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柏坡的时候,毛泽东的大儿子毛岸英已经27岁。他与刘思齐从延安就开始相恋,虽然聚少离多,但情投意合,如今只差举办一个结婚仪式了。不过,刘思齐比毛岸英小了不少,这时还不满18周岁。按照解放区的规定,女方要年满18周岁才达到法定结婚年龄。



毛岸英以为,自己比思齐大了这么多,而思齐也只差几个月就年满18了,应该可以结婚啊!于是,他们就开始张罗起婚礼来。

结婚是一件大事,不能不禀告双方父母。毛岸英不知道父亲的态度,但还是硬着头皮向父亲报告。

一天,毛主席正在伏案工作,房间里烟雾缭绕。显然,毛主席已经连续工作好长时间了。毛岸英进屋时,毛主席似乎并未察觉,连头都未抬一下。

毛岸英叫了一声“爸”,毛主席抬起头,说了句:“回来了?”又埋头工作起来。

“我与思齐要结婚了!”毛岸英直截了当地告诉父亲。



儿子的这句话引起了毛主席的重视,他放下手头的工作,准备与儿子认真交谈。他问儿子:“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思齐还没有18岁吧?”

毛岸英回答:“是的,只差几个月就满18岁了。”

“可是,差几个月也是不满18岁啊。”毛主席若有所思。

毛岸英闻言,十分失望,默然无语。

毛主席转过头,继续看文件,嘀咕了一句:“差一天也不行!”

毛岸英闷闷不乐地离开父亲的房间,此后的好几天里,他都开心不起来。

不久,他和刘思齐一起去看望父亲, 又提起结婚的事。



毛主席对刘思齐说:“思齐啊,你还不满18岁,着什么急呀!等几个月,满了18岁再结婚吧?”他的语气好像是在商量,其实是种要求。刘思齐点点头,同时向毛岸英示意。岸英有点勉强,但还是表了态:“好,我们听爸爸的。”

送走刘思齐,毛岸英又急匆匆地回到父亲房间。

“你怎么又回来了?”毛主席问。

毛岸英说:“我从来都是听爸爸的,可我今年都27岁了。我想现在就结婚,结了婚就不必在恋爱方面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了。”

显然,毛岸英心有不甘,想最后一次争取父亲的同意。



毛主席一听,有些恼怒,说:“我说过的话你为什么不听?不是告诉你暂时不要结吗?”

“我自己的事还是我自己做主吧。”毛岸英倔强地说。

“你找谁结婚那是你的自由,也是你自己的事情,但结婚年龄不到,你能做得了主吗?制度和纪律要做你的主!”

“岁数不到就结婚的人多着呢?也不止我一个。”毛岸英反驳道。

“谁叫你是我毛泽东的儿子!党的纪律你都不遵守了吗?我最后再说一遍,刘思齐不到18周岁就不许你们结婚!”毛主席的声音比先前大了许多,就连隔壁屋里的警卫员都听得清清楚楚。

毛主席说完就不再搭理儿子,毛岸英见劝说无望,负气之下,夺门而去。

起初,毛岸英并不理解父亲的执拗,后来才逐渐想通了:党有着铁一般的纪律和规矩,来不得半点马虎,如果人人都搞通融、搞特殊,那么队伍就无法组织,革命就无法胜利,更何况党的领导人更要以身作则呢!

1949年10月,开国大典刚过不久,毛岸英和刘思齐终于可以结婚了。



他们在北京的一家照相馆里照了一张标准的结婚照。

儿子结婚了,毛主席很开心,在菊香书屋西屋备了一桌饭,请了邓颖超、蔡畅等几位牵线搭桥的有功之臣人喝喜酒。毛主席给新婚夫妇送了一件礼物,说:“这件大衣是我在重庆谈判时穿的,送给你们当礼物。 白天岸英穿,晚上当被子盖,你们俩都有份。”



婚后不久,毛岸英离开北京机器总厂,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

出发前,他到医院探望刚动过手术的刘思齐,谎称要出趟远门,通讯会很困难。新婚妻子眼含热泪,目送丈夫离去。

可是,谁也未曾料到,这一别竟是永诀:同年1月,毛岸英牺牲在朝鲜战场上,年仅28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
400x320-vi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