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亲眼看过影片,完全无法想象,《封神2》同前作堪称天壤之别!

为了突显新人物邓婵玉,硬生生削弱男主姬发、不管是否合乎逻辑;捧一踩一本就让人观感不适(而且还没捧好),偏偏还要给他们拉一根不必要的红线。一年半之前的《朝歌风云》有多令人眼前一亮,如今的《战火西岐》便有多令人失望。

邓婵玉:大女主强加小家子气

平心而论,邓婵玉多数时候的塑造是比较出彩的。

电影中她首次开口,是太师闻仲借主动辞官拒绝了殷寿命他率军讨伐西岐的要求后,殷寿很悲怆:太师不愿我不敢强留,可我无力征讨,大商要亡。

邓婵玉正是此时上前请战:“末将邓婵玉,愿率八百骑兵与魔家四将为大王讨伐反贼。”语气坚定有力,充满“提携玉龙为君死”的气概。与此同时,她的主动上前一替道德压力之下的闻仲解了围(她曾随太师征战数年),是为有情有义;


(《封神2》预告截图)

二给殷寿递了台阶,可见智商不低。故而后面西岐袭营,她一眼看穿对方意图,冷静地下令全体布防、不得擅动,基本保全了商军的主要力量。

商周交界的孟津渡,搭桥的西岐“民夫”们冲她唱起《有女怀春》,副将太鸾愤怒挥鞭:“竟敢对我们将军唱这种‘淫词艳曲’!”反观邓婵玉,非但不怒,反而面色平静:“让他们唱。”神情语气大方坦然,非常契合人们心中的大女主形象:因为内心强大、底气十足,所以不在意他人言语。

还是这里,太鸾对着邓婵玉说起即将到来的战事、杀人立功,语气兴奋面带笑意,邓将军则不接话茬、驾马便走,表情严肃。结合后续剧情,这里是伏笔:她非战争狂人,更不会从杀戮中获得快感,她上战场只为尽忠、保家卫国。

因此看到后面邓婵玉面对增援而来的闻仲下达的屠城命令激烈地上前反对:“屠杀无辜平民是军人最大的耻辱”、被打了一巴掌仍据理力争、副将相劝也不退缩,观众不会觉得违和。而且邓婵玉言行一致:闻仲布阵摄西岐军民魂魄,她在城中努力救援百姓,见到闻仲便第一时间质问:“你不是答应过不会屠城吗?”

这样一个人,明知破阵意味着商军败己身亡,依然催着姬发破阵甚至赶去帮忙,本就符合人设:于情,她曾暂留西岐,百姓们待她热情友善,她不会眼看他们丧命,于理,西岐城中大部分是无辜平民;尽管此举是背叛殷商,内心强大坚定如邓婵玉只会一往无前绝不后悔——若悔,也只会悔轻信闻仲。


(《封神2》预告截图)

是以,邓婵玉临终前倘若说些“幸好保住了西岐百姓”、“无愧军人身份”之类的话(配合相关回忆),哪怕说“愧对殷商”,我都能接受。

然而她的重点居然是《有女怀春》?!(此处剧情明显是暧昧向)她看着姬发的眼神亦绝非无情,弄得原本很是慷慨悲壮的牺牲,变得仿佛是因为爱姬发才愿意拯救西岐百姓一样——分明邓婵玉甘心救西岐百姓同姬发无关——从心怀大义瞬间坍塌成小义小爱,格局不知缩小了多少倍,好端端的大女主秒变小女人,说不出的别扭。

姬发:弱化到同前作割裂

相比之下,姬发的人设弱得多,也很不讨喜。

他率人设伏孟津渡,在商军渡河中途断开木桥,商兵不是落水就是控马,一时间手忙脚乱。此时姬发一方已经上岸,个个骑马带弓,无论是即刻撤离还是攻击敌军,时机皆宜。

然而他按兵不动!


(图片来自官微)

眼看着落水士兵被救起、邓婵玉控住马追来——找木板再纵马逐一跳上,躲避、还击皆不便,他依然没有行动!

随后两人坠崖,先苏醒欲走的姬发被昏迷中的邓将军抓着脚踝,于是他举起一块石头——又犹豫了。不愿伤人性命可以理解,一无仇怨二或许能劝邓婵玉弃暗投明,那砸伤总行吧?不想姬发硬是下不了手,情势片刻倒转。

诸如此类的优柔寡断不胜枚举。而这只是姬发的缺点之一。

开战前,他劝姜子牙躲进深山,说自己已下令士兵百姓放弃守城躲到岐山深处——没有丝毫摆空城计的意思,是真要弃城!理由是没胜算也不想有人再因他而死。我等观众想来和姜子牙一样懵:你是不是傻?

于公老伯侯和世子被殷寿害死,于私西岐城是西岐军民的家,这一战并非为他;未寻奇人异士未求问计谋,怎知无胜算?弃城能躲过商军搜捕?


(《封神2》预告截图)

战事一度对西岐不利。他与邓婵玉落水,上岸后转头去救因战甲沉重沉入水底的后者(没乘机解决大患),然后他借着救命之恩,不问魔家四将弱点不要求商军停战,而是让对方绑了自己:殷寿要的是我,把我交给他,放过西岐。

你明知殷寿弑父杀兄杀妻灭子、随手杀内侍、纵容狐妖伤人、诛三大伯侯还骗姬昌食亲子血肉,毫无人性,你怎么会认为他杀了你就会停手?

