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10月14日晚,毛岸英来到因急性阑尾炎住院的妻子刘思齐的病床前,告诉妻子自己要“出差”,可能很长一段时间不会回来且不能通信。此时,他们正好结婚一周年。
37天后,毛岸英牺牲在朝鲜战场上,年仅28岁。
两个多月后,毛主席得到了这个不幸的消息。在自己万分悲痛的时候,他嘱咐江青和身边的工作人员:“这个事不要急着告诉思齐,她还年轻,经受不了这个打击啊!”
刘思齐在毛岸英“出差”后不久就从中南海的照片中得知了岸英的去向。每当她望穿秋水地向毛主席打听岸英的消息时,毛主席总是若无其事地强作欢颜宽慰她:“岸英在朝鲜工作很忙,从事的工作又很机密,所以不能与你通信。”
但直到1953年7月,朝鲜战争结束了,刘思齐还是没有等到毛岸英的消息,她有一种非常不祥的预感,只是没有确信,不敢确信而已。
终于有一天,当刘思齐再次追问毛岸英的消息时,毛主席把周总理请了过来,然后转了好几个弯将岸英的死讯告诉了儿媳。盼星星盼月亮盼了近3年的刘思齐悲痛欲绝,伏在毛主席的肩头放声大哭,哭声响彻中南海。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毛主席脸色惨白,周总理过来劝扶刘思齐的时候碰到他的手,竟然冰凉冰凉的,于是赶紧提醒刘思齐:“快别哭了,你爸爸手都凉了。”刘思齐回过神来,忙劝慰毛主席。
【毛主席和刘思齐剧照】
毛主席沉痛地说:“以后你就是我的大女儿。”
不久后,刘思齐改了一个名字:刘松林。
为了能更好地缓解刘松林的悲伤,使她早点摆脱噩梦,重新振作起来,毛主席决定帮助刘松林改换环境,让她去苏联留学。1957年回国她后又先后在北京大学字习俄罗斯文学和中国古典文学。
刘松林大学毕业后,一直待在家里,在参加工作之前,毛主席一直负担她的生活费,每个月给她50元钱。毛主席对她说:“你不要去麻烦组织,不要跟组织伸手,我管你,一直管到我死。”
后来,刘松林参加工作了,去告诉毛主席,说:“现在我自己挣钱了,比你给我的时候还多一点。”
毛主席笑了,说:“我那时给你钱给多了,给你30块钱就行了,我怎么给你50块钱呢?”
刘思齐跟他开玩笑说:“您看,您给了我这么多年,我现在都毕业了,您要后悔了啊?您后悔了也不要说嘛!您看,相也装了,菩萨也得罪了。”
毛主席听后满不在乎,笑得更开心了,他说:“以后你只要有困难,你尽管来找我,我还是之前的那句话,我管你,一直管到我死。”
然而,毛岸英去世那么多年了,刘松林老是一个人,不知有多苦。毛主席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一次,毛主席又来开导刘松林,说道:“思齐啊,你现在还年轻,前途也还远得很,你不能就这样过一辈子吧。俗话说得好,少年的夫妻老来的伴。不管怎样,等将来老了,也还是要有个伴儿嘛。老来要是没个伴儿,好凄惶啊!”
又说,“我知道你对岸英的感情很深。但望门守节之类的,这些都是封建时候的东西,岸英他是不会赞成你这么做的,爸爸也不会赞成的。你现在年纪轻轻的,如果就这样孤苦伶仃地生活,爸爸心里会很不安,很难过。就让爸爸给你找个新的对象吧!”
刘震将军向毛主席推荐了空军学院强击机教研室的教员杨茂之,杨茂之也去过苏联留过学,为人也很正派。随后,刘震将军把有关杨茂之的材料拿给了毛主席看。
毛主席看了材料后很高兴,他觉得此人的出身、经历都不错,政治上也很可靠,便同意了。于是,毛主席便写信给刘松林,催促她快点结婚:
女儿:
你好!……你要听劝,下决心结婚吧,现在也是时候了。五心不定输得干干净净。高不成低不就,是你们这一类女孩子的通病啊。是不是呢?信到,回信给我为盼!问好。
父亲
经过毛主席的牵线,刘松林和杨茂之相处了一段时间以后,便决定于1962年2月中旬正式结婚,婚礼就在缎库胡同举行。
结婚之前,即1961年12月31日,刘松林来到了中南海,她把自己要结婚的事情告诉了毛主席,毛主席听后非常高兴。他亲笔将自己的两首诗词——《卜算子·咏梅》、《七律·和郭沫若同志》书写给刘松林,以作纪念。结婚那天,毛主席又让叶子龙送去300元钱,作为陪嫁的礼金。
最终刘松林和杨茂之组成了一个幸福的家庭,他们养育了4个子女,皆学有所成,这也是一个比较圆满的结局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