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刘桂花,今年65岁,出生在湖南一个偏远的农村。
小时候家里穷,念完小学三年级就辍学了,回家帮父母种田。后来,我嫁给了隔壁村的老李,我们结婚那年,我21岁,他比我大3岁。
虽然老李家也不富裕,但他是个实诚人,对我好,日子算是苦中带甜。婚后我们有了一儿一女,儿子叫李辉,今年40岁;女儿叫李燕,比儿子小两岁。
如今,我和老李都退休在家,靠着每个月加起来五千多的退休金,日子过得去。孩子们成家后,我们住在老家,儿子一家在长沙生活,女儿嫁到了深圳,平时不常回来。
今年过年,儿子一家5口回老家团聚,按理说,这是一件高兴的事。可谁知道,这次的“团聚”,却让我心寒了一辈子。
初五那天,我忍无可忍,提前把儿子一家“轰”走了。这事说起来,真是让我又气又累。
儿子李辉结婚早,儿媳叫王丽,今年38岁。他们有三个孩子:大女儿15岁,二儿子10岁,小儿子才6岁。
平时他们住在长沙,儿子和儿媳工作忙,三个孩子大多由保姆带着。女儿李燕是个懂事的孩子,嫁了个好人家,每年过年都会寄钱回来让我和老李买点好东西。
相比之下,儿子一家总让我操心。他们平时也不常回家,去年因为疫情,没回来过年。
今年好不容易回来,我和老李想着一家人团聚高兴,特意提前一个月准备了不少东西,可没想到,这七天日子下来,竟是一场折腾。
儿子一家初一到家,一到家就热热闹闹的。三个孩子吵吵闹闹,行李一堆,鞋子乱丢,家里一下子乱成了一锅粥。
刚开始,我和老李还觉得热闹,想着好好伺候他们。可是,慢慢地,我发现,这一家人完全是来“享福”的,根本没把我们当回事。
从初一到初五,七天时间,我和老李几乎没歇过一口气。
每天早上,天刚亮,儿媳就喊着孩子们起来吃早饭,等他们一家人睡到自然醒,厨房里早就忙得一团乱。
我和老李五点多起来蒸包子、熬粥、煮鸡蛋,想着孩子们喜欢吃热乎的。可等他们起床,饭菜早就凉了。
不吃粥,说想喝牛奶,二儿子嚷嚷着要吃火腿肠,小儿子更是挑剔,鱼肉都不吃,说要吃炸鸡。
儿媳在旁边补了一句:“妈,孩子们平时在长沙吃得清淡,您别放那么多油。”我听了心里有点不是滋味,可还是忍着,按照他们的要求去做。
吃完早饭,家里就是一场“灾难”。
三个孩子在客厅里疯跑,大女儿玩手机,二儿子玩遥控车,小儿子干脆在沙发上跳来跳去,把茶几上的花瓶都打碎了。
儿媳坐在一旁刷着手机,连看都不看一眼。我心疼那花瓶,可又不好发火,只能自己收拾。老李劝我:“算了,孩子不懂事,别计较。”我心里明白,可越想越窝火。
到了午饭,儿媳又提出一堆要求,说孩子们不爱吃辣,让我做清蒸鱼、炖鸡汤。可我们湖南人平时吃辣惯了,清汤寡水的菜吃起来实在没味道。
我忙了一上午,做了满桌子菜,儿媳却挑三拣四,说鱼不够鲜,鸡汤有点咸。
我一声不吭,老李在旁边打圆场:“丽丽,你妈做饭辛苦,随便吃点就行了。”可儿媳只顾自己夹菜,根本不理会。
更让我寒心的是花钱的事。
儿子一家回来的第一天,我和老李就给了三个孩子每人一千块压岁钱,又给儿媳包了两千块红包。
儿媳接过红包时笑得倒挺开心,可她转头就跟我说:“妈,家里没什么水果和零食,孩子们爱吃进口的零食,您买点吧。”
我想着难得一家人团聚,就让老李去镇上买了不少东西,光是零食就花了三千多块。
后来,儿子说想带全家去城里玩,结果让我和老李掏了一万块,说是给孩子们买衣服和玩具。
大年初三,我跟老李去超市买年货,儿媳又打电话让我买几瓶进口红酒,说是晚上亲戚来了要尝尝。
我一算账,这几天下来,光是吃喝用度,就花了五万块。可儿子一家却一点都不心疼,花钱理所当然,甚至连句感谢的话都没有。
初五那天,终于发生了让我崩溃的事。
那天早上,老李接到一个电话,说村里有个老朋友去世了,约他中午去参加葬礼。我一个人忙着做饭,儿媳又在客厅喊:“妈,今天中午吃火锅吧,孩子们爱吃。”
我心里一肚子火,可还是忍着,去厨房切菜、准备火锅底料。
正忙着,二儿子跑进来,说想吃雪糕。我说天冷,别吃凉的,他却一屁股坐在地上哭了起来。
儿媳听见了,也跑过来,对我说:“妈,孩子要吃就给他吃呗,您别这么较真。”
我气得直发抖,把刀一放,冲着儿媳吼了一句:“丽丽,你们一家人回来是过年,不是来享福的!我们老两口伺候你们七天,你们有没有考虑过我们的感受?”
儿媳愣住了,儿子听见声音也跑过来,皱着眉头说:“妈,您发什么火啊,不就是孩子闹腾吗?我们一家人回来看您,您怎么还不高兴?”
我听了这话,气得眼泪都出来了。我指着儿子说:“李辉,你说说,这几天家里花了多少钱?我们做得哪里不好了?你们一家人回来是团聚,不是来花钱受气的!你们既然这么不满意,干脆今天就回长沙吧!”
儿子被我吼得没话说,儿媳拉着孩子们回了房间收拾东西。
下午,他们一家人坐车走了,临走时儿媳还冷冷地说了一句:“妈,早知道这样,我们就不回来了。”
儿子一家走后,家里一下子清净了,可我心里却五味杂陈。老李叹了口气说:“桂花啊,孩子们也不容易,就是回来待几天,你何必跟他们计较?”我没说话,只觉得心里堵得慌。
这件事让我彻底明白了一个道理:亲情不能靠单方面的付出。
我和老李把儿子一家当成亲人,尽心尽力地照顾他们,可他们却把我们当成免费的保姆、提款机,甚至连一点感恩之心都没有。或许,儿媳的冷漠和儿子的理所当然,才是让我最伤心的地方。
今年这个年,我过得很不开心。我不知道明年他们还会不会回来,但我已经想好了,亲情是需要相互尊重的,如果他们再这样肆无忌惮,我宁愿清清静静地过,也不愿再受这份累。
或许,这就是老一辈人的无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