”。
数据来源:《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 2022》
更令人担忧的是,心血管疾病发病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
《中国中青年心脑血管健康白皮书》数据显示,我国 20-29 岁的心血管病高风险人群占比已达15.3% 。也就是说,在这个本应充满活力、朝气蓬勃的年龄段,每 6个人中,就有1 个人处于心血管病的高风险之中 。
原本被认为是老人才有的心血管疾病,却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年轻人身上
在医院里,经常能看到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因为心梗、脑梗等心血管疾病而紧急就医,甚至危及生命。这些年轻患者,有些是长期不良饮食习惯所致,有的因工作压力大、缺乏运动引起。正常的生活被心梗、脑梗等疾病彻底打乱,不仅自己承受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痛苦,也给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降低血脂,预防心血管疾病呢?其实,补充 Omega-3 营养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补充Omega-3营养降低血脂,促进脂肪代谢
春节过年期间,日常饮食过于油腻,节后想要有效降低血脂水平,促进脂肪代谢,不妨适当补充 Omega-3 营养内调,Omega-3对人体的身体健康有这些益处。
首先,Omega-3能显著降低血脂水平。当 Omega-3 进入人体后,会积极参与到脂质代谢过程中,像个勤劳的 “清道夫”,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等脂质的含量,减少脂质在血管壁的沉积,让血液流动更加顺畅。
其次,Omega-3堪称饱和脂肪的克星,有效助力减脂。
过年的日常饮食中,饱和脂肪无处不在,比如香喷喷的红烧肉、油润丰腴的梅菜扣肉,这些食物虽然美味,但吃多了,饱和脂肪就会在我们的身体里囤积起来,让我们的体重增加,身材发福。
Omega-3 则像一位 “脂肪小卫士”,一方面它能够加快脂肪的分解速度,让脂肪细胞快速 “燃烧”,转化为身体可以利用的能量。
另一方面,它还能抑制脂肪合成酶的活性,从源头上阻止新的脂肪生成。通过这 “一增一减”,帮助我们保持健康的体重,让我们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不用担心身材走样。
所以,无论是节后为了守护心血管健康,还是为了追求更好的身材,补充 Omega-3营养都很有必要。
餐桌上的稀缺:Omega-3摄入不足
在了解如何补充Omega-3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对不饱和脂肪酸——Omega - 3 和 Omega - 6 。
Omega-3 和 Omega-6 都是人体必需的脂肪酸,对维持身体正常生理功能至关重要,但它们在人体内的比例却大有讲究。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人体摄取的不饱和脂肪酸 Omega - 3 与 Omega - 6 的比例在 1:4 是最佳的 。然而,我们日常的饮食习惯却导致 Omega - 3 与 Omega - 6 的摄取比例在 1:10 - 20 之间 。
这是因为Omega - 6 的获取途径较为广泛,像我们日常烹饪常用的玉米油、大豆油等植物油,以及禽肉、猪肉、坚果和种子等食物中,都含有大量的 Omega - 6 。而 Omega - 3 的获取途径相对较少 ,主要来源于深海鱼类、奇亚籽、核桃等食物。
在日常饮食中,富含 Omega-3 的食物并不常见。深海鱼虽然是 Omega - 3 的优质来源,但我们日常吃的较少。就拿三文鱼来说,一份新鲜的三文鱼刺身价格不菲,而且购买了三文鱼,烹饪时如果处理不当,那股鱼腥味也会让人难以下咽 。
植物来源的Omega-3,如亚麻籽、奇亚籽、核桃等,虽然价格相对亲民,但存在生物利用度低的问题。以亚麻籽为例,它含有丰富的α-亚麻酸,是 Omega-3 的一种形式。然而,人体对亚麻籽中α-亚麻酸的吸收利用率较低,而且在烹饪过程中,α-亚麻酸很容易被破坏。
Omega-3和Omega-6的比例严重失衡会引发慢性炎症等健康问题。所以,在春节期间摄入大量油腻食物后,适当补充 Omega-3 来调节二者比例,能减轻肠胃负担,守护身体健康。
但是仅靠日常饮食,很难让身体摄取到足量的Omega-3脂肪酸。要知道,人体自身缺乏合成Omega-3脂肪酸的能力,必须要从外界获取。
所以,当日常饮食中深海鱼摄入量不足时,食用Omega-3含量高的鱼油来补充营养,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春节期间油腻饮食,鱼油帮你稳住血脂
鱼油是从多脂鱼类中提取的油脂,富含 Omega - 3 脂肪酸,主要包括 EPA(二十碳五烯酸)和 DHA(二十二碳六烯酸) 。
2023 年《Omega-3脂肪酸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作用中国专家共识》指出,鱼油中的EPA 和 DHA 均具有降低甘油三酯及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胆固醇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
也就是说,鱼油中的Omega - 3 脂肪酸有助于降低血液中的甘油三酯水平,减少脂质在血管壁的沉积,从而改善血脂异常,有效改善动脉粥样硬化,从而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
春节期间,餐桌上摆满了丰盛佳肴,红烧肉、油焖大虾、油炸丸子、等美食令人大饱口福,可不知不觉中,大量饱和脂肪就被吃进了肚子。这时,鱼油这个 “饱和脂肪克星” 就派上用场了。
但是你知道吗?
鱼油对身体好,但吃错不如不吃
面对品类繁多的鱼油产品,在海洋污染问题加剧的当下,如何挑选有效且安全的鱼油?举个例子,我自己目前吃的是金凯撒鱼油。
这里有几个关键指标值得参考,比如说IFOS认证(涵盖纯度、含量、放射物、重金属以及氧化物五大维度),纯度高不高等,供各位朋友参考。
过年期间的胡吃海喝,让我们的身体摄入了过多的油腻食物,这些食物不仅让我们的体重增加,更给血脂健康埋下了隐患。
高血脂这个 “隐形杀手”,正悄悄地威胁着我们的心血管健康,尤其是在心血管病年轻化的今天,我们更不能掉以轻心 。
新的一年,让我们从关注血脂健康开始,合理饮食,适当补充鱼油,与高血脂说 “再见”,拥抱一个更加健康、美好的新年 。
参考文献:
[1]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概要[J]. 中国循环杂志, 2024, 39(7): 625-660. DOI: 10.3969/j.issn.1000-3614.2024.07.001
[2] Omega-3脂肪酸在心血管疾病防治中的作用中国专家共识[J].中国循环杂志,2023,38(02):116-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