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看似平常的午后,陈大妈家的厨房里飘出阵阵饭菜香。一家人围坐在餐桌旁,享受着午餐时光。陈大妈像往常一样,盛了满满一大碗饭,菜也堆得高高的。她吃饭总是风风火火,没一会儿,碗里的饭菜就少了一大半,可她还觉得不够,又添了些饭菜。
吃着吃着,陈大妈突然停下手中的筷子,脸上露出痛苦的神情,双手紧紧捂住胸口。原本红润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如纸,豆大的汗珠从她的额头滚落下来。家人见状,都被吓了一跳,赶忙放下手中的碗筷,关切地上前询问。
“妈,您怎么了?哪里不舒服?” 大儿子焦急地问道。
陈大妈张了张嘴,却什么也说不出来,眼神开始变得涣散,身体也失去了平衡,“扑通” 一声,整个人直挺挺地倒在了地上。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家人瞬间慌了神,大家的脑袋一片空白,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还是小儿子反应快,他手忙脚乱地掏出手机,拨通了 120 急救电话。电话接通的那一刻,小儿子带着哭腔喊道:“快救救我妈,她突然晕倒了!”
在等待救护车的过程中,家人们心急如焚,不停地呼唤着陈大妈的名字,希望她能快点醒来。可陈大妈却毫无反应,静静地躺在地上,生死未卜。
终于,救护车呼啸而至。医护人员迅速将陈大妈抬上了车,一路疾驰送往医院。在救护车上,医护人员争分夺秒地对陈大妈进行急救,可陈大妈的情况却越来越危急。
到了医院,陈大妈被直接推进了抢救室。家人们守在抢救室外,坐立不安,眼睛紧紧盯着抢救室的门,每一分每一秒都显得无比漫长。几个小时过去了,抢救室的门终于打开了,医生一脸疲惫地走了出来,摇了摇头,无奈地宣布:“我们已经尽力了,节哀吧。”
听到这个消息,家人们悲痛欲绝,放声大哭。他们怎么也想不明白,好端端的一顿饭,怎么就成了和陈大妈的永别呢?
吃太饱会猝死?这类人尤其要注意!
在悲痛之余,家人们心中充满了疑惑,陈大妈的突然离世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经过和医生的沟通,大家才知道,陈大妈一直以来有个很不好的饮食习惯 —— 吃太多。她每次吃饭,都要吃到撑得实在吃不下才肯罢休。医生严肃地提醒,陈大妈的猝死很可能和这个饮食习惯密切相关。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吃饱就犯困的经历,这背后其实有着科学依据。当我们吃太多时,血糖会快速上升,这会引起下丘脑食欲素的减少。这个食欲素可不得了,它就像人体的 “睡眠 - 清醒调节器”,对血糖变化非常敏感。当人体处于饥饿状态时,它会大量分泌,刺激神经系统,让大脑保持清醒。可一旦吃太饱,血糖升高,它的分泌就会受到抑制,人也就变得昏昏欲睡了。
可别小瞧吃太饱这件事,它对身体的危害可不小,甚至可能会导致猝死。当我们吃得太撑时,胃部会急剧膨胀。人体的空间就那么大,胃膨胀起来后,就会挤压周围的脏器,比如横膈肌。随着横膈肌不断上移,就会对心脏功能造成压迫,影响心脏的正常工作。
而且,在消化食物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消化和吸收营养,血液会大量集聚到肠胃道。这就好比城市里某个区域突然涌入了大量车辆,交通压力瞬间增大。对于心脏来说,它要为身体各个器官供血,现在肠胃道需要大量血液,心脏的供血负担就会大大增加。如果本身心血管就不好,比如陈大妈患有冠心病,出现血管栓塞、硬化的风险更高,在这种情况下,心脏就很容易 “不堪重负”,出现心肌梗死,甚至导致猝死。
大量的实验也表明,当心脏发生器质性病变时,会加剧心电的不稳定,导致心律出现慢性失常,这无疑又进一步增加了心脏停搏、猝死的风险。所以,大家在饮食上一定要注意控制摄入量,一般吃到 7 - 8 分饱就可以了,千万不要让自己吃得太撑。
饭后正确姿势大揭秘:坐着、站着还是散步?
陈大妈的事情让大家更加关注饭后的健康问题,其中,饭后的姿势就是人们一直争论的焦点。有人说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觉得饭后散步才是正确的;也有人认为 “吃饱喝足睡大觉,才是好”,觉得饭后应该躺下休息;还有人觉得饭后坐着不动对身体更好。那么,饭后到底怎么做才正确呢?
