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米、油、盐调世间百味,煎、炸、蒸、炖烹精彩人生。作为中餐烹饪的最原始技法之一,蒸菜历史悠久。蒸,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食物的原汁原味。每逢团圆的日子里,蒸制的菜肴,牢牢地占据着餐桌的一席之地,在那升腾的蒸汽中,传递着家乡的味道,抚慰游子的心灵。

咸肉蒸春笋和刺毛肉圆,是浙江德清新市古镇过年时,餐桌上的常客。


游客 费邱苒:这个咸肉春笋,用这个汤我就能一连干三碗饭。


游客 沈丽洁:虽然菜看着很简单,但是吃出了里面厨师很深的功夫。


蒸,是中餐烹饪的最原始技法之一。早在距今6000多年前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就已出现了用来蒸制食物的陶甑。而浙江德清的笋类、水产品等食材尤为丰富,每逢春节,人们便会把提前腌好的酱肉、酱鸭等食材蒸着吃,这也成为德清人的美食记忆和文化基因。


90后掌厨沈秋涛介绍,这道咸肉春笋的咸肉和鱼干,是提前一个半月腌制而成,春笋则是当天现挖出来的。


浙江德清青年厨师 沈秋涛:咸肉跟鱼干一起蒸它的味道会更鲜,有鱼的香味,还有肉香。


将咸肉切片,鱼干切块,春笋斜刀切段,铺上姜片去腥,再加少许白糖、料酒、鸡精后,便可上锅蒸了。


而制作刺毛肉圆的奥秘,则是“肉包米、米包肉”,糯米与鲜肉交融在一起来回甩扔,再放在糯米中“打个滚儿”。最后两道菜放进蒸箱,15至20分钟后就能出锅了。


1998年出生的沈秋涛,曾在部队担任食堂炊事员。这两道菜,也一直是他魂牵梦萦的家乡味道。


浙江德清青年厨师 沈秋涛:第一次做的时候味道感觉还是不太对,对比一下,原来是我调料放多了。后来我问了师父以后,他说你要切得稍微厚一点,又不能太厚,要稍微带点肥,肥中带香。


浙江德清青年厨师 沈秋涛:在部队时候我复刻不出来,我想给战友做,结果做不出来那个味道,我说你下次跟我走,跟我休假回家去品尝。


去年9月,服役结束回到家乡的沈秋涛,成为餐厅的掌厨。新的一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传承好家乡老味道。


浙江德清青年厨师 沈秋涛:把这个年味传承下去,过年的时候,大家都聚在一起,吃热气腾腾的两道蒸菜。

粉蒸肉:滚滚热气中的味觉传承


而在中国蒸菜之乡——“无菜不蒸,无蒸不宴”的湖北天门,团圆饭里必不可少的美味,则是粉蒸肉。正在忙碌的大厨刘涛,是一位95后。小时候,每次妈妈做粉蒸肉,他都会在旁边看着,渐渐地制作方法也烂熟于心。


湖北天门青年厨师 刘涛:初中因为住校,每次回家,妈妈总是在厨房忙前忙后给我准备好吃的,粉蒸肉是一定会做的,所以记忆中,粉蒸肉就是家的味道。


刘涛介绍,制作粉蒸肉,首先要挑选优质五花肉,切成5毫米厚,10厘米宽,调味腌制5分钟。而这道菜好吃的秘诀,则主要在于粉。


湖北天门青年厨师 刘涛:要选用我们天门本地的早稻米磨成的米粉,我们选用的五花肉是一斤,大米粉用一两就可以了,比例是10:1。均匀地裹上米粉,米粉可以增香解腻,锁住鲜味。



“三蒸九扣十大碗,不是蒸笼不请客”。从蒸肉、蒸鱼、蒸菜的“天门三蒸”,到粉蒸、清蒸、炮蒸、扣蒸、包蒸、酿蒸、花样造型蒸、封蒸、干蒸的“蒸菜九技”,从家庭的柴火大灶到登上大雅之堂,天门蒸菜仍在不断给大家带来惊喜。

(央视新闻)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