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源|源Auto

作者|潘卓伦

“路上被一辆开着智驾的理想超了,很快就被甩到看不见。”

刚刚跑完春节数百公里回乡路的小鹏车主陈先生,还在感叹理想智能驾驶水平进步之快。之所以知道那是一辆处于智驾状态的理想,是因为该车四周亮起的数盏蓝色小灯。

这样代表“智驾中”的蓝色小灯陈先生的小鹏也有,他也已经开始期待小鹏的下一版OTA(Over-the-Air,远程空中升级)让爱车的智驾能力反超理想。



跟春运高速路上的你追我赶一样,以理想、小鹏、华为鸿蒙智行等为代表的汽车品牌,在智能驾驶的路上也是一时你压制我一头,一时我反超你一段。在电动化让汽车愈发同质的背景下,智能驾驶成了车企们彰显差异化,并寻求销量增长点的关键。

在这一点上,拥有全球最畅销电动车Model Y的特斯拉也不例外。不过,在全球最大电动车市场——中国,特斯拉的智能驾驶研发遇到了些问题。

01

特斯拉智驾入华遇难题

1月30日,特斯拉公布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在海外电动车需求变弱叠加国内市场竞争加剧的因素下,无论是Q4单一季度还是全年,汽车业务的成绩都出现下滑。其中,特斯拉全年汽车产量、交付量分别同比跌4%和1%,汽车业务收入770.7亿美元同比下跌6%。

对于汽车板块营收走弱,特斯拉在财报中表示2024年在售4款车型的平均售价下降是主要原因之一。以国内市场为例,为应对愈演愈烈的新车价格战,特斯拉从去年第三季度开始便持续推出低息贷款等促销政策。

考虑到2025年的市场环境,特斯拉要让新车盈利能力止跌回升,难以寄望于回收优惠政策,吸引更多消费者选装自动辅助驾驶套件反而是一个选项。目前,国内特斯拉新车选装完全自动驾驶能力(以下简称FSD,Full-Self Driving)需要6.4万元,增强版自动辅助驾驶功能(以下简称EAP,Enhanced Autopilot)需要3.2万元。



不过,特斯拉暂时还缺乏让国内用户额外掏钱为FSD买单的理由。据特斯拉中国官网,FSD相较EAP多出的核心功能——城市街道自动辅助驾驶,还未能在国内落地。

“中国的公交车道是FSD在中国落地的最大挑战之一,他们公交车道非常复杂。一天中有些时间可以通行,另一些时间不允许。如果不小心在错误时间进入公交车道,你就会立即收到罚单。”

在1月30日的财报电话会议上,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称FSD入华还需要解决一系列技术问题,例如让系统识别并正确应对在国外少见的公交车专用道就是难题之一。这些技术问题归根结底,是因为特斯拉同时受限于中美两地的政策监管,不能最高效率地开展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训练。

据悉,在美国,除了非常早期的部分车型,在路上跑的特斯拉都可以被用于收集和分析现实路况的各种信息。相关数据和Dojo(特斯拉专用于训练FSD的自研超级计算机)一起创造出条件,让FSD不断向人类司机学习从而提升自身驾驶水平。

这样的训练模式由于涉及太多敏感数据,特斯拉难以在国内复制。在这样的背景下,特斯拉只能退而求其次,选用在互联网上就能获得的中国道路视频进行训练。

但用于训练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视频也有优劣之分。目前国内智驾领先的车企对训练视频的选择已经从求量过渡到求质的阶段,只有分辨率够高且司机驾驶操作合规、高效的视频才会被选作训练视频。

虽然困难重重,但特斯拉依然信心满满。1月30日,源Auto从特斯拉中国方面了解到,智能辅助驾驶系统(驾驶员监管版)进入中国市场是其2025年的重要工作之一。

马斯克也表示不管如何,都会解决FSD在中国落地所遭遇的一系列问题。

02

追赶“华理鹏”

FSD入华还需要一段时间,在智驾这条由特斯拉开辟的赛道中,至少在国内,反而是一系列中国新势力智能电动车在领跑。

据华为鸿蒙智行近日发布的数据,在春节假期的前六天(1月28日-2月2日),市面上的鸿蒙智行车型智驾总里程平均每天超过1084万公里,城区智驾占比在13%-20%之间。参考此前官方公布的销量数据,截至1月末市面上约有62万辆鸿蒙智行车型,这意味着平均每辆车每天使用智驾行驶约17.5公里。

对于华为鸿蒙智行车型的绝大部分用户来说,智驾已经成为日常驾驶的一部分。同样已经在消费者心中基本贴上智驾标签的新势力还有理想和小鹏,这三个品牌率先将智驾方案切换到端到端大模型路线并交付,可以实现车位到车位智驾。



从这个角度看,特斯拉FSD即便未来顺利在国内落地,也不等于马上就能重夺优势。

据知名车评人@陈震同学的分享,美国本土最新版本的特斯拉FSD和华为ADS 3.0、小鹏XNGP等国内领先的智驾系统相比,都是业内领先的水平,差异更多属于“一方水土养一方领航”。

例如,特斯拉FSD可以判断绿灯之下前方路口是否适合驶入,避免因为拥堵无法完全通过路口,继而堵塞另一个方向的车流,这在国内的智驾系统中还比较少见。但另一方面,如果将特斯拉FSD直接拿到国内,两轮电动车混行、加塞并线等复杂场景会对其带来巨大的挑战,但“华理鹏”们在这方面已经做好充足应对。

持类似观点的还有小鹏汽车自动驾驶负责人李力耘,其日前测试最新版FSD后表示特斯拉的智驾在安心感、效率和舒适度方面都表现不错,另外其智驾的风格化管理值得学习,小鹏智驾与之相比的优势则在于博弈场景的训练。

“(小鹏智驾)更适合中国路况。”李力耘称。

工信部预测,2025年乘用车L2级及以上智驾渗透率有望达70%。另有数据显示自动驾驶将会在消费者购车决策中,成为在汽车质量、性能之后的第三大因素,有相当比例的消费者愿意为高阶智驾功能额外支付费用。

在内卷严重、价格战白热化的中国车市,智驾是屈指可数的突破点,已经打了多年顺风局的特斯拉,在国内需要更加谨慎应对挑战。



部分图片引用网络 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