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有一种理论、一种学说影响很大。

什么学说?就是脑肠轴学说。这种理论认为:“肠道是人的第二大脑。”

脑肠轴学说被无限度放大

请问:如果肠道是人的第二大脑的话,那么植物人如何解释?植物人有消化功能,还有心跳,但是他的中枢神经不能工作了。为什么叫植物人?中枢神经不能工作了,植物神经还可以工作。那么,肠道这个第二大脑为什么不会思维,为什么不能产生情绪?这不是把脑肠轴学说给否定了吗?

脑肠轴学说有道理,但它被放大了。

把这种学说放大有两个动机:一,好奇心,二,有商业目的。

它在给你推销这种学说的同时,一定有一个产品在后面等着。

请大家记住我的话,凡是有商业目的的科学,都不是纯洁的科学,严格意义上都带有伪科学的特征。科学是客观的,科学算不上伟大,但它自身没有商业目的。人们借助一种科学的发现去发财,那么这就侮辱了科学的纯洁性。

那么,脑肠轴学说到底怎么回事?科学地讲,大脑和肠道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系统,一个是神经系统,一个是消化系统。这两个系统之间是有关联的,具有交互影响的作用,这是事实。

人们认为肠道是第二大脑,认为脑肠轴是存在的,主要有两个依据。

一,人们在肠道里发现了很多神经递质以及它的受体。人类现在至少在肠道内发现了4种以上的神经递质,其中包括对人的情绪认知行为影响巨大的5-羟色胺,人们过去认为只有大脑中才有5-羟色胺,后来在血浆中也发现了5-羟色胺。

二,在肠道里发现了数量巨大的5-羟色胺。因为5-羟色胺功能异常是造成抑郁、焦虑、强迫等心理疾病和精神类疾病的重要生物学原因,那么,在肠道里发现了大量的5-羟色胺以及相应的受体,那么人们就认为肠道也会影响情绪,这种理论有很多缺陷。

如果我们情绪和精神出了问题,我们的消化系统的确会有反应。比如说,5-羟色胺功能缺损常常会造成便秘或者是便溏,会造成一些消化系统的功能紊乱,比如肠易激综合征,就跟5-羟色胺功能异常有直接的关系。



但是有一个问题,目前肠道和神经系统5-羟色胺之间的关系,大多数是通过动物模型研究获得的数据,把人作为研究对象的实验很少。我至少看过20篇以上的权威论文,其结论都是一样的,都是从动物模型获得的数据,没有从人身上获得可靠的实验数据。

大家必须清楚三个事实:

第一,肠道里的5-羟色胺与大脑中的5-羟色胺制造的方式和制造的地方不一样。大脑中的5-羟色胺制造的地方是在脑干一个叫中缝核的地方,它是由核团中的5-羟色胺神经元制造出来的;而肠道里的5-羟色胺是由人和动物的肠道里边的一种肠嗜铬细胞制造出来的。它们制造的源头不一样。

第二,它们的受体类型不一样。目前,科学家所确定的5-羟色胺受体在中枢神经当中,主要是A受体、B受体和C受体还有D受体,一共有24个亚受体,没有P受体,但是肠道中是有P受体的。也就是说,中枢神经系统的5-羟色胺受体的类型和肠道中的5-羟色胺受体类型是不同的。所以,它们的功能肯定不一样。受体不一样,功能就有区别。

分属于不同的系统


第三,中枢神经系统的血清素的含量非常少。大概只占人体5-羟色胺总量的1%都不到,有些人认为是2/1,000,人体当中的5-羟色胺主要是在肠道和血小板里,只有极少部分在中枢神经系统。

但是,中枢神经系统的5-羟色胺与肠道里的5-羟色胺,以及血小板的5-羟色胺,分属于三个不同的系统。中枢神经系统5-羟色胺分子是不会到肠道里去的,而肠道和血液里面的5-羟色胺,也不会到中枢神经系统来。

它们是三个独立的系统,彼此之间有关系,有影响。就跟中国和美国一样,它们是不同的国家,制度不一样,文化不一样,宗教不一样,习俗不一样,人种不一样,但是彼此之间有贸易往来,有影响。但是它们的确不是一个系统,它们互相是相对隔裂的。

目前,把脑肠轴学说无限度地放大,甚至认为肠道是第二大脑,这种学说有夸大其词之嫌。



我刚才做了一个比喻,植物人就是中枢神经系统停止工作,而植物神经还在工作。如果肠道是第二大脑的话,它为什么不能代替大脑工作呢?它为什么没有情绪体验,它为什么没有思维,它为什么不能控制人的行为和动作?

人的消化系统,尤其是肠道,其功能的确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间接响人的情绪,影响人的某些心理活动。但是,它可能是一种附属作用,当中枢神经系统完全停止工作,肠道没有任何渠道和途径参加人的心理和行为活动。

目前这种学说被无限制地放大,这是非常不理性的,一种学说非常流行,我们反而要对它保持警惕。

希望以上内容对某些很迷信脑肠轴学说的人,是一个提醒。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简介

王国荣,心理学家,独立学者,作家,中国整体心理疗法的创立者、中国循证心理疗法第一人。曾任心理医生杂志社首席学术顾问,上海博爱医院高级心理治疗师,是中国国内最有实力与天赋的心理学家之一。

出版了十余部有影响力的心理学专著,其中《学生心理问题突破性治疗》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国内数百所大学列为馆藏图书,《50 种心理治疗与调适方法》获中国高等院校出版社联盟最受读者欢迎图书奖,《人生最重要的 10 种关系》被中国文化出版社列为心理学大师系列丛书,《与抑郁症握手言和》荣获最受读者欢迎专业图书奖。

喜欢本文请点赞分享一下吧!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