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杜春娜
他乡不似故乡亲。
“俺坐上车了”“马上下高速了”……每逢春节等节假日回家,只有听到周围充满了家乡话,才真的感受到已经踏上了回家路。
我的家乡是位于淄博的一个县城,沂源。它虽然名不见经传,但这里是山东省平均海拔最高的县,素有“山东屋脊”之称,还被誉为“齐鲁水塔”,是中国矿泉水之乡。
山清水秀的沂源埋藏着人类起源的秘密,见证着美丽的神话故事。距今约50万年的“沂源猿人”从这里走出,播下了山东省境内最早人类文明的火种;具有5000年文明史、3000多年城建史的东安古城遗址开启了沂源的“城市文明”;“牛郎织女”的传说在这里生根发芽,口口相传;作为革命老区,红色精神在这里生生不息。
近年来,因为“进淄赶烤”,淄博成为网红城市。位于淄博南部,这个默默无闻的县城也或多或少地受到了这股热潮的辐射与带动。一个朋友曾说,最近两年,每逢“五一”和“十一”假期,来沂源的游客多了,有些饭店缺人手,她的妈妈便会趁这两个假期去打点零工。“小县城多点关注总归是好的。”朋友说道。
谁都说俺家乡好,谁都盼着家乡好。家乡好了,生活在这里的人、在外的打工人和求学的学子们似乎也都一荣俱荣。这些年,县城的变化说大也大。道路修得更宽敞,笔直的柏油马路带着县城青年的梦想与憧憬向前延伸,通向那充满希望的远方;潮流的休闲娱乐活动在慢慢地浸透,“小县城”似乎在缓慢而坚定地追赶着“大城市”的步伐……
“谁能想到以前还能有这种生活。”我的父母曾发出过这样的感叹。以前步行抵达的地方,如今开车已经轻而易举;以前认为是艰难攀爬的“山峰”,现在看来只不过是一个小陡坡。
在时光流转下,县城“一天一个样”,不断地变换着新衣。不过,人们内心深处那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希望,却始终如一,未曾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