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达子

本文共3064字,阅读时长大约6分钟
前言

根据下面两个场景的描述,看看大家能不能猜出来是历史上的哪两个名将:

一位年轻将军策马扬鞭,身后是一队整齐的铁骑,他用疾如闪电的突袭击溃了匈奴的精锐;

另一位老将沉着冷静,用一场围歼战打破了敌国的最后防线。

第一位应该很好猜,第二位不好猜的话,如果我把敌国换成赵国,那你肯定一下就猜到了,没错他们分别是霍去病和白起~

这两位名将的爵位就是标题中所提到的老达子眼里的历史上含金量最高两个武将爵位:冠军侯和武安君。今天老达子就来跟大家聊一下这两个爵位~



冠军侯

冠军侯这个爵位,最早出现在西汉,是为了表彰那些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意思就是“功冠全军”。这个封号在西汉时期可谓相当荣耀,尽管传承了几百年,但是了东汉末年之后就也没人获得了。

历史上获得冠军侯的有四位:分别是霍去病、窦宪、贾复和王甫。

1、封狼居胥的缔造者:霍去病

“封狼居胥”是古代中国武将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之一。而提到打匈奴,怎能不提到“封狼居胥”的缔造者——冠军侯霍去病呢?

霍去病是西汉的名将,也是卫青的外甥,官至骠骑大将军。小时候,他就显露出非凡的骑射天赋,尤其擅长骑兵作战。

17岁那年,他第一次踏上战场,就率领着八百骑兵,斩获了两千多名敌人,凭借这场胜利,他一举封为冠军侯。



19岁时,他又带领军队平定了河西地区的匈奴,击溃了四万余敌军。

到了21岁,霍去病随卫青北征漠北,他带领五万大军找到了匈奴主力,并成功击败了敌军七万余人。

随后,他乘胜追击,来到狼居胥山,在山顶举行祭地仪式,祈求祖先庇佑,也让匈奴从此不敢再占领南部草原,从而实现了“漠南无王庭”的局面。

从此,“封狼居胥”成为了华夏武将们心中向往的巅峰荣誉,是所有功臣和名将的军功榜样。

2、勒石燕然:窦宪

窦宪是东汉时期的外戚、权臣,也是一代名将。他是大司空窦融的曾孙,章德皇后的哥哥。最初,窦宪靠着妹妹是汉章帝的皇后,才进入了朝廷,历任侍中、虎贲中郎将等职。



到了汉和帝时期,匈奴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了。

经过汉武帝时期的频繁入侵,再到汉宣帝时期的分裂,匈奴逐渐从原来的强大敌人变成了北匈奴被灭、南匈奴被融合的局面。

和霍去病时代征伐匈奴时的强大战力相比,窦宪面对的匈奴已经没那么强大了。

公元89年,汉和帝任命窦宪为车骑将军,指挥一万骑兵,带领南匈奴的两万骑兵,开始从内蒙古固阳县出发向北进攻。在稽落山的战役中,窦宪大获全胜,斩杀了超过一万三千人,并成功招降了二十多万人。

为了纪念这次胜利,窦宪和副将耿秉一同登上燕然山,并命班固在山上刻石,记录下他们的丰功伟绩。



两年后,窦宪再次带领精锐部队出征,行程长达五千多里,最终在金微山大破北单于,斩首超过五千人,北单于逃亡,至此,匈奴的祸患算是彻底解决了。

所以,像“勒石燕然”这样的荣耀,也就和“封狼居胥”一样,成为了古代将士们梦寐以求的至高荣誉。

3、东汉功臣:贾复

贾复是西汉末年到东汉初期的杰出将领,以勇猛和战功显赫而闻名。他在东汉中兴的过程中,曾被列为“云台二十八将”中的第三位,是刘秀建立东汉政权的重要功臣之一。

贾复不仅是个博学多才的儒将,精通经典,而且在战场上也是一位英勇无畏的将领。他加入刘秀的队伍后,跟随刘秀征战四方,屡立战功。



从打败信都,到攻占邯郸,再到击败真定、攻破邺城,贾复在这些重要战役中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正是因为贾复的勇猛和智慧,刘秀的崛起才得以顺利进行。

