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代十国时期,没有上海地名,更没有今天上海地域的行政区划。当时,以吴淞江故道为界,以北的大陆地区属昆山县境,以南属于华亭县,而这个区域都是吴越国管辖的范畴。但是,在吴越国十三州一军里,上海属于哪一个州,倒有些值得说说。

一、上海被纳入吴越国的苏州

唐朝末年,军阀混战。乾宁四年(897)四月,镇海军、镇东军节度使钱镠派手下得力干将顾全武率军北上,解除杨行密军对嘉兴的围困,不久又占据了苏州、常熟和华亭。光化元年(898)顾全武率一万人将淮南军昆山守将秦裴击败,昆山自此纳入吴越国治下。也就是说,自898年之后一直到978年纳土归宋的80年里,今天上海所在的主要区域一直在吴越国的统治之下。

钱镠占据苏州不久,即派其子钱元璙为苏州刺史,治理苏州。钱元璙、钱文奉父子治理苏州六十多年,建城市、修水利、造园林,使得苏州成为富庶的鱼米之乡。钱镠曾专门派画家在松江为南下的北人画像,以便择优录用人才;组织营田军修太湖流域水利,筑塘浦、修水闸、建圩田,苏州和松江受益良多;不仅在苏州修建南园东圃,还在嘉兴筑台,成为后来烟雨楼的台基,奠定了江南园林的基础。这一期间上海属于苏州26年之久,苏州的发展带动了上海的发展。

二、上海又分属苏州和秀州

后唐同光二年(924),钱镠奏请升苏州为中吴军,设节度使,领常、润等州,直至宋初未有变易。同年,钱镠在嘉兴设置开元府,嘉兴从此自苏州分离出去,领嘉兴、海盐、华亭3县,目的应该是防止钱元璙的权力过大,但也导致上海一大部分脱离了苏州。932年钱元瓘继位后,立即罢开元府,将嘉兴、华亭、海盐依然划归中吴军管辖,显然是为安抚钱元璙的举措,有兄弟共享富贵的意思。但是当钱元瓘大位坐稳后,后晋天福五年(940),又毫不客气地将嘉兴、华亭、海盐三县划出,另置秀州。这样,上海的华亭、海盐(部分)又从苏州分离,自此再没有纳入苏州境域。自940年起上海分属于苏州和秀州,一直延续到宋代。

从钱元瓘设立秀州开始,上海的华亭县就成为秀州的一部分,其经济社会发展与秀州密切相关,当然苏州的辐射也不容小觑。比如华亭县青龙镇位于今上海市青浦区白鹤镇,唐天宝五年(746)置镇。青龙港是上海最早的贸易港,后来成为吴越国重要的对外贸易通道,扮演着海上丝绸之路重要口岸的角色。在其鼎盛时期,青龙港舟船如织,商贾云集,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是上海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一。另如七宝教寺和龙华寺等,都与吴越国密切相关,都在华亭县境内。但是华亭县之外上海的部分仍然是在苏州的管辖下,属于昆山县的一部分。直到南宋嘉定十年(1218)从昆山县划出5乡27都,建嘉定县(境域包含后来的宝山县),嘉定才脱离昆山。

三、上海并不完全属于吴越国

那么,从今天的境域来看,上海都在吴越国的治理之下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当今的崇明岛(或者崇明三岛)并不在。

唐朝武德年间(约620),崇明岛露出江面,时称东沙和西沙。沧海桑田,聚沙成岛。五代杨吴天祚三年(937)于西沙置镇,这镇并不是一级行政单位,属静海都镇遏使(治今南通)辖。具体而言,五代十国时期,崇明部分先后分属杨吴、南唐和后周。

总之,在吴越国鼎盛时期的十三州一军里,上海现在陆地境域虽然属于吴越国,但是并非属于一州,而是苏州和秀州共有,具体而言先属于苏州,后属于秀州和苏州共有。但是在吴越国国祚存续时间里,今上海的崇明岛部分,一直未属于吴越国管辖,而是属于杨吴—南唐—后周。

作者为中共浦东新区党校副教授

栏目主编:王珍 文字编辑:王珍 题图来源:图虫 图片编辑:徐佳敏 编辑邮箱:shhgcsxh@163.com

来源:作者:郭琳琳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