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势Auto-First|撒马尔

回望2024,展望2025。汽车产业迎来百年未有之巨变,合资2.0时代已然开启,传统豪华品牌遭遇来自中国品牌的集体挑战;40%的新能源车销量增速,20%的出口增速;中国汽车产业换道超车,智能技术让汽车彻底变了模样;价格战泥潭让市场环境险象环生;能否留在牌桌成为每年的老旧悬念。

2024年整个汽车行业的竞争都异常激烈,如今看来,有些趋势逐渐清晰,有些依然混沌。正如钱理群老先生所言:“我们处在一个无真相、无共识、没有确定性的时代,最不安的是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



先来看“确定性”的部分。

2025年,对于智驾,至少有两个共识:

第一,智驾是2025年必争之地,2025年将开启智驾平权元年。

第二,“智驾在中国”,形成一个以自主品牌和新势力为主的,以中国为智驾的研发主基地、主要投资地、主要人才和供应商来源地,以完全智能驾驶为目标的生态系统。

首先,这一年,新能源汽车高歌猛进,从9月开始市场份额超越燃油车,新能源车型在新车销量中的渗透率突破50%,进而引发车企之间竞争格局的深刻调整。

其次,今年堪称汽车行业的端到端元年,“端到端”技术的应用,让高等级智能辅助驾驶从高速NOA向城市NOA快速突进,让众多车企的逐步“开城”计划迅速转向“全国开城”,也让智能电动产品的价格一再突破。

高速NOA功能已成为部分15万元以下车型的标配,而城市NOA功能也开始向20万元以下车型普及。

地平线总裁余凯认为,目前行业中算力、算法和数据都已经到位,2025年将是智驾的拐点,3年时间整个智驾行业大局将会定下来,会跨越从可用到好用、到每个人爱用的阶段。

据了解,2024年华为ADS搭载量超过50万套。而未来,华为规划ADS3.0将实现城市L3商用试点,并推出ADS4.0。智驾水平一直在线的小鹏,2024年发布国内首个量产上车的端到端大模型,并规划2025年实现类L3智能辅助驾驶百公里接管。

理想汽车CEO李想在前不久的“2024理想 AI Talk”中表示,按照理想现在的端到端+VLM体系继续迭代,有望在2025年实现L3级自动驾驶,并打通城市NOA和高速NOA的边界,从而实现全场景端到端能力。

有业内人士分析称,2025年,谁会成为智驾供应链中“宁德时代”?德赛西威、地平线、黑芝麻参数图片)智能、禾赛科技、速腾聚创、华为等等;谁会是智驾时代的“特斯拉”?华为、比亚迪、小米、小鹏、比亚迪、吉利等。

中信证券研报指出,2025年将迎来智驾拐点,有望在渗透率提升和体验突破方面展现“非线性”的增长。

看来,2025年会分晓部分答案。



日前,有机构发布了2024年全球车企市值排名,前十分别为:特斯拉(12963.51亿美元)、丰田(2626.9亿美元)、小米(1120.06亿美元)、比亚迪(1078.49亿美元)、法拉利(768.34亿美元)、通用汽车(585.76亿美元)、保时捷(550.94亿美元)、梅赛德斯奔驰(536.28亿美元)、宝马集团(505.62亿美元)、大众集团(471.09亿美元)。

有一个意料之外的点是,小米位居全球第三,超奔驰宝马大众。说意料之外,是因为小米2025年依靠一款车型拿下13万辆左右的销量,但依靠庞大的手机、智能家居和互联网业务,以及小米SU7的成功上市,其市值在2024年内上涨幅度超过100%,成为了全球市值第三的车企。

但也算情理之中,毕竟特斯拉正是最好的例证,在登上市值第一的宝座前,特斯拉曾在盈利、产能等地狱极限前数次面临崩盘,最终凤凰涅槃。所以,小米如此光速登上第三的位置,也算合情合理。



再说中国车企出海。

从中汽协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出口汽车585.9万辆,同比增长19.3%。

从历史数据来看,中国汽车出口从2021年开始历经三级跳,每年净增100万辆以上。2020年100万辆,2021年202万辆,2022年311万辆,2023年491万辆,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一。

从结构来看,2024年600万辆的出口汽车中,接近80%是平价燃油车,平均售价10多万元,卖到发展中市场,代表企业是奇瑞;新能源汽车的占比逐渐提高到20%以上,在欧盟和澳大利亚等发达市场开始崭露头角,上汽、比亚迪、吉利等成为代表。

