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时一入腊月,过了腊八节,年味就越来越浓了。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祭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世保平安。街上的鞭炮声,飞进农家小院,飞进小孩的耳朵里,因此小孩子们心里好象长了草,总想跑到街上,欣赏悦耳的鞭炮声。卖鞭炮的时不时的放上一掛。鞭炮滩上的鞭炮,公家做的鞭炮私人做的鞭炮同时在市场上销售,任意选择购买。鞭炮种类很多,大的小的,长的短的,大盘小盘,红色的,报纸色的,小娃娃放的小蝌蚪、提提子。大孩子与成人放的二踢脚,钻天猴,烟花与十炮加一雷,大地红:一百头的、二百头的、五百头的、一千二千头的、伍仠头、一万、二万头的都有,二十头自制的鞭炮又响又大才卖二毛钱,普通农家买的很多掛。迷住孩子们的眼球。街市上热闹非凡,卖年画的,卖书的,卖年货的,人群挤满整个街。
小年一过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忙乎起来,磨面的磨面,推煎饼的推煎饼。推煎饼分二样,一样粗粮,一样细粮(纯小麦),小麦煎饼用过年亲戚来串门吃。每天早中晚都能听到四邻推磨的声音,石磨声声从早上到晚上很晚。过了小年,家家户户生豆芽,黄豆芽与绿豆芽,家家户户做豆腐。
过了小年,街上天天逢集,卖年货的滩位在经营着,街上来来往往不断人。小孩子尽情的玩耍,男人们陆续买着年货,女人在家收拾家务,准备过年物品。总之都高兴着、期盼着、等待着。男孩子一定要在春节前理发。女孩子扎上红头绳,穿上新衣服,老年人也刮了胡子,男女老少在精神上、物质上、服装上做好迎接新年的准备。
一转眼到了大年三十,早早起床,院里院外大扫除,把院内外的杂草垃圾堆在大门外,点起狼烟,古代是为了驱赶野兽,野兽看到火光和浓烟会吓跑了,后来成为过年的风俗。
上午家家户户在炸丸子,炸果子,做豆腐,准备年饭,全家忙着各自要办的事情,炸丸子的锅屋不准小孩随便去,更不准胡言乱语,父母亲一个烧锅拉风箱,一个朝锅里放生萝卜丸子,二人比平时和气了很多,一些不吉利的话,杜绝说出,气氛很神秘。小孩实在想吃香喷喷的丸子,进锅屋抓一把就走,大人也不言语。一般的家炸好丸子,有很多炸金果棒、散子、鱼、山药、肉丸等等。
中午十二点,豆腐做好了,丸子也炸好了,年饭准备好了,饭菜上桌,红幅字,红对联,大门小门,堂屋锅屋,对联与挂门钱子都贴好,大门外贴一个出门见喜,堂屋后墙上写着七星高照,睡觉的父田床腿写着身体安康,锅屋贴财神灶神爷,猪圈鸡窝写五畜兴旺,大大小小物件贴个福子,石磨上压着一个福字,磨眼插一棵绿色的竹子,竹叶在风中舞动,红红火火的春联映红农家小院。放好鞭炮,全家人才高高兴兴做在一起吃年夜饭,北方人吃年夜饭在中午或午后,不在夜里吃。为新年的到来,共同举杯!年的味道沁人心肺,全家人聚在一起那么幸福快乐!红春联映红农家小院,年画的美映亮农家草房。空气中飘着浓浓的香味,飘着火药味。
从三十年夜饭开始,拦财棍在大门口、堂屋门前、其它屋都放好,把家中的财都拦住,从三十晚到初一全天不准扫地,别把财扫跑了!
大年初一,大人小孩都要早早起来拜年,父母亲给爷爷奶奶磕头,儿女给父母磕头!给爷爷奶奶磕头,媳妇给老公公婆婆磕头,给爷爷奶奶磕头,吃好饺子,才出门给长辈拜年。大人与大人一块,小孩和小孩一块,男人女人大人小孩结伴给长辈拜年。全村热闹起来,敬长辈之风,一直传承。家家户户迎送拜年人,感谢声,祝福声,声声回荡在整个小山村。街上,公社大门前传来轰隆隆的鞭炮声和锁呐声声和人潮的欢呼声,各村的文艺团队、舞狮子,划旱船,秧歌队,武术团队都一一到公社拜年,然后在集镇上演一场。从初一到十五连续着,晚上公社大礼堂排满各大队节目汇演比赛!
年味一直浓到正月十五,从正月十五之后,年味才渐渐淡下去,直到二月二龙抬头,年味才飘远。
年刚刚过,小孩子们又盼望下一个新年早早到来!
年在一代代人,一辈辈人的盼望中去了又来。希望追求幸福永远是人生的主题!
香香的年味飘在天空!飘在山村!飘在小院!飘在深深地记忆中。