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海口2月2日电 题:护航旅客返乡路——海南备战离岛高峰一线见闻

  新华社记者吴茂辉、郭良川

  春节假期临近尾声,作为连接海南与内陆的水上通道,琼州海峡的旅客离岛保障工作迎来“大考”。面对复杂的气象挑战和巨大的交通压力,海南多部门联动,全力护航旅客安全、高效、舒心返乡。

  连日来,海口新海轮渡码头有限公司经理梁建英带领团队每日紧张忙碌。面对预计中的101万辆次进出岛车辆和408万人次春运旅客流量,他们早已做好准备。公司不仅全面升级了服务设施,还增加了运力。其中,增开新能源车辆专用运输船舶、专班及泊位,每日可保障约3500辆新能源车过海需求。

  2月1日下午,记者在海口新海港、秀英港看到,现场秩序井然,车辆通行顺畅。在待渡区,来自武汉的旅客韦先生启动车辆,在工作人员引导下顺利登船。他买的是下午2点40分的船票,4点左右就登船了。“只等了一个多小时,在早上停航影响下还能这么快,比往年强多了。”韦先生说。

  不仅要让旅客走得了,还要让旅客走得舒心。在服务提升方面,海口新海轮渡码头有限公司完成船舶硬件设施升级,同时增加11000余人次的安保、保洁人员和志愿者,加强秩序管理和服务。在秀英港学雷锋志愿服务站,大学生志愿者曾严从大年初一坚守到初五,热情服务每一位咨询、求助的旅客。“想为家乡出份力,让外地游客对海口有好印象。”曾严说。

  以往,不少司机抱着“赶早不赶晚”的心态前往港口,不料因大量车辆在港口积压而“欲速则不达”。在距离新海港约4.5公里的车辆分流点,由交警、海岸警察、应急救援队等部门人员组成的队伍,24小时对进港车辆进行疏导,严格按照“距离开船时间不超过2小时到港”的条件予以放行或者疏导到其他路段。

  这几天,琼州海峡昼夜温差较大,夜间至早晨容易出现大雾,造成间歇性停航。如1日早上停航了两个多小时,夜间又停航近一个小时。海口及时通过媒体、微信、短信等平台和渠道,向旅客发布停航、复航信息,有效引导车、客择时过海。同时在通往港口的道路沿途设置服务点,备足方便面、水、面包、纸巾等应急物资,保障待渡旅客基本生活需求。

  安全是离岛保障的生命线。“‘绿源一号’,你船左前方有渔船作业,请保持安全距离,注意航行!”在琼州海峡船舶交通管理中心,大屏幕实时展示进出岛人流、车流及水面船舶、气象信息。海事值班人员24小时值守,通过高频对讲机时刻提醒船舶注意航行安全。

  海口海事局指挥中心副主任冯英辉说,海事部门采取多项措施保障运输安全。如与气象部门密切协作,多渠道发布气象预警,指导企业和船舶提前应对;加强动态监控,增设值班台,加大“点对点”提醒,实时观测海面能见度等。

  夜幕下的琼州海峡灯火通明。2日凌晨1时,渡轮“五指山号”缓缓驶离海口新海港,甲板上,不少游客举起手机拍摄海上夜景。

  据统计,正月初四至初五中午12时,琼州海峡出海南岛方向共发送车辆33449台次、旅客130828人次,未发生一起安全事故。

  海南离岛高峰仍在继续,各项保障工作也在有条不紊进行。(完)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