更不用说夜袭商营,明知邓婵玉是大鱼,魔家四将被引走后他不趁机擒邓婵玉反而跟着追出去;若能尽诛四将也就罢了,偏只杀了魔礼青,除了进一步激起三将凶性,毫无用处。

天真、失智得令人发指。

若《战火西岐》是部独立的电影,如此槽点满满的男主大家或许勉强能忍,但问题是,它前面还有《封神1》。

《朝歌风云》里的姬发是什么样子?

是眼见殷郊阵前被责打第一个上前遮挡并给出其失误的合理解释,是殷启弑父殿上一片混乱之际当机立断制服殷启,是能在殷郊被昆仑三人组捉住瞬间手握封神榜反要挟那三人,是龙德殿上东南北三伯侯和鄂顺顷刻间被杀后当场替父认罪并给出合情合理地不当场斩杀西伯侯的理由,是一夜之间找到并送父归乡、秘密联络西方阵质子制定法场救殷郊和反出朝歌计划,是法场上杀殷寿救姜子牙反击申公豹顺利带同伴回家……


(图片来自官微)

智勇双全、敏锐果断、反应快人一步又不失谨慎沉着、仁义而有担当,年纪轻轻已显王者之姿,何等惊艳!

加上亲历信仰破灭、亲眼目睹父兄挚友或被身心折磨或惨死、亲手向相处八年的兄弟射出致命一箭,姬发岂会再天真?

除了名字,第二部的姬发跟第一部的姬发哪一点对得上?

CP:既不合理又无益剧情

先声明,我不反对电影里加入爱情元素,前提是合理展开且能推动剧情发展。

很可惜,电影中邓婵玉和姬发之间这根红线,充满为了组CP而组CP的生硬。

首先,不合理。

先说姬发。《封神2》的姬发是什么处境?父亲姬昌在朝歌饱受折磨、回乡不久便去世,尸骨未寒之时殷商来使当着他的面嘲讽姬昌“死得好”;兄长伯邑考非但惨死,还被殷寿做成肉饼骗姬昌吃下,尸骨无存;曾真心视为英雄崇拜敬仰的殷寿原来是禽兽不如的恶魔,信仰破灭;最好的朋友殷郊、同吃同住同训练八年的质子旅兄弟鄂顺惨遭屠戮。

姬发的心情该是何等悲凉?如此心境下的他能有多少心思谈恋爱?


(图片来自官微)

当然,真要组CP,并非没有合适的展开方法,比如女方陪伴在姬发身侧,给予他精神上的鼓励和安慰,常见且入情入理。再不济,姬昌曾为少主定下婚约,姬发遵从父命(很可能是遗命),大众也能接受。

可邓婵玉符合哪一点?后一种没有,而前一种,电影里她首次擒住姬发,后者解释反商的原因并反问:“换成是你,你反不反?”她的回答是:“反贼的话,我会信吗?”虽说两人立场相对,但这种时候,邓婵玉的话无异于往姬发伤口上撒盐;她哪怕一言不发呢,我都能算成无声的安慰。

至于战场上惺惺相惜而暗生情愫,姬发各方面比邓婵玉差得太远,恕我眼拙,实在看不出。

其次,这对CP于剧情无推动作用。


(图片来自官微)

以上文提到的剧情为例:孟津渡,姬发几度犹豫错失良机导致情势反转,是因为他的人设就是优柔寡断;战前能说出弃城、战中能要求对方绑了自己交给殷寿以保全西岐,同样是因为他人设中的天真幼稚;邓婵玉不在乎对手唱“淫词艳曲”,源于她内心强大;宁可牺牲自己也要保护西岐百姓,在于这本就是她的坚守与底线。

删掉姬、邓之间的暧昧,对故事发展毫无影响(而且俩人毫无CP感)。

明明电影里就有殷寿与妲己(狐妖)这对正例。在妲己的视角,殷寿救自己出囚笼、给自己华服美食自在天地、明知自己是妖仍坚决维护,她自然会爱上他;于殷寿,狐妖不仅耗尽法力复活自己,还甘愿用身体腐烂的代价换自己恢复健康,难怪他在妲己面前展露出难得的人味。


(图片来自官微)

同时,正因狐妖会法术会附身甚至能助人长生,本身不知善恶,殷寿才敢肆意释放自己阴暗残暴的一面、才会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夺取王位、才会放任妻子死去、才能毫不在意地下令杀子。可以想象,倘若没有狐妖,殷寿会继续戴着面具、用隐蔽巧妙的方式夺取王位、再不喜发妻独子也不会在无备选的情况下要了他们性命。

很难理解,电影是怎么在塑造了一对成功的CP之后,又写了一对别扭至极失败至极的CP。

结语

抱着无限期待走进电影院,本以为会如《朝歌风云》一般令人拍案叫绝,不想却看到了一部同内娱流水线作品别无二致的片子:主要人物和主故事线没写好,打斗再精彩、特效再燃、细节再到位,也救不回来。

《封神2》唯余失望。

(本文首发于同名微信公众号,严禁洗稿抄袭)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