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华都市的写字楼里,49 岁的陈先生是众人眼中的职场精英,作为一家公司的高管,他在职场上可谓是春风得意,今年更是在工作上实现了质的跃升,深受老板倚重。可最近这两个月,陈先生却被身体的各种状况搞得焦头烂额。每天早上醒来,他都感觉浑身疲劳无力,仿佛前一天经历了一场高强度的体力劳动,即便休息一晚也缓不过劲儿来。在工作时,他也总是力不从心,以往处理工作游刃有余的他,现在连一些简单的任务都觉得棘手。更让他苦恼的是,抵抗力似乎也大不如前,动不动就感冒,办公室里同事们偶尔的几声咳嗽,都能让他 “中招”。

陈先生心里犯起了嘀咕,他怀疑自己是免疫力下降了。在咨询了身边一些朋友后,大家都建议他补充点维生素。于是,陈先生来到家附近的药店,在店员的推荐下,买了一种据说能增强免疫力的维生素。刚开始,他还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一天吃一粒。可吃了一段时间后,身上那些疲劳无力、容易生病的症状并没有得到缓解。陈先生有些着急了,他心想,是不是剂量不够?于是,他擅自把剂量加大,由一天一粒增加到了一天 8 颗。



日子一天天过去,陈先生本以为加大剂量后身体会慢慢好起来,可没想到,情况却越来越糟。这天早上,陈先生洗漱时,无意间发现自己的脸色有些发黄,一开始他没太在意,以为是没休息好。但接下来的几天,他发现不仅脸色越来越黄,连眼睛巩膜都变黄了,而且全身都开始发黄,就像被染上了一层金黄的颜色。同时,他还感觉身体越来越不舒服,食欲也大减,吃什么都没胃口。

陈先生这下慌了神,赶紧去了医院。医生为他安排了一系列检查,结果出来后,医生严肃地告诉他,他的肝功能严重受损,而罪魁祸首很可能就是他正在吃的维生素,这属于药物性肝损伤。这个结果让陈先生大吃一惊,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想着补充维生素来增强体质,怎么还补出问题来了?



陈先生的遭遇并非个例。如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健康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热衷于补充维生素。维生素,作为维持人体正常生活和健康必不可少的微量有机化合物,是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元素之一。但大多数维生素人体自身无法合成,需要从食物中获取。然而,不少人不满足于仅仅从日常食物中摄取,而是纷纷购买各种维生素片或营养保健品,认为这样就能让身体更健康,预防各种疾病。可这种做法,真的是养生吗?还是在不知不觉中伤害了身体呢?

哈尔滨医科大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授李颖指出,很多人希望通过补充营养素来预防疾病,尤其是一些老年性疾病,像癌症、脑血管疾病、骨质疏松等,不少人把希望寄托在吃维生素上。但大量研究表明,补充维生素并不能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反而可能增加肾结石、骨质疏松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2022 年,《美国医学会杂志》刊登了一项 “关于维生素和矿物质补充剂对预防心血管疾病和癌症” 的重磅研究。这项研究规模庞大,共对 84 项涵盖了近 74 万人的研究进行了荟萃分析,综合评估维生素、矿物质补充剂对癌症、心血管疾病以及全因死亡风险的预防效果。结果令人震惊:复合维生素对于降低全因死亡的效果微乎其微,在预防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方面也没有明显作用;补充 β 胡萝卜素更是危害大于益处,它会让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增加 10%,肺癌风险增加 20%;维生素 E 在预防癌症、心血管疾病以及降低全因死亡风险上,所得到的结果没有统计学差异;维生素 D、钙的补充,不仅没有明显降低死亡、心血管疾病以及癌症的风险,过量食用还容易诱发肾结石。

无独有偶,瑞士联邦理工学院国际研究团队在小鼠身上进行的研究也发现,过量补充烟酰胺核苷(维生素 B3 在人体内的存在形式),会让罹患癌症的风险增加 27%,同时还会增加脑转移瘤的形成几率。这些研究结果都在警示我们,日常补充维生素一定要谨慎,不能盲目进行。其实,只要好好吃饭,保持营养均衡,身体完全可以获取充足的维生素,并不需要额外补充。



维生素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种。脂溶性维生素,像维生素 A、D、E、K 等,比较容易在神经内累积,能在体内储存较长时间;水溶性维生素,比如维生素 B1、B2、B6 以及 B12 等,在体内只能储存 2 - 3 天,很容易排出体外。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肝病中心主任医师赵新颜提醒大家,维生素对健康固然重要,但盲目过量补充,会引发药物性肝损伤,包括直接性肝损伤和特异体质肝损伤,严重的还会诱发肝功能障碍。其中,有两种维生素尤其要谨慎补充。



维生素 A 在人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它参与细胞分化、感光调节。当体内缺乏维生素 A 时,皮肤和眼睛就容易出问题,比如患上皮肤病、夜盲症等。但如果过量摄入维生素 A,也会带来一系列麻烦。有的人过量服用后,皮肤会逐渐变黄,就像陈先生那样出现黄疸症状。长期过量摄入还可能导致慢性肝损伤,一次性摄入过量甚至会引起急性中毒,严重的话会危及生命。

维生素 D 能提高肠道对钙、磷的吸收,维持血液中的血钙平衡,对骨骼和牙齿的钙化起着关键作用。当体内缺乏维生素 D 时,人会感到身体疲劳、睡眠不安,还可能出现低钙痉挛、骨质疏松、骨折等问题。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可以随意补充维生素 D。如果盲目补充,很可能会导致身体维生素 D 中毒,出现异常口渴、皮肤瘙痒、厌食、呕吐、腹泻等症状,严重的还会诱发高血压。



在养生的道路上,很多人都希望找到正确的方法,让自己健康长寿。尤其是 60 岁左右的人群,对养生更加重视,但往往容易陷入一些误区。

在一些地方,泡药酒养生的风气很盛。重庆市肿瘤医院药学部中药师夏婕妤提醒,泡药酒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许多药材本身具有毒性,从配置、保存到炮制,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严格把控,稍有差错,泡出来的药酒就可能带毒。饮用这样的药酒,无疑是在拿健康冒险。而且,不同的药材有不同的药效,盲目饮用不对症的药酒,不仅无法养生,还可能起到反作用。



如今,走路养生成为了一种潮流,很多人每天都热衷于走路锻炼,甚至还会在朋友圈里比拼步数,有人每天都要走个 1 - 2 万步。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骨一科(关节、运动医学科)吕燃主任表示,对于普通人来说,每日步行步数保持在 7500 左右就可以了。特别是中老年人,身体机能有所下降,关节相对脆弱,如果强行大量步行,反而会给关节带来沉重的负担,造成损伤。

还有些人认为,养生就要吃最好的补品,觉得补品越贵、越好,对健康就越有益。但事实并非如此,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盲目补充补品,只会给身体增加负担,甚至可能引发一些不必要的病症。



很多人觉得清淡饮食就是吃素,其实这是个误区。清淡饮食强调的是烹饪方式要清淡,比如采用清蒸、水煮的方式,做菜时少油少盐。如果盲目吃素,身体就无法摄入全面的营养,容易导致营养不良,甚至诱发肌少症,对健康造成很大威胁。

【本内容为故事类医疗健康科普文章,文中除了健康科普内容所出现的任何人名、地名、事件均为艺术加工,并非有意冒犯或贬低任何个人、团体或组织。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