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风”,是困扰当下很多人的疾病,而且是现代人的常犯病,据悉,2017年,我国高尿酸血症患者人数已达1.7亿,其中痛风患者超过8000万人,而且正以每年9.7% 的年增长率迅速增加。预计2020年,痛风人数将达到1亿。现今痛风已经成为我国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类疾病,是不可忽视的健康警示。从医学角度,痛风是一种体内尿酸代谢紊乱,导致关节沉积尿酸结晶的一种关节病。具有多并发症、 病程长、发作剧烈等特点。而且从医学角度,痛风目前无法治愈。
那么如何解决痛风问题呢,痛风是否就是不治之症呢?今天就和大家聊聊痛风的原因以及辟谷解决痛风的原理。
一.痛风原因
痛风及原因
是由嘌呤代谢的终末产物——尿酸钠或尿酸结晶从超饱和的细胞外液沉积于组织而引起的一组代谢性疾病。 关节痛的经典代表就是“痛风”,疼痛剧烈,难以忍受,堪称“疼痛之冠”,但第一次发作时,即使不治疗也会在3-7天内自然痊愈,来去如风,故曰“痛风”。
人体的“垃圾”——尿酸
尿酸是人体内嘌呤核苷酸分解的代谢终产物。人体内有一个可以容纳1200毫克尿酸的“漏斗”,每天新生成600毫克,同时排泄掉600毫克。但一旦“漏斗”中的尿酸过多,或者“漏斗”出现问题,没办法通过肾脏及时排泄尿酸,尿酸就会被带到血液中。当血液中的尿酸浓度超过正常,在临床上就会被诊断为“高尿酸血症” ,出现关节痛诊断为“痛风”。
高尿酸血症
尿酸生成原因
尿酸生成增多--人体内尿酸的来源有内源性和外源性之分。
外源性尿酸:来源于食物,占体内尿酸来源的20%;
内源性尿酸:源于体内氨基酸、磷酸核糖及其他小分子合成和核酸分解代谢,占体内尿酸来源的80%。其中,嘌呤代谢中酶的缺乏是尿酸生成增多的主要原因,如磷酸核糖焦磷酸合成酶活性过高、次黄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活性降低、腺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活性降低和XO活性增加,使嘌呤核苷酸的合成增加,分解代谢增多,从而生成大量尿酸。
尿酸排泄减少:肾脏尿酸盐转运的经典模式为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的重吸收、肾小管的分泌和分泌后的重吸收。肾小球滤过的尿酸98%以上被肾近曲小管重吸收,然后再分泌,故肾小管是影响尿酸排泄的重要部位。研究发现,肾小管上存在参与尿酸排泄的重要转运体,其异常与基因变异有关。
血尿酸升高的四大危害
因为血尿酸的升高,会导致“痛风”,“尿毒症”,“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
痛风的历史
痛风是人类最古老的疾病之一,公元前2640年古埃及人认识到相应症状,公元前4世纪希波克拉底曾描述痛风典型发作的情况,多见于社会上层人士由于病因和发病机制不清,直到13世纪人们对痛风仍然束手无策,甚至认为是魔鬼啃咬脚趾所致。
显微镜下的痛风
公元1679年,荷兰著名生物学家列文•霍克用显微镜观察痛风患者关节腔积液时,发现了大量针样结晶体。1899年德国Freudweiler发现,如果将尿酸钠结晶注入动物关节腔内,将引起急性关节炎;1961年McCarty&Hollander应用偏光显微镜观察痛风石时发现,痛风石的主要成分为尿酸钠结晶。
“痛风”启动的阈值
“痛风“启动的流程
“痛风“发作的根本原因
高尿酸血症是痛风发作的根本原因
1)高尿酸血症是痛风最重要的生化基础
2)尿酸盐结晶沉积是高尿酸血症的结果
3)痛风发生率与血尿酸水平显著正相关
4)高尿酸血症程度越高,痛风发作年龄越年轻
< 420mmol/L (7mg/dL):发作平均年龄55岁
≥540mmol/L(9mg/dL):发作平均年龄39岁
“痛风“的医学治疗
1)服用降尿酸药物
2)碱化尿液
二.辟谷解决“痛风”原理
从上所述,痛风是因为食物以及体内氨基酸,磷酸核糖及小分子合成代谢造成血尿酸升高,关节中积聚了尿酸盐晶体,造成痛风。
辟谷解决“痛风”的原理
1.辟谷修炼中,借助功法及心法修炼而改变能量场,启动高频振动,溶解并解体尿酸钠结晶,从而代谢并排出积聚的尿酸钠结晶,此时会有暂时的痛风症状,不必担心,经过深度辟谷后,隐患逐渐排除,我们的身体也就逐渐康复,建议辟谷学员经常来复训,保证身体清理的深度。
2.辟谷减重,减脂,改善身体酸性条件。
3.辟谷改变饮食及生活作息习惯,改善嘌呤代谢中缺乏的酶。
4. 辟谷功法启动真气,逐渐修复肾小管转运体中的基因突变。
5. 辟谷提升我们自身的综合气血水平,从而逐步修复自身问题。
三.辟谷解决痛风案例
总结
“痛风”是一个现代社会很难解决的问题,而通过我们辟谷实践中的践行,我们看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些从上述科学的分析以及描述,让我们知道治疗中风,借助“辟谷”的方法,是完全可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