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忠 唐薇 孙赟
在应用型设计学专业学位论文创作中,信息获取途径对论文质量的影响举足轻重。本文将从信息获取途径对论文质量的作用、电子资源的质量与使用情况、学生信息筛选和评估能力的提升策略这三个方面展开深入探讨。
信息获取途径对论文质量的核心影响
第一,把控信息检索与阅读环节。在撰写学位论文时,精准检索文献是关键。利用专业学术数据库、图书馆馆藏目录,运用合适的检索词与逻辑组合,能精准定位与课题相关的文献。深度阅读则要求学生剖析文献中的研究思路、方法与结论。以用户体验设计课题为例,学生通过高效检索,获取国际知名机构的最新量化研究成果,以及大型企业的实践案例,将其融入论文,能增强论文的科学性与创新性,同时助力学生掌握写作规范,提升论文质量。第二,发挥传统图书馆资源优势。诸多研究表明,对图书馆资源的利用程度与论文成绩呈正相关。图书馆馆藏丰富,涵盖各学科经典著作与最新研究成果。在设计史论研究中,学生借阅包豪斯学派的经典著作,能深入理解其设计理念与风格演变逻辑,为论文提供理论支撑。图书馆的专业期刊也能让学生及时掌握行业动态。此外,安静的环境利于学生专注思考,为论文写作筑牢基础。第三,应对电子资源的机遇与挑战。随着数字技术发展,电子资源成为重要信息源,但质量参差不齐。学生选用时,需考量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与内容质量。相关性确保资料紧扣研究课题,可靠性体现为信息来源的权威性,如知名出版社、专业机构网站的资料。部分学生未严格筛选,引用网络上未经核实的设计案例,如个人博客上的不实“成功案例”,导致论文可信度降低。而且,学生常倾向于获取容易得到的信息,错过专业数据库、学术论坛中的优质内容,限制了论文的深度与广度。
电子资源的复杂质量与使用状况
第一,认识常用电子资源类型。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学生常用的电子资源多样。互联网包含各类设计网站、资讯平台等;电子期刊传播学术成果,汇聚顶尖设计研究论文;电子书籍方便获取系统知识;网络搜索工具如百度学术、谷歌学术助力快速定位文献;在线公共目录(OPAC)可查找馆藏电子资源;电子图像、音频等从不同维度提供素材;万方、知网等数据库收录大量学术文献;CD-ROM/DVD在多媒体资料方面有独特价值,如设计案例展示光盘能提供直观学习素材。第二,剖析不同电子资源质量特点。互联网信息繁杂,查找设计灵感时,部分设计作品介绍可能夸大或有误。电子期刊和电子书籍多为高质量学术资源,但质量因期刊、书籍而异。选电子期刊可参考影响因子,因子高则影响力大、论文质量相对高;选电子书籍要看作者学术声誉,知名学者作品更有保障。OPAC的质量取决于图书馆馆藏丰富度与更新频率。数据库提供大量审核过的学术论文,但常需付费或借助学校订阅访问。第三,正视电子资源使用难题。学生使用电子资源时,面临计算机资源不足、网络不稳定和格式不兼容等问题。处理大量电子文档、运行设计软件或下载大文件时,计算机内存、硬盘空间可能不足,导致卡顿甚至崩溃。网络波动会使下载大型数据库报告中断,浪费时间、影响进度。部分电子书籍特殊格式无法在阅读设备正常打开,需额外安装转换软件,增加使用复杂性。
多维度提升学生信息筛选和评估能力的策略
第一,搭建指导与培训体系。学校可设计模块化课程,将信息筛选与评估能力培养细化。课程初期,传授学生规划工作量的方法,让其按论文写作时间节点安排信息收集等任务。教导学生准备评估要点,判断信息是否符合研究需求。强调初始笔记的重要性,便于梳理信息。开展知网研学等文献管理工具培训,简化文献管理与引用流程,提高写作效率,如自动生成参考文献列表,避免手动录入错误。第二,培育信息甄别能力。通过课程活动,教导学生识别高质量信息来源。在评估信息可信度时,从多方面判断。质疑信息来源权威性,如判断网站、机构是否正规。评估作者可信度,了解其学术背景与声誉。察觉信息潜在偏见,避免受特定利益集团影响的偏差结论。在检索工具运用上,强调图书馆电子资源与谷歌学术结合,前者专业权威,后者搜索范围广。教会学生利用索引和书目构建研究档案,快速定位关键信息,了解研究脉络。第三,完善实践与反馈机制。在实际写作中,建立科学的实践与反馈机制。提供逐步加权评估,按学生在信息筛选、分析、运用等阶段表现打分,让学生了解自身优劣。定期的支持性反馈,通过教师面对面交流、书面评语等提供针对性建议。设计详细评分标准,明确信息准确性、相关性、创新性等要求。鼓励学生在同行评审中运用标准,相互学习。借助案例研究和模拟项目,培养创新思维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信息检索时采用独特策略获取他人忽视的信息,设计中融入跨学科思维,提出创新方案。在评分标准制定上,采用自下而上的方法,师生共同参与,确保科学性、实用性与一致性。
本文系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教研教改重中之重立项资助课题“应用型本科高校学位论文教学内容设计与实践——以设计学专业为例(2022JG003Z)”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