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面对的不仅是一个久经战乱,一穷二白的中国,而且还是一个文盲遍地的中国。



对此,毛主席忧心忡忡地说:“我国现在文盲这么多,而社会主义建设又不能等到消灭了文盲才开始进行。”于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就有了一次全国范围内的“扫盲”运动,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的大批劳动者纷纷走进业余学校,开始识字算数。当然,作为中央机关,在全国性的运动中更要作出表率。



有一次,毛主席在与警卫战士谈话时说:“搞建设没有文化、没有科学知识不行。你们搞警卫工作的,日后也要参加建设。我现在给你们增加一个学习任务。我想给你们办一个学校,我给你们当名誉校长。”他说完后立马安排,不久就叫来了叶子龙李银桥,正式交代了有关办学事宜。中南海的业余文化学校就紧锣密鼓地进行开来,而校址就选在喜福堂。

为了请到好老师,毛主席不惜动用个人威望请了不少语文、数学、历史、地理以及时事课的老师。他还叫李银桥从他的工资和稿费中拿出钱来为大家买课本、作业本、字典和笔墨等学习用品。业余学校虽是业余办学,但办学规模不小。到1953年9月秋季开学时,花名册上的学员达900多人,教职员工也增加到35人。学员中除了普通警卫战士,还有不少机要交通人员、保卫人员、招待人员、生活服务人员和医务人员,都来自中南海的各个机关部门。



中南海业余文化学校的名声和影响越来越大。很快,学校改换了校址,并升级为中南海业余大学,由刘少奇担任第一任校长, 而毛主席继续担任名誉校长,仍然参与教学计划审查,还亲自批改部分干部和战土的作业。

一天,警卫员封耀松下课后,回到毛主席身边,特地将自己的学习本子递给毛泽东,说:“主席,请您给我检查检查。”



他让毛主席给他检查什么呢?其实是来“讨”表扬的。毛主席先看了分数,果真喜形于色,表扬说:“嗯, 好,又进步了。”

封耀松也很高兴,本想故作谦虚一番,谁知毛主席这一表扬让他掩饰不住,脱口而出:“可不,作业本上老师用红笔给打了一个这么大的“5”呢,最高分!”

毛主席继续看他的作业本,看得很仔细。渐渐地,他脸上的笑容消失了,“嘿”了一声说:“你们那个老师也是马大哈呀。”

封耀松紧张了,马上把脸凑过去看。那是他默写的白居易诗《卖炭翁》。毛泽东用手指甲在其中一行的下边画道:“这句怎么念?”

“心忧炭贱愿天寒。”



“你写的这是‘忧’吗?哪里伸出来一只手?你写的明明是‘扰’,扰乱的‘扰’。怪不得炭贱卖不出价钱,有你扰乱嘛。”毛主席说。

封耀松脸红了,抓挠着头皮,困窘地笑。

“这句怎么念?”

“晓驾炭车碾冰辙。”

“这是‘辙’吗?到处插手,炭还没卖完就大撤退,纯属‘逃跑主义’啊,这是撤退的‘撤’。”

毛主席抓起笔,自己给封耀松改作业,更正了两个字后,写上一句:“虚有5分,名不副实。”接着,笔又一画,小封的5分变成了3分。



这下让封耀松闹了个大红脸。不过,他也不是甘于落后的人,以后,写字时专门盯偏旁,终于不再到处“伸手”了。毛主席发现他改正了这个毛病后,摸着他的头,半开玩笑地说:“君子动口,小人动手。嘿,小封终于成君子了。不过,你是一位学习认真的君子。”

许多初进中南海时连家信都要请人代写的战士很快脱了盲,能自己写家信甚至可以写像模像样的调研报告了。正是通过这种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很快摆脱了文盲遍地的窘况,为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打下了较为坚实的文化基础。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