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一部手机似乎已经囊括了我们生活中大大小小的场景,打车、外卖、购票、娱乐,很多事情我们不需要亲力亲为,只需动动手指,付出相应的代价,就能享受优质的上门服务。
如果说这样的场景只是为了我们的生活带来便捷,那么“网约护士”的兴起,则将这种便捷展现的淋漓尽致。
根据调查,有的护士在短短三年的时间里就接到了超过3000单,工作量大了,报酬自然也就水涨船高,但还有很多人没有听说过这种职业的存在。
那么,“网约护士”到底是干什么的?它们能让人们摆脱对医院的依赖吗?
神秘的“网约护士”
初听“网约护士”这个名称,很多没有接触过的人根本不知道这是一种什么职业,甚至有些不怀好意的人往往会想歪了,实际上,“网约护士”与我们在医院见到的普通护士没什么区别。
想想家中老人去医院看病的经历,排队、拿号、等位,往往一项不怎么复杂的护理,但是需要专业人士的操作,导致将大部分时间都用来了等待上。
虽然如今的医院已经普及了各种高科技电子产品,对于接受能力强的年轻人来说当然是个利好消息,但是对于小孩子和上了年纪的老年人就不是那么容易接受了。
因此无论是小孩还是老人,一般情况下去到医院都需要年轻人的陪同,而年轻人往往因为工作很难有抽身的时间,免不了还要请假看老板的脸色。
这时候如果有人能够提供“上门服务”,自然会减轻患者等待的痛苦,也会让患者家庭免掉那些本不需要承担的麻烦。
有市场就会有需求,“网约护士”应运而生,或许一开始只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没想到市场对“网约护士”的需求和认可度竟然如此之高。
拿湖南的袁大爷为例,已经年过80的他曾经因为脑出血留下了不少后遗症,为了治疗这些后遗症需要经常到医院进行康复治疗。
然而袁大爷自己行动不便,妻子也因为年龄大扶不动他,因此每次出发前往医院,都得让孩子请假回家,单单上下车就需要两三个人一起抬着。
去一次医院,往往是早上8点开始准备,过了10点才能进到医院,之后还得排队拿号等等,折腾一次都得大半天的时间。
袁大爷两口子被折腾的够呛,孩子们也是费心费力,后来听说有“网约护士”这样一个群体,孩子们决定尝试一下,没想到效果出奇的好。
每次袁大爷需要护理的前几天,家人都会使用软件提前下单,接着到了约定好的时间,就会有护士上门进行一对一的康复训练。
这样一来,省了老人被来回折腾,孩子们也能放心的做自己的事情,而且根据与袁大爷两口的表述来看,这种上门的护士,手法比医院的一点也不差。
然而对于患者来说,似乎“网约护士”需要承受的心理压力将会更大一些。
“网约护士”的真实经历
在北京某医院担任护士的小韩,早在2016年就曾尝试成为一名“网约护士”,其实一开始也是抱着尝鲜的想法,没想到很快就迎来了第一次接单。
以前工作都是在医院按部就班,如今通过电子设备实现精准的上门服务,小韩的内心又欣喜又忐忑,对自身是否会有安全问题也无法做到完全的放心。
因此在前往病患家中时,她是给自己做了很久的“心理建设”,好在这次上门很顺利,患者的家人也非常热情,而患者本人也十分配合的完成了护理。
在完成患者所需要的服务之后,客户不仅连声道谢,还给她准备了精致的水果,第一次上门就如此顺利,小韩索性就将“网约护士”当成了自己的兼职。
那时候的她很忙,她也没想过在城市中竟然有这么多家庭需要“网约护士”的存在,而在她的接诊患者中,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得了罕见病的孩子。
由于孩子抵抗力非常弱,白细胞的数量几乎为零,因此几乎无法外出,所以除了父母之外,小韩竟然成了孩子了解外界为数不多的“渠道”。
由于孩子的父母每周都会下单,因此小韩上门的频率也越加频繁,久而久之,还和孩子处成了朋友,这让小韩感受到了一些“网约护士”另外的含义。
所以说从大方向上来看,“网约护士”和患者其实是双向奔赴的存在,而且有媒体报道,自从“网约护士”兴起后,有一些护士短短4年就接到了3000单。
也就是说,这名护士平均每天就能接到超过两单,每单价格在二百到六百元不等,如果按照平均每单二百至三百元计算,一个月的收入能接近两万元。
要知道这还是因为平台要抽走30%佣金的缘故,如果是全职的“网约护士”,高峰期每天的收入都能达到1500甚至2000元,这样的薪资比例,绝对算得上高薪了。
既然薪水这么可观,“网约护士”的需求缺口又如此之大,但现在还是有种叫好不叫座的感觉,这又是怎么回事?
“网约护士”面临的问题
讲了这么多“网约护士”带来的好处,但一些存在的问题依然不容忽视,比如有人就和上文提到的小韩一样,担心护士在上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危险。
其实这也不难理解,毕竟是脱离了医院系统的支持,服务能不能达到和在医院一样很难有保障,如果途中再出现什么意外,医患关系就成了难题。
再有就是“网约护士”的宣传不到位,很多患者家庭其实是不知道有这样一种职业的存在,可即使知道存在,愿意下单的也是少数。
有一些人患者家庭觉得“网约护士”就和“保姆”的感觉差不多,专业能力肯定没有医院的护士强,甚至不相信医院的护士会出来做兼职。
还有就是对环境的担忧,因为家里再怎么干净,也无法和医院提供的无菌环境相提并论,因此不少患者还是更愿意前往专业程度高的医院。
最后就是各平台之间的价格差异,一旦各个平台打起了价格战,虽然获利的是消费者,但有可能损害到护士的权益,所以收费标准的制定,仍然需要探索。
结语
有数据显示,在我国的老年群体中,失能失智人员约有4500万,但是相比较之下,持证的养老护理员却只有50万人,巨大的人员落差,很难让所有需要帮助的老年人都能得到帮助。
而且预计到2035年左右,我国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将突破4亿大关,人数的上涨,代表对护理人员的需求大幅增加,而“网约护士”正是一个新的探索方式。
所以,如果是你,是愿意到医院排队,还是愿意接受这种不算新兴但更加便利的“上门服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