饭后躺一躺:很多人觉得饭后累了,立马躺下来休息是件很惬意的事。但实际上,饭后立即躺下可不是个好习惯。当我们躺下时,胃部从充盈状态发生变位,胃里的食物和胃酸就容易反流到食管中,让人出现反酸甚至胃灼热(烧心)的现象。对于本身就肥胖、高龄衰弱括约肌收缩迟缓以及胃动力不足的人来说,情况可能会更糟糕,还可能因此患上反流性食管炎。想象一下,胃酸倒流到食管,灼烧着食管黏膜,那种难受的感觉可真不好受。所以,饭后还是不要马上躺下来。
饭后坐一坐:不少人担心饭后坐着会导致脂肪堆积在腹部,从而造成肥胖。其实,这种说法并不完全准确。饭后坐着主要会影响食物的消化效率,导致消化不良的情况出现。之所以会有饭后坐着会变胖的误解,是因为那些饭后习惯坐着的人,大部分时候也是不爱运动、长期久坐的。长期久坐本身就容易让人变胖,而不是单纯因为饭后这一会儿坐着。不过,为了肠胃的健康,饭后也不建议长时间坐着不动。
饭后站一站:相比之下,饭后站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站立有助于促进食物向下蠕动,减少脂肪堆积。而且,对于那些长期久坐的人来说,饭后站一站还能缓解久坐带来的疲劳。在站立时,可以让双腿、双手适当活动,比如原地踏步走,或者做一些轻柔的拉伸动作,这样能更有助于消化。就像给身体的消化系统加了一把 “小助推器”,让食物消化得更顺畅。
饭后做这 5 件事,可能在 “悄悄” 缩短寿命!
除了饭后的姿势,我们在饭后的一些习惯也可能会影响健康。如果你也有以下这些行为,可要注意了,它们可能正在 “悄悄” 缩短你的寿命。
饭后立即吃水果:很多人觉得饭后吃点水果有助于消化,其实这是个误区。在饭后吃饱的状态下,人体血糖会持续上升。此时再吃水果,不仅不会帮助消化,反而会加重消化负担,让血糖上升得更高。水果中的糖分和其他营养物质会和胃里还未消化完的食物 “搅和” 在一起,影响消化吸收的正常进行。
饭后立即运动:刚吃完饭,为了消化食物,身体会调节大量血液流向肠胃道。可如果这时候立即运动,身体的血液就会流向体表,肠胃道的血液供应就会减少,从而影响消化速率。长期这样,可能会导致消化不良等问题。所以,建议饭后半小时内不要剧烈运动。如果想运动的话,可以等 1 - 2 小时后,消化了一段时间,再开始进行慢跑或者快走等运动。等 3 小时后,就可以自由进行各类大消耗的运动了。
饭后立即抽烟:饭后吸烟的危害比平时大得多,甚至可以说饭后吸烟带来的损伤是平常的 10 倍!这是因为饭后消化系统的血液循环速率增加,香烟中的有害成分会更快、更多地被吸收进入血液中。这些有害成分会随着血液流向心血管、肝脏、大脑等各个器官,对它们产生一定的损害。长期饭后吸烟,患心血管疾病、肝脏疾病以及脑部疾病的风险都会大大增加。
饭后立即开车:饭后不建议马上开车。在饭后消化的过程中,大量血液会集中到消化道中,这就会导致大脑出现供血不及时的情况。大脑供血不足,身体的反应速率就会有所下降。而开车需要高度的专注力,如果在这个时候开车,很可能会因为反应迟钝,出现错误操作,引发交通事故。所以,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饭后还是休息一会儿再开车吧。
饭后立即洗澡:洗澡时,皮肤血管在热水的刺激下会急速扩张,导致血液大量流向体表。而饭后本身消化就需要血液集中在胃肠道,这样一来,就可能会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如果本身血压偏低的话,情况会更危险,很容易出现昏厥的风险。想象一下,在洗澡时突然昏厥,那是多么危险的场景。所以,饭后也不要立即洗澡。
为了我们的身体健康,一定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的饮食和作息习惯,定期去医院体检,及时排查可能存在的心血管问题,把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另外,长期的不良情绪也会增加心血管负担,所以大家还要学会调节好心情,保持积极愉悦的生活状态。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