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这个《混童》在位的三,四十年里唐朝灭西突厥,百济,高句丽,平葱岭、铁勒九姓;白江口一役,刘仁轨率领一万唐军大败倭军四万,给予日本人沉重一击。在李治的统治下,大唐疆域一度达到一千二百万平方公里,是整个李唐王朝的巅峰。他任内编成的《唐律疏议》对后世影响深远,是中华法系的代表性法典。科举制度不断完善,历史上第一次殿试就由唐高宗主持,时间是显庆四年,九百多人应试,只有郭待封、张九龄等五人列为上等。他统治的三十多年里,国内总体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声威远播四方,为日后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坚实基础。





除了文治武功,高宗的个人能力也是了得。总章二年,三朝元老李劫病,为表达怀念之情,唐高宗御制、御书《大唐故司空太子太师上柱国赠太尉扬州大都督英贞武公李公碑》,历经一千三百多年,原物仍藏于昭陵博物馆,拓片是书法精品,成为爱好者争相临摹的对象;文章方面,《全唐文》《全唐诗》都收录了高宗皇帝的作品,像《孝敬皇帝睿德记》《述圣记》《玉华宫山铭》等,文笔流畅,值得一读。高宗还通晓音律,咸亨四年曾自制乐章,包括《上元》《二仪》《三才》《四时》等。



唐高宗的政绩、才华是那么出色,为什么正史中的评价却如此之低?他并非嫡长子,为什么李世民会立他为太子?父皇留下的托孤大臣长孙无忌,李治为什么要将其除去?一代女皇武则天是如何一步步崛起的?李治真的只是她手中的傀儡吗?要回答这样的问题,我们需要从头说起。

贞观二年六月庚寅,长安东宫丽正殿,一个婴儿呱呱坠地。他就是李治,唐太宗的第九子,小名雉奴。关于出生地点,可能会让人产生一个小小的疑问:唐太宗既然已经登基,为什么李治却出生在东宫?



那不是太子住的地方吗?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皇宫被太上皇李渊占着呢。他老人家退位后,还没有给新皇帝挪窝。李治就这样降生了,他嗷嗷待哺,似乎和其他同龄人没有什么区别。真是这样吗?当然不是啦!差距已经产生了,而且非常非常大。人的一生,有两样东西无法选择:一个是所处的时代,还有一个是父母和家庭。毫无疑问,这两者对一个人的成长太重要了。我们来看看李治的家长﹣﹣父亲李世民,职业是皇帝,大唐最有权势的男人;母亲长孙氏,职业是皇后,李世民的良佐,大唐地位最高的女人。两个"最"字说明了什么?说明无论和谁比家庭背景,李治都足以碾压对方。唐朝是个拼爹的时代,家庭出身的不同,已经造成事实上的不平等。

对于李治的两位家长,李世民大家应该比较熟悉,我们就先认识认识长孙皇后,虽然她与李治相处的时间很短,可影响相当之大,如果他的母亲不是长孙皇后,李治想要当上皇帝,恐怕比登天还难。



母亲:长孙皇后

2014年2月,为配合当地基础设施建设,考古队员在西安市长安区高望堆村西清理了两座唐代墓葬。据调查,两座墓葬盗扰严重,内部尸骨无存,葬式不明。所幸有墓志铭出土,可以了解墓主人的生半事迹。M1号墓墓主是长孙无傲,字义庄,河南洛阳人,父长孙敞,卒于唐高宗咸亨二年(671),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M2号墓墓主则是长孙无傲的妻子窦胡娘,此人卒于贞观十一年(637),只活了二十一岁。但有一个现象比较特殊,窦胡娘墓的天井数量比丈夫多



一个,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胡娘的父亲是窦诞,太穆皇后族人;母亲是李渊的女儿襄阳公主,既然是公主之女,地位当然要高一些。从年龄上推算,窦胡娘嫁给长孙无傲的时间应该是贞观元年,能够娶到公主的女儿,可以说明长孙家族在当时的权势。其实,别说是公主的女儿,直接娶公主的长孙族人就有好几位:长孙孝政娶了高密公主,长孙冲娶了长乐公主,长孙曦娶了新兴公主,长孙诠娶了新城公主。其中长乐公主、新城公主是李世民的嫡出女儿,她们死后,墓葬距离父皇的玄宫非常近,地位崇高。在当时,长孙家族的代表人物是一对兄妹,兄长是长孙无忌,李世民的发小,唐高宗永徽年间的首席宰相,百官一把手。妹妹是长孙皇后,小字观音婢,唐太宗的贤内助,后宫的一把手。兄妹二人分别当上了宰相、皇后,身居高位,-人之下,万人之上,古今少有。他们为什么可以做到呢?这要从他们的出身说起。



长孙皇后的祖先本是鲜卑人,姓"拔拔",与北魏皇族有着共同的先人。因为是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迁徙是家常便饭。后来随着北魏政权的崛起,立有大功的族人不断南迁,来到了中原汉地。公元

五世纪末,孝文帝迁都洛阳,"拔拔"开始改姓"长孙",太和十九年,北魏孝文帝下诏:"迁洛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此后,长孙家族的墓志铭上,籍贯一栏填写"河南洛阳人也",正是此理,但实际上,他们不是土生土长的中原人氏。未完待续

感谢阅读喜欢的话评论区点赞关注留言。谢谢。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