从出口国来看,2024年中国汽车前十大出口国为:俄罗斯、墨西哥、阿联酋、比利时、沙特阿拉伯、巴西、英国、澳大利亚和土耳其。

在整车出口的前十企业中,比亚迪的增速排在了第一名,出口了43.3万辆新车,同比增长71.8%;奇瑞集团全年出口114.4万辆,同比增长21.4%;上汽集团海外市场终端交付108.2万辆,同比增长2.6%。

总体来看,中国车企正在破局,一是快速拓展西欧和北美等大型市场;二是扩大新能源汽车出口。2024年,中国新能源车渗透率连续六个月超50%,新能源车成为主流。

2024年,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尽管面临挑战,但稳坐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第一,装机量前十席位,中国电池企业占六席,可谓小圆满。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最新数据,2024 年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 548.4GWh,累计同比增长 41.5%;

SNE Search 发布的 2024 年 1-11 月动力电池装车量显示,装机量前十席位,中国电池企业占六席,市占率共 65.5%,较 2023 年同期增长2.5%。



“不确定”的事更是一箩筐。

造车这事儿,还真的谁也别嘲笑谁。2024年的尾声,极越成为继威马汽车、高合汽车和哪吒汽车之后,第四家遭遇经营困难的造车新势力。曾经的新势力“销冠”哪吒汽车、百度和吉利两个大厂背书的极越,均爆发严重危机,极越甚至就地解散,一地鸡毛。

显然,造车淘汰赛明显加剧,行业竞争愈演愈烈,进入2025年,新势力能否穿越生死线,毫无疑问,极越不会是最后一家。对于非头部新势力车企来说,如何保持留在牌桌上,已经成为它们最为迫切的需求。

2025年开始,众多车企为自己制定了2025年的销量目标。总体来看,新势力目标以翻倍为己任,但蔚来、理想汽车等变得保守,传统自主品牌则以10%至30%的增速为主。

先来看传统自主大厂。

2025年吉利汽车将销量目标定为271万辆,较2024年总销量增长约25%,其中新能源汽车目标销量约69%增长至150万辆。广汽宣布2025年销量目标为230万辆。长安汽车和东风汽车均将2025年销量目标定为300万辆,但东风想要完成2025的目标,似乎挑战更高压力更大。

新势力方面,蔚来2025年销量目标44万辆,理想汽车定为70万辆,预期增长约40%。小鹏汽车35万辆,同比增速为85%。阿维塔2025年目标定位22万辆,增幅近两倍。岚图汽车将2025销量目标锁定为20万辆。

值得一提的是这四家,属于激进派的代表,鸿蒙智行提出了年销100万辆的宏伟目标,预示着同比增长将高达125%。小米汽车将目标销量定为30万辆,计划同比增长122%。零跑汽车将向年销50万辆的新目标发起冲击,计划同比增长70%。深蓝汽车目标2025年交付50万辆,其中国内40万辆,海外10万辆。

零跑汽车董事长朱江明曾表明50万辆的年销量是保底数字,按照规划,零跑B系列将会有三款新车推出,并且还坚守30万元以下的细分市场,企图复制C系列的成绩。

而“无真相、无共识”同样是汽车产业的常态,需要穿越周期才会清晰明朗。



比如插混的极限在哪里。新能源汽车更加多元化,有纯电、插混、增程,进入2025年,各家车企普遍同步储备了插混、增程和纯电技术,多条腿走路,可以即时响应市场需求。

2025年,还会有新技术进入大众视野。吉利全新一代醇氢电混轿车和SUV两款,将于2025年投放市场。同一燃料箱内,甲醇和汽油灵活配比混合,采用甲醇发动机、超低温冷启动技术,可实现甲醇燃料在零下40℃低温下的启动,发动机热效率达48.15%。

2024年年初,低空经济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在这一蓬勃发展的产业经济中,汽车企业纷纷入局低空经济。

比如小鹏汇天借鉴小鹏汽车规模化制造的成功经验,采用造车模式打造飞行汽车基地。去年10月动工的广州基地目标宏伟,立志成为全球最大的飞行汽车工厂,规划年产能1万台。

2024年12月,广汽集团发布了飞行汽车新品牌“高域/GOVY”,以及该品牌首款复合翼飞行汽车GOVY AirJet,计划在2025年启动适航认证、布局生产线并开启预订,2026年实现大规模交付。

吉利汽车通过其子公司沃飞长空,自研了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AE200,采用技术门槛更高的倾转旋翼路线,预计在2026年完成适航取证,随后开展低空出行商业化试点运营。

飞行汽车之外,车企正纷纷布局人形机器人,2025年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的爆发之年。



汽势观:2025继续跋涉

“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话虽如此,2025年,中国汽车产业依旧需要聚焦当下,在出海、全球化、智驾、市场、内卷的洪流里,继续跋涉。(部分图片来自Ai作图)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