公元25年,刘秀成功称帝,建立了东汉政权,贾复也因其卓越的军事才能被封为冠军侯。

值得一提的是,这是自霍去病被废除冠军侯封号90年以来,首次有其他人获得这一殊荣,而且贾复也是历史上第四位得到冠军侯封号的人。

4、臭名昭著:王甫

王甫是东汉时期的一个太监,属于那个臭名昭著的“十常侍”之一,非常擅长挑拨离间。当年他和曹节合伙诬陷勃海王刘悝谋反,结果自己反倒因为这事被封为冠军侯。



说实话,把冠军侯这个光荣的称号给这样的人,简直就是在糟蹋它。

实在不想多说他了,下面我们来看下武安君吧~

武安君

“武安君”,顾名思义就是凭借武力安定国家、威震四方。这个封号最早出现在西周,后来历朝历代都有能以武功平定乱局、保家卫国的英雄人物被封为“武安”。

据《史记正义》记载:“言能抚养军士,战必克,得百姓安集,故号武安。”

历史上被封为武安君的一共有四位,分别是白起、苏秦、李牧、项燕。

1、合纵连横:苏秦

提到“合纵连横”这个成语,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吧。

简单来说,合纵指的是当时的六国——齐、楚、赵、魏、韩、燕——联合起来,共同对抗强大的秦国。

而连横则是指秦国主导的联盟,拉拢其他国家跟它站在一起。这两个策略,源自战国时期两个非常著名的人物,其中之一就是苏秦。



苏秦是历史上第一位“武安君”,他的能力有多大呢?一个人同时担任了六个国家的国相,韩、赵、魏、齐、楚、燕六国的相印都落在他一个人手里,别说当时,就是放到哪个时代也都是非常罕见的。

2、铁血战神:白起

白起,他是秦国历史上的“铁血战神”,以冷静、果决和善于打硬仗闻名天下。史书上记载,他一生指挥了大小七十多场战役,鲜尝败绩,简直就是古代战场上的“常胜将军”。

最著名的一场仗,大家都知道,长平之战。这场战役里,白起用了一个惊天动地的战术,把赵国主力围了个水泄不通。



最后一算,俘虏赵军四十五万人,活埋了大半(我看大秦帝国的时候,书中说是接到了秦王的书信,我也更倾向于这个观点)!这段历史至今都让人读来都脊背发凉。

然而,白起的结局却有些悲凉。因为触怒了朝廷,最后被赐死。

他的一生辉煌如烟火,却也短暂得令人惋惜。

3、悲剧神将:李牧

说实话,长平之战后,赵国还能再撑那么多年,李牧功不可没!就是站在中国历史的角度来看,李牧至少有两个大贡献,不能不提:

首先,他大大削弱了匈奴的力量。直接帮秦始皇省下了很多北方的麻烦,等他统一六国时,就能把更多精力集中在中原,不用再为北方的敌人分心。



其次,李牧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把骑兵运用得淋漓尽致的顶级名将。他把骑兵这种兵种的威力提升了不少,简直是骑兵的“开创者”。

而且在与匈奴的战争中,李牧还总结出了一套应对骑兵的战法,这对后来的名将们影响巨大,可以说奠定了很多战术的基础。

也正因如此,他才被赵王封为“武安君”。在赵国和秦国的多次冲突中,李牧屡屡打败秦军,秦国几次进攻都被他挡了下来。

看到打不败李牧,秦国于是想出了反间计,成功地让赵王产生了疑虑,最终赵王信了假的消息,亲手杀了李牧。



李牧死后不久,赵国的防线大大削弱,秦国趁机攻破赵国,最终导致赵国的灭亡。

4、“武安君”:项燕

项燕是楚国的名将,也是楚霸王项羽的祖父,虽然没有明确受封记录,但是楚王曾称他为“武安君”。虽然他不像白起、李牧那样名声显赫,但在那个时代,他绝对是个不容小觑的人物。

项燕的名字,在楚国甚至整个战国时期,几乎家喻户晓。

有一个故事特别能说明项燕的威名,秦国大将王翦曾对秦始皇说过,没有六十万大军,谁也打不下来楚国,因为楚国的大将军是项燕。

可是偏偏有人不信邪,秦国的另一个名将李信就不自量力地带着二十万大军去攻打楚国。结果,李信被项燕打的大败而归,损失惨重。



最后,还是王翦不得不亲自带领六十万大军,用计谋让麻痹了项燕。项燕一时不察,被王翦一击致命,最终选择了自杀。能让王翦如此忌惮,可见项燕的实力非同一般。

老达子说

在古代,封侯封爵不仅是对个人功绩的褒奖,更是统治者稳定政权、笼络人心的重要手段。像冠军侯和武安君这样的封号,既是战功的象征,也是一种权力和荣耀的体现。

它们反映了封建社会的功勋制度,激励了无数人为国家疆土和民族利益而奋斗。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