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去看《封神2:战火西岐》了吗?

大年初一,我就和儿子一头扎进了电影院,看了这部期待许久的电影。



兵戈相对、法术交锋,扑面而来的大片质感。

高光场面一个接着一个,光这视效都值回票价了。





看完终于知道,为什么网友都称它是“国产神话史诗”了,直到现在我还在反复回味。

儿子全程都在紧紧盯着屏幕,眼神里充满了好奇与惊叹。



本来我以为带娃的不多,结果影院全是一家几口一起来的。

刚走出电影院,儿子又不停地迸发出各种关于“封神”的疑问,还一个劲嚷嚷着:“第3部到底什么时候上映啊?我想看......”

其实我也和他一样意犹未尽。

想想我在他这个年龄时,节假日也是一集不落追着封神演义、西游记、新白娘子等等传奇故事,简直废寝忘食。

那这部《封神2》,为什么我会推荐你们带孩子去看?



我身边的孩子,个个都对西方世界的妖魔鬼怪、男巫女巫了如指掌,都知道哈利波特。

可他们却鲜少体验到,中国神话故事的奇幻与美丽。

对于中国神话故事里的神仙、异兽、巨人,他们一直都没有太多的画面感。

但在《封神2》里,每帧特效都奇幻壮丽,每个神兽都栩栩如生,这无疑是给孩子们打开了通往中国神话世界的大门。

先来看看特效。

有魔家四将对战西岐。





有闻太师的十绝阵。





有申公豹的五毒葫芦。



还有杨戬的五行遁术。



我儿时想象中的各种“斗法”场面,真的都被完美还原了。

再看异兽,每一个都是精雕细琢,细节拉满。

墨麒麟髯须飘飘,鳞片覆身,四蹄踏火,神威凛凛,好像真实存在一般。



花狐貂斑纹如绣,闪跃如电,战斗力满满;青云剑,挥手之间幻化成龙,气势非凡。

还有雷震子的形象也比第一部更逼真了,从骨骼,肌肉,脂肪到表皮,全都重新设计了。



在封神世界里,不有丰富的中式想象力,还有极致的东方审美。

朝歌冷峻威严,饕餮纹自带震慑,如同不容侵犯的王权,看着都有压迫感。

而西岐温暖亲和,凤鸟纹飘逸自由,一眼望去平和安宁,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气息。

这座城,也并非是一般影片中的复制粘贴。

为了呈现出真实感,剧组直接搭建了200亩的一座城。就连城外的稻田,都是工作人员亲手所种。



也难怪儿子会问我:“西岐到底在哪儿?那里真的这么好看吗?”

而到了昆仑山,又是另一番美轮美奂的景象。这里空灵洁净,仙气飘飘,看的时候真有一种置身仙境的错觉。



在我们幼小时,这样的神秘世界只能凭空想象。幸运的是,如今我们的孩子可以在荧幕上亲眼看到了。



这次之所以带儿子看《封神2》,我还带了一点当妈的“功利心”。

儿子之前老是抱怨文字太枯燥了,对历史压根提不起一点兴趣。

而《封神2》的故事背景设定就在商周时期,这也是孩子之后学习古代史的第一个章节。

没想到这一趟,还真提前点燃了他对中国古代史的热情。

刚走出电影院,他就不停地问我:

“历史上真的有纣王吗?”
“电影里唱的到底是什么歌?还怪好听的......”
“为什么那些战士的盔甲看起来不一样?”

我赶紧趁机给他讲了一些历史知识,他听得也津津有味,完全没有了之前的抵触情绪。

回家之后,我又陪他一起查阅了很多的历史资料,像《史记》中关于商周的记载,还有各种历史纪录片。

之前,可能我要大费口舌,才能让儿子安静地坐下来看会书。

但这几天,只要我把相关的书籍摆在他面前,不用说啥他就主动翻开了。

其实在《封神2》中还有很多的情节和细节,都可以帮孩子更好地去理解商周时期的历史背景和文化。

比如朝歌与西岐的强烈对比。

纣王宫殿奢华至极,统治者饮酒作乐,百姓却困苦不堪;而西岐城繁荣热闹,统领者心系万民,百姓都安居乐业。

只要稍加引导,孩子便会明白,商朝为什么会走向衰败,最终被周取而代之。

再比如里面的乐曲、服饰、建筑等等,任何一项单拎出来,都可以成为孩子了解古代文化的契机。





早在第一部上映时,就有很多孩子因为看了电影,回到家各种研究商周历史、梳理人物关系。

还有个孩子,回家先是看完了厚厚一本《封神演义》。

又觉得自己对于夏商周的故事了解的不够透彻,便去网上听了一堂初中历史课。

接着,又把初一历史课本给自学完了,还认认真真做了好多笔记。

真的只有亲身体会过才知道,《封神》带给孩子的学习后劲实在是太大了。



相比于原著以“仙”为主导,《封神2》的立足点其实聚焦到了“人”身上。

每一个角色都性格鲜明,刻画入微。

还有许多的经典台词,也值得我们去和孩子细细品味和探讨。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姬发和邓婵玉的3次对弈。

尤其是在悬崖边马上对战的动作戏,真的是拍手叫绝!



我还问了儿子:“姬发和邓婵玉一开始是敌人,为什么姬发会一次次救她?”

儿子说:“这是因为他很善良啊。”

对于孩子来说,这两个角色,无疑都是正义与勇气的化身。

姬发为了西岐百姓,不畏牺牲,勇敢反抗。

而邓婵玉更是英姿飒爽、杀伐果断,人格魅力拉满。

女将军这3个字,从未如此具象过。



我问儿子观后感时,他还说了几句让我特别震惊的话:

“我觉得妲己不是坏人,坏的是纣王自己。妲己只是法术比较高强,她是纣王干坏事的工具。”
“妈妈你看,雷震子也是妖怪,但是它跟了西伯侯,所以最后长成了好妖。”

我以为这是只有大人才会明白的道理,没想到9岁的儿子竟也自己悟出来了。

那天晚上,我们一家三口还特地从电影的情节和角色展开讨论了一下“善与恶”。

我发现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帮孩子建立是非观和价值观,比单纯的说教效果要好得多。

这也算是这次和儿子一起观影的意外之喜了。

之前的第一部,我也是在家看的,那种感觉比影院真的差太多了。

我现在就特别后悔,当初没和儿子一起进影院看。这种大片,还是得大屏幕才过瘾。

不管是冲着恢弘绚丽的视效,还是冲着其中的中式审美、文化底蕴、价值导向....都值得我们贡献一张电影票。

新的一年,不妨多给孩子一点仪式感。

带着孩子一起,去感受一下属于中国神话的独特魅力。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