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看来,马占鳌挟胜利之师投降左宗棠尚保留一定的“底牌”和价值,为马家门阀的崛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而左宗棠作为晚清重臣、西北平乱的主帅,能为参与动乱的马占鳌之子赐名安良,无不怀有美好而又美妙的愿望,这微妙的关系,如今看来显得更加微妙。
左公塑像
一百年前,从甘肃河州(今天临夏)的何家村里走出一个叫马占鳌的人、他击败了以哥老会为主体的湘军,奠定了马家军的雏形,造成统治青海和宁夏等地近一个世纪的马家军军阀集团。
1862年是同治元年,在陕西的回民趁太平天国和捻军进入陕西的机会发动叛乱,立足陕西中部。当时的清廷因为对付太平天国和捻军,腾不出手也没有能力平定这次动乱。
1866年,太平天国灭亡后,清廷这才能腾出手在陕西、山西一带用兵,清廷见乱军几成燎原之势,赶紧罢免了陕甘总督穆图善,换上了赫赫战功的左宗棠主帅。
1867年,左宗棠以钦差大臣身份督统军队,屡次击败捻军,但因回民动乱的牵制、捻军机动灵活等因素而难以彻底取胜;延川、绥德还多次被回民军攻破,清军战果不是非常理想。
1868年在协助李鸿章平叛捻军之后,左宗棠肃清庆阳之后,把目光重新转向了暗中支持叛军的马化龙
而马化龙则在金积堡打造军器,囤积粮食,准备和清军长期抗战,同一时期马占鳌率军攻下河州城后,又进一步向省城兰州逼近。
甘肃义军中,以马化龙实力最强。左宗棠挥师入甘后,第一步就派重兵包围金积堡。楚军、湘军虽骁勇善战,但架不住乱军视死如归。
在马化龙的指挥下,乱军击毙了清军北路军总指挥刘松山,重创清军,左宗棠以刘松山之侄刘锦棠统刘松山部,继续猛攻金积堡,马化龙顽强抵抗,双方的战斗持续了近一年时间,马化龙最终还是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失败,其人也被诛杀。
战役结束后,左宗棠立刻将矛头对准了实力仅次于马化龙的马占鳌。马占鳌是河州莫尼沟何家村人,年轻时曾在西安清真寺学习,见过一些大世面,24岁时当上了大阿訇。
1862年腊月,他率众反清,因常能机智处理纠纷,表现出出众的才干,赢得了很高的威望,左宗棠深知河州回民军的这股力量不在马化龙之下,作了充分的战前准备。
于1871年5月,左宗棠命诸将分三路进击河州进攻河州门户——太子寺(今广河县政府所在地)。是月中旬,清军拔营而进。这样,以攻守河州为中心的太子寺战役拉开了序幕。
马占鳌命令猎户出身马海晏(这个牛人生了个孙子叫马步芳)率领300敢死队,携带木块、土块在清军营地前堆了三个堡垒。时值隆冬,只要浇上水,堡垒立刻变得坚固无比。
第二天清晨,清军发动进攻时,马海晏组织敢死队轮流放排枪,清军死伤无数。总兵傅先宗大怒提枪来战,不料被马海晏一枪毙命。次日,提督徐文秀率部来战,又被马占鳌埋伏在半路的义军劫杀。
这一仗清军却损兵折将,全线溃退三十余里,而且粮运梗阻,几乎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是左宗棠平复西北乱军少有的大败,而马家军和哥老会的恩怨也从此开始。
其时,新疆告急,清廷命左宗棠快速提兵征复,使左宗棠这清廷“消防员”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这时候马占鳌审时度势:白彦虎败了,马化龙也败了,陕西被肃清,甘肃仅剩河州和西宁。即便能战胜左宗棠,朝廷还会派来李宗棠、王宗棠……
摆在马占鳌面前的似乎只有招安一条路,而打击清军一直被他当作与清军谈判的砝码。
马占鳌的说服手下的马家军集团骨干,随后,他派自己的儿子马七五等十人,带着50匹军马来到定西左宗棠处请降。
据说,马七五当时来到戒备森严的清军大营,态度镇静,面不改色,对答如流,博得左宗棠赏识,遂被赐名安良,希望他能够除暴安良、读书成才。
随后,马占鳌率领部下马永瑞、马海晏等十二人到清军大营前负荆请罪。
左宗棠见马海晏气宇非凡,并非一般流寇可比,当即允诺保他不死,并赐予六品顶戴。左宗棠私下对幕僚说:
“马占鳌固回中之杰,其子亦非凡品,将来弹压河州,其在马氏父子乎”。
河州的事就这样被敲定了,马占鳌投降后任左宗棠马队三旗督带,穿上清军军服后,马占鳌立功心切,设计诱捕屠杀昔日兄弟,西宁的马桂源就被他用煤烟熏哑后,送往兰州请功。
马占鳌的做法虽然激起了河州极大民愤,各地又涌现出不少叛乱,但正中其下怀,最后都成了马占鳌升官发财的垫脚石,因累建功勋,官至提督衔总兵,赐号“勒尔津巴图鲁”。1886年病故于河州家中。
马占鳌去世后,马安良接替父职后,归属于董福祥所指挥的甘军部队(后改编为新军武后军),跟随董军在京师一带受到锻炼、发展。
1900年八国联军进犯津、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逃离北京。马安良率众护驾,亲自掌舵,护驾过河,搏得了慈禧的赏识,从而跻身正规官军的行列,步步升迁,爬到了总兵和提督大员的高位。
马占鳌虽然没做什么大官,但他的儿子马安良最后却落得一个”西北天子“的称号,他的部将马海晏、马麒等人后来都成了封疆大吏。
而马麒就是后来西路军侩子手马步芳的父亲,马海晏是马麒的父亲,这对被左宗棠赞赏的父子果然也没让左公失望,只是不知道左公若知道后,有何想法!
至此马家军完成了华丽的转变,由乱军变成朝廷命官,而这里面会有多少世事翻浪在其中。
事实是,那些被左公寄予厚望的人,并没有走上“除暴安良”的道理,其下场也犹如他们的前辈白延虎一样。而这也成了一段耐人寻味的历史——不管是谁,靠残酷暴力维持的辉煌并不能长久,历史经验早告知我们如此,看清了自己,才能认识别人,有了良好的品性,才有